浪花一朵6688 发表于 2014-4-20 08:54:23

横埠地名的由来

   据有关史料记载,宋朝时期,从贵家坝到汤沟再到横埠河这一片,都是长江流域,沼泽河流密布,横埠河贯穿其中,从长江池州坐船可直达横埠河,并可停靠在河西岸的黄家山旁。
       由于长江旧时无江堤,江水可直至今横埠东南部山岗,故此处又是水路交通要道。南来北往,客商云集,久之成埠。由于地理环境因素,这个“埠”呈直线形,后来就名之曰“横埠”,距今已有2100多年历史。关于镇名由来,说法有二:
   其一:沿今黄山、横埠、雨亭、孙岗、新庄、横山等地,是一条约有23里长起伏不均的山岗,自然形成了一条“横”的天然江岸线。长江洪水泛滥时,大水至此,大别山地区人们若经水路出行,必在此乘船,因此,形成“横山渡”、“九潭渡”、“孙岗渡”、“横溪渡”、“雨亭渡”五处渡口。加上南来北往人群多,久之成市,就有了“埠”。外地客商和行人大都不知这“渡口”名称,就习惯叫“横埠”。
    其二:境内有一条承接八公山直通长江的河流,水流至马鞍山、凤凰山,由于山脉因素,在今官塘、黄山、横埠村境内形成18条蜿蜒,大小不等的河流,其中有一条河面较宽,与其17条河流垂直交差直泻长江﹙今拦水坝一样﹚〔1957年6月,当地政府推行“改涧造田”,才有现在一条河〕。明朝朱元璋手下名将常遇春攻打陈友谅时,在此被泛滥江水挡住。朱元璋派快马来催问大军行到何处?常将军推窗而望,眼前一条横河里水位猛涨,数条小河里水奔流直下,提笔写下:“行至‘横河’,河水连天,无法行军,待日毙陈”。河岸上有一草棚,有位黄姓在棚里买茶,久之形成早市街,由街和河流而得名,就叫“横埠”。

枫叶红 发表于 2014-4-20 09:24:20

楼主,这字,你看的清吗?

蔚蓝天空 发表于 2014-4-20 09:27:21

原来横埠是这么来的

生于夏花 发表于 2014-4-20 10:15:53

最好重新编辑一下,设置字体颜色。这样叫人看得发晕。

晓风雨霏 发表于 2014-4-20 11:10:16

看字费力!

一笑而过儿 发表于 2014-4-20 12:04:31

这个字看的我眼疼

横埠汤老师 发表于 2014-4-20 12:14:34

据有关史料记载,宋朝时期,从贵家坝到汤沟再到横埠河这一片,都是长江流域,沼泽河流密布,横埠河贯穿其中,从长江池州坐船可直达横埠河,并可停靠在河西岸的黄家山旁。

       由于长江旧时无江堤,江水可直至今横埠东南部山岗,故此处又是水路交通要道。南来北往,客商云集,久之成埠。由于地理环境因素,这个“埠”呈直线形,后来就名之曰“横埠”,距今已有2100多年历史。关于镇名由来,说法有二:

   其一:沿今黄山、横埠、雨亭、孙岗、新庄、横山等地,是一条约有23里长起伏不均的山岗,自然形成了一条“横”的天然江岸线。长江洪水泛滥时,大水至此,大别山地区人们若经水路出行,必在此乘船,因此,形成“横山渡”、“九潭渡”、“孙岗渡”、“横溪渡”、“雨亭渡”五处渡口。加上南来北往人群多,久之成市,就有了“埠”。外地客商和行人大都不知这“渡口”名称,就习惯叫“横埠”。

    其二:境内有一条承接八公山直通长江的河流,水流至马鞍山、凤凰山,由于山脉因素,在今官塘、黄山、横埠村境内形成18条蜿蜒,大小不等的河流,其中有一条河面较宽,与其17条河流垂直交差直泻长江﹙今拦水坝一样﹚〔1957年6月,当地政府推行“改涧造田”,才有现在一条河〕。明朝朱元璋手下名将常遇春攻打陈友谅时,在此被泛滥江水挡住。朱元璋派快马来催问大军行到何处?常将军推窗而望,眼前一条横河里水位猛涨,数条小河里水奔流直下,提笔写下:“行至‘横河’,河水连天,无法行军,待日毙陈”。河岸上有一草棚,有位黄姓在棚里买茶,久之形成早市街,由街和河流而得名,就叫“横埠”。
说明:帮我的朋友重发一次,这下可以看清楚了吧!

水灵川 发表于 2014-4-20 12:18:00

横埠不就是左岗吗?有什么不同

横埠汤老师 发表于 2014-4-20 12:23:43

1992年撤区并乡,横埠区所属的后方、老庄并为后方乡,左岗、横埠并为横埠镇,钱铺、将军并为钱铺乡。

笔作雨声 发表于 2014-4-20 14:15:16

楼主是否查阅了枞阳县志。

寻梦红尘 发表于 2014-4-20 15:00:26

眼睛看花了

我的1111 发表于 2014-4-20 15:38:26

人可冰贞 发表于 2014-4-22 06:54:27

老花了,看字费力!

符号 发表于 2014-5-8 11:00:19

很有意义的考证帖

阡阡小路 发表于 2014-5-29 08:43:07

黄鹏老师:你把字写大一点,也不要搞蓝色背影,我们就好看清楚了。
                  我再说说横埠河吧,现在的横埠河是1956年横埠区全体公社社员响应当时国家和毛主席的号召,要大力兴修水利,把老横埠河改道,56年一下半年用扁担粪箕等简单工具就跳成功了,他们当时是饿着肚子,一日三餐稀饭干活的,因此饿死了很多人。
               当时的老横埠河河道从将军庙、马鞍山、汤家庄流到毛竹园的东侧,再经过毛竹棵、店屋的东侧改变方向,绕流到枣树棵、江家店、朱家垅的西侧,再流入横埠河古河道。100年前从贵家坝、汤沟朔流而上的大船可以直接抵达枣树棵村子,枣树棵、朱家垅旁边还设有水码头。当时河道里的水深达数丈,河道二侧树木遮天蔽日,荆棘荒草丛生,野兽珍禽出没,二岸猿声狼嚎啼不住,盗贼隐匿其中,专门打劫河中往来的舟船。枣树棵生产的大量青枣、毛竹棵出产的毛竹就是通过横埠河水道销售到外面。
          还不到100年,横埠河已是沧海桑田,面目全非了,现在除了扎乱无章的房子和稠密的人口,还有什么呢?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横埠地名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