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里飘香 发表于 2012-11-8 14:58:27

枞阳名人(1)

 桐城三祖
  桐城派是清代文坛最大散文流派,其作家之多、播布地域之广、绵延时间之久,文学史所罕见。桐城派的创始人是方苞,发扬者刘大櫆,集大成者是姚鼐。因此,三人有“桐城三祖”之称。

  方苞(1668—1749年),字凤九,一字灵皋,晚年自号望溪,祖籍今枞阳县义津镇方皋庄。在游学京师时,他的文章得到大学士李光地的赏识。李光地称赞方苞是“韩欧复出,北宋后无此作也”。康、雍、乾三朝,方苞一直是官修重要文献的主要承担者。方苞被称为桐城派的鼻祖,他首创“义法”说,倡“道”、“文”统一。“义”即言有物;“法”即言有序。“义法”说为桐城派散文理论奠定了基础。后来桐城派的文论,都以方苞所提倡的“义法”为纲领,继续发展完善,形成了主盟清代文坛持续繁荣两百余年的桐城派。

  刘大櫆(1698—1780年),字才甫,一字耕南,号海峰,枞阳县汤沟镇陈家洲人。桐城派三祖之中,若从个性的洒脱方面来说,非刘大櫆莫属。刘师培说,桐城古文家,“惟海峰稍有思想”。与方苞、姚鼐不同,刘大櫆在天道、理学、伦理等方面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在一定程度上,他接受了戴震的唯物主义思想。对不合理的社会现象,他敢于一针见血地说出真相。

  姚鼐(1731—1815年),字姬传,一字梦谷,枞阳县钱桥镇麻溪人,因其书斋名为“惜抱轩”,世称惜抱先生。在桐城派的形成发展过程中,姚鼐被公认为是桐城派的集大成者。至姚鼐时,桐城文派始正式形成,并进入鼎盛时期。

  姚鼐在继承戴名世“道、法、辞”兼备说,方苞“义法”说和刘大櫆“神气、音节、字句”说的基础上,更加全面地总结了我国古代文学创作经验,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文学理论,并以自己的创作进行实践。他提出“以道与艺合,天与人一,侧为文之至”的文学观念。这种观点不是将“文”与“道”对立起来,也不再单纯强调文以载道,而是强调文学是“道”与“艺”的有机融合,人与自然的和谐相通。更为可贵的是,姚鼐所说的“道”,并不限于孔孟和程朱之道,更重要的是指天下万物本身的客观规律。姚鼐的文学理念有着朴素的现实主义文学创作观。姚鼐还提出了“义理、考证、辞章”三者的统一,还有他那著名的阳刚、阴柔的文学风格论。

老熟人 发表于 2012-11-8 16:45:36

要大力宣传枞阳的名人

甘泉 发表于 2012-11-8 18:30:14

也算好人 发表于 2012-11-8 19:56:45

建议把枞阳名人都在这个贴子里发,以后找起来方便。

美佳橱柜 发表于 2012-11-9 07:01:22

学习了!

王家亭鹅煲馆 发表于 2012-11-24 22:36:52

好好好

苏喜喜喜 发表于 2012-12-13 20:21:32

好好

七里飘香 发表于 2013-1-31 10:47:37

回 老熟人 的帖子

老熟人:   要大力宣传枞阳的名人 (2012-11-08 16:45) images/back.gif

是啊,作为枞阳人,自己地方有什么名人和名胜古迹都不知道。这就是ZF的无能了。。。。

七里飘香 发表于 2013-1-31 10:48:18

回 苏喜喜喜 的帖子

苏喜喜喜:好好 (2012-12-13 20:21) images/back.gif

有大家的支持,后面,我会继续上传

七里飘香 发表于 2013-1-31 10:48:54

回 也算好人 的帖子

也算好人:建议把枞阳名人都在这个贴子里发,以后找起来方便。 (2012-11-08 19:56) images/back.gif

是啊,该建议搞一个专栏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枞阳名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