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算好人 发表于 2009-12-27 21:57:48

枞阳人近代两次彭泽大移民史话及现状

(也算好人 收集整理)

彭泽县近100年以安徽桐城县和枞阳县移民居多,第一次大规模移民在民国初年。《桐城县志》(1995年版),在大事记栏中有这样记载:“民国二年(1913年):实业界人士方履中,在东流、彭泽等地购置荒场、芦场,从家乡招农围垦十万亩,移民数万人。”(见《桐城县志》18页)。方履中(1864——1939年),字玉山,一字聘商。南乡(今属枞阳县)人,清未民国著名实业家,桐城派未期人物,在与英日商人侵占安徽省铜矿山的斗争中,是主要领袖。著作有《贞泯不泐》、《桐城名贤诗词辑》等。
在彭泽县主要是太泊湖 流域和方湖流域以及长江沿线,如棉船,马当的杨柳.跃进.船形,浪溪的百圩,太平的永乐,芙蓉太字,以及红光等等。在移民中以枞阳县人为多。枞阳县向来分南乡和东乡,因为方履中是枞阳县义津人,属南乡,所以其中又以南乡人(在彭泽听得最多的枞阳口音)居最,东乡人(棉船朝阳人口音)次之,桐城县的移民主要靠近枞阳县的地区如孔城等。
      第二次大规模移民是在1954年大水后和大跃进期间,又有几万人。这次是天灾人祸造成的。第二次大规模移民是以第一次为基础的,是为寻找生活而投亲靠友,离开故乡。据《枞阳县志》所载:“1959年,县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297人,1960年下降到270人。”含蓄地说明了“大跃进”期间我县广大老百姓的悲惨遭遇。1959-1960仅仅一年左右时间,每平方公里人口减少27人。总面积为1808.1平方公里枞阳,总人口减少达48800人以上(就算自然出生率与普通死亡率能相抵消)。当然,这些减少的人口大部分饥病而亡,但也有少数背景离乡,其中移民最多的地方大概就是彭泽了。
      第一批的移民已经历五代左右,第二批移民也有三代以上。他们中只有第二批还有一些活着,可也是风烛残年了。他们汗水伴随着泪水浇灌出丰收的沃野,为子孙开辟一片新天地。现在他们的后代在彭泽这块土地上幸福地生活着,但千万要记住先辈的勇敢和勤劳,更不要忘记先辈的艰苦和辛酸!
现在,彭泽的芙蓉镇,棉船镇,芙蓉农场几乎都说枞阳话,
郎溪镇,太伯湖开发区,红光厂大部分说枞阳话,
马当镇一半说枞阳话,
龙城镇,黄岭镇,定山镇有一小部分说枞阳话
说枞阳话的大部分集中在比较发达的沿江地区,但说实话,现在在彭泽的枞阳人整体生活水平不如我们枞阳。


彭泽县有许多“桐城佬”,而实际上多是枞阳人(枞阳当时即是桐城的东乡和南乡),这当然与方履中是桐城南乡人有关。

枞阳人移民彭泽这段历史,没有多少人关注,在《枞阳县志》中只有寥寥数字的表述。

历史,什么是历史?我说,这些被掩埋在黑暗中,掩埋在冰冷土地里的历史才是真正的历史,才是有血有肉能哭会笑的历史。

现彭泽县人口仅三十四万,但祖籍桐城(以枞阳多)就近十万,如果再加上现已属安徽省望江县和宿松县(原属彭泽县行政区划)的桐城籍人(这些地方的"桐城佬"并不比彭泽的"桐城佬"少,以此类算的话),至少有不少于三十万"桐城佬",其中至少二十万是“枞阳佬”,在离枞阳几百里的异地繁衍生息.

近百年来,这些枞阳人至今还保留着枞阳的方言及风俗,"枞阳话"在这里通行无阻.呵呵,他们的先辈当年背井离乡,把那些过去的不毛之地改造成万亩良田,多少人在临死之前还要把那一把骨头要运回家乡啊.哪一家在彭泽的枞阳人没有一段辛酸的往事?哪一家没有悲欢离合的故事?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次因为战争、饥荒、经济等各种原因造成的移民,而在中国历史著作这么丰富的国家中,正史却少有记载。


枞阳话是彭泽仅次于当地话的四大方言之一,枞阳人比较集中的棉船是彭泽当代名人最富集的地方。

也算好人 发表于 2009-12-27 22:13:51

我家祖辈中,有第一批移民的,父辈中,有第二批移民的,这些第二批移民,现龄都一甲子开外,倒时常回来看看;小字辈的,已经是地地道道的江西人了,不过,说的还是枞阳话。

也算好人 发表于 2009-12-27 22:30:52

《枞阳县志》:民国年间,内战不止,灾害频繁,疫病和血吸虫病流行,人口变动再度呈下降趋势。民国28年(1939年),日军侵占枞阳,人民颠沛流离,生活困苦,人口外流贵池、青阳、东流、彭泽等地谋生定居,据彭泽县土地改革时人口统计,枞阳移民有4万人之多。这时期,社会动荡不定,人口增长较慢。民国37年,桐庐县境内人口为471984人。

这是第一次大移民的记载。

《枞阳县志》:1959年,县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297人,1960年下降到270人。

这是与第二次大移民有关的一句记载。通览县志,好象只此一句。

易建联 发表于 2009-12-27 22:35:46

回 1楼(也算好人) 的帖子

彭泽那边主要是枞阳话

风飘飘 发表于 2009-12-27 23:19:08

的确如此,坛子里好像有个和这个相关的帖子。谢谢楼主分享!

风飘飘 发表于 2009-12-27 23:27:33

我也有同房族人迁至江西的,叔曾祖迁至江南的。

何休 发表于 2009-12-28 07:02:06

第一次听说!

寒风 发表于 2009-12-28 08:36:46

我还没看内容,先看标题就知道是个好贴。顶一个。看了之后我再加贴。

寒风 发表于 2009-12-28 08:49:59

楼主虽是廖廖数百字,但一部移民血泪史宛然眼前。
确实,正史并不是全部历史。“掩埋在冰冷土地里的历史才是真正的历史,才是有血有肉能哭会笑的历史。”
-------------
早先从老一辈人的口中感觉到枞阳与彭泽的关系非比寻常,但没人系统的梳理过。家有游子,国有侨胞。我们没有理由忘记他们,也不能忘记我们的历史。
如果楼主由此主题能系统收集整理这些资料,会很受欢迎的。

也算好人 发表于 2009-12-28 09:02:56

回 8楼(寒风) 的帖子

这类网文,感兴趣的网友不多,如果搞成长篇大论,看的人就更少了,所以仅以数百字让大家了解一下大概情况。

青天剑 发表于 2009-12-28 12:30:58

回 9楼(也算好人) 的帖子

感谢你的收集与分享,你真是个好人!

朝飞暮卷 发表于 2009-12-28 14:10:50

多少颠沛流离,多少悲欢离合!历史不忍细看!!

寒风 发表于 2009-12-28 15:23:00

Re:回 8楼(寒风) 的帖子

引用第9楼也算好人于2009-12-28 09:02发表的 回 8楼(寒风) 的帖子 :
这类网文,感兴趣的网友不多,如果搞成长篇大论,看的人就更少了,所以仅以数百字让大家了解一下大概情况。 images/back.gif


总会有人看的,而且一定会有很多人证明它的价值和意义。
首先奉上我最诚挚的感谢和敬仰。如同你所说,为的是土地下的历史和对这历史的良心。

阿永 发表于 2009-12-28 20:07:17

当年的背景被迫远离故乡那是为了——生存。
现在的背景是教育子孙不要忘本回家——寻亲。

gzzyr 发表于 2009-12-28 20:27:50

这是我在234看到的最好的帖子,我流泪了,钦佩楼主和以上跟帖的人们。原来234并不都是无病呻吟和打情骂俏之流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枞阳人近代两次彭泽大移民史话及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