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为你 发表于 2013-3-30 08:14:21

枞阳雨坛乡职业农民有奔头

  3月21日,记者驱车20多公里来到位于山腰的枞阳县翠平生态综合养殖场。进入养殖场大门,排排猪舍整齐划一,条条道路贯通左右,两旁栽种的树木郁郁葱葱,与其他猪舍相比,这里少了些刺鼻的异味,多了几分绿意和环保。“喽喽喽,‘小黑猪’快来吃饭……”饲养员话音刚落,几十头黑毛猪仔从圈舍里涌向猪槽,疯抢吃着拌有“营养品”的饲料。“这里猪的生活质量在家畜界属于‘小康’水平吧。”吴翠平笑着说。

  吴翠平20年前走出偏僻贫穷的乡村来到北京打工。历经辛苦打拼之后,她与丈夫做起了建材生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2008年,吴翠平夫妻俩毅然决定放弃京城的舒适生活,在家乡投资270万元兴建“枞阳黑猪”养猪场,盖起了现代化猪舍。步入不惑之年的他们又重新当起了农民。按吴翠平的话说,如今的“职业农民当得虽然辛苦,但还是有当头,我们看好未来的前景”。

  “以前对搞农业,人们认识有点片面,总觉得是低回报而且周期长的行业。”吴翠平说,“后来经过与专家的交流,觉得进行科技投入、严格成本核算、实施精细管理的现代农业,才是发展方向。在县农委的帮助下,我们拿出多年打拼的积蓄,办起了这个标准化、生态型养殖场。”

  曾是养猪行业“门外汉”的吴翠平,现在谈起养猪颇有心得。一只猪一天的饲料成本在多少,每头猪每年的产仔有多少,讲得头头是道。高投入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我们的绿色产品已经成为当地知名品牌,供不应求。”

  虽然有良好的市场预期,但吴翠平也有些想法:“当起职业农民,我们搭上了全家人的积蓄,还借了不少钱。随着养殖成本的日益增长,我们收回投入并开始盈利将是几年之后的事情。这期间,猪舍要扩建、技术要跟进、设备要更新,需要很大投入。既然选择了职业农民,我们就要在认准的这条道上走下去。”

  对于“职业农民”这一新兴群体,枞阳县农委负责人介绍,目前的农业企业、现代农业园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业经济形态中,聚集着大量将农业生产经营作为职业选择的“专职农业者”。“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职业农民正引领现代农业的潮流。

  据了解,枞阳县加大了职业农民的培训力度。去年培训职业农民530人,实际参训人员近千人次,并带动社会教育资源培养职业农民。

  金社乡的吴宋席原是一家兽医站副站长,经常带队参加县里组织的职业农民培训学习。敏锐的嗅觉让他看到投资养殖业的广阔情景。不满现状的他,放弃原来的工作,办起了养猪场。他的目标是今后要在家乡建成年出栏猪500头以上的规模化养殖场,自己也成为名副其实的职业农民。

  吴宋席说,通过学习培训,他对养猪产业发展方向、规模化猪场的生产工艺、环境控制、疾病防控措施、生产技术、饲养成本分析和经营管理有了进一步认识。但是通过在养殖场的几年实践,他明白了,职业农民已经和传统意义上的农民有了很大区别,农民也从身份概念转化成了职业概念。

  “我理解职业农民的最大特点是兼备体力、脑力和一定的财力。我对当好一个职业农民还是很有自信的。”吴宋席说。(方文、黄达奇)

大朴树 发表于 2013-3-30 09:26:43

行行出状元

曾经是个兵 发表于 2013-3-30 12:11:08

有机会去参观学习哈子

美佳橱柜 发表于 2013-3-30 12:20:37

言语者 发表于 2013-3-30 12:41:59

畜牧业“干大干好”确实不容易!

九天鬼帝 发表于 2013-3-31 07:49:30

月舞轻枫 发表于 2013-3-31 20:05:46

现在养猪都赔本的多,不知道他是怎么赚钱的!

野百合8 发表于 2013-4-7 08:35:22

有机会学习一下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枞阳雨坛乡职业农民有奔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