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5.20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我们迎来了一群特殊的贵宾。由原副县长、枞阳诗词学会会长、枞阳书法学会会长唐志坚带队的枞阳诗词学会领导成员莅临白梅乡、项铺镇拉开了枞阳诗词学会春夏采风活动的序幕...
上午八点两辆黑色轿车映入我们的视野,从车上先后走下唐志坚、吴朝晴、王国祥、査世超、潘文琪、周荒成、胡章华、陈老师和一位小朋友与在车旁迎候的当地诗友疏日旺、徐大光、吴世民、吴伯麟、陶震乾以及后来感到我与刘振先生一一握手,并一同前往白云岩景区。吴老、王老、査老、潘老、周老他们可都是耄耋之年,老人们个个精神矍铄,在白云岩水库旁稍作准备后就开始登山了,除了85岁的吴老我们当心他体力不支而留在山下外,其余的人先后走过陡峭的栈道云梯迈向那翠绿深处...
春去夏来,草长莺飞,万物葱茏;白云岩景区更是如诗如画,她象一个处子未经世俗的铅染,置身其中宛若来到传说中的世外桃源。许是触动了我的灵感一首<西江月>便脱口而出了:“库水一泓倒影,涧天数朵白云。苔深林密径无痕,樵指峰高路隐。--疑入武陵世外,悠然犬吠相闻。山中丽舍响瑶琴,岂是秦人之韵。”回首再看这些老前辈们,他们也是陶醉于这山色之中,或吟诗唱词,或俯身观摩石刻;女士和小朋友则不停的摄下这美妙的瞬间和这美丽的风景...
美好的时光总是容易从我们身边溜走,不知不觉时至中午。白梅乡政府的领导早已安排好特色的午餐,并由组织徐委员和纪委汪主任陪同,在临溪而静谧的乡村酒家“华盛饭店”我们再次聆听了两位领导对发展白云岩的前景规划和白云岩的民间故事。喝过一杯当地自制的清香山茶之后,一道道当地的特色山珍呈现在我们面前“芋粉团子烧排骨”“红烧竹鸡”“红烧野猪肉”“红烧生付”以及“板鳅火锅”等等。席间气氛热烈,杯盘交错,更有诗友趁兴赋诗。
午饭过后老先生们说已然尽兴提出要回枞阳了,老白云区的疏日旺等诗友怎么也不让,他们说岂能厚此薄彼,到了我们家门口岂能不尽地主之谊。后来还是唐会长发话,再游鼓墩头,并说这些老先生可都是我们枞阳的文坛泰斗,枞阳诗词学会的宝贝呀!一定要照顾好他们的安全,并安排年轻的师友搀扶老先生们,诸事吩咐妥当后便奔鼓墩头而来...
鼓墩头的对面就是柳峰山,关于鼓墩头的来历当地流传着这样的说法:从前柳峰山上有座大寺庙,香火旺盛,而鼓墩头地势较矮,每当有香客结伴来进香时,这边小庙的留守和尚就打鼓通知,由于山谷回音,对面听得很清楚,以便早做准备...
我们一行来到山下,车停在水库堤坝上,鼓墩头的承包人陶场长得知这个消息,早早下山迎接。他领着我们沿着盘山小道向山顶走去,道旁竹林幽幽,树木苍翠,野花齐放,百鸟和鸣。行至半山腰顺着陶场长手指的方向,一座小庙跳入我们的眼帘。主人介绍说着就是鼓墩头遗址,现在的庙是由他出资兴建的。我们来到庙前,这里果然气势开阔,向西看柳峰山一览无余...有美景就会有诗句《登鼓墩头》:“观光须上鼓墩头,绝处看山一览收。几缕香烟生古寺,数声青鸟解烦愁。兴同诗侣梅松倚,客聚云家野味酬。置酒禅房情脉脉,车行十里仍回眸。”
再向上便是陶场长的林场小院,他把我们引到家中,沏上了清香四溢的自制野茶;他的老父亲闻讯赶来与我们寒暄,交谈中得知老人家早年读过私塾跟陈毅元帅后面打过仗,老人家今天兴致顿开,打开了他那沧桑而厚重的话匣子;这山的人文历史在他的讲述下山那样的生灵活现,我们仿佛进入了时光隧道感受那战火纷飞的动荡岁月...
不知不觉又到了傍晚时分,主人一再留我们在山上吃饭,可是项铺镇的诗友早就安排好了,晚餐就在项铺镇的迎宾馆,同样是那样的特色风味...
美好的事物总是那么容易流逝,精彩而又值得回味的一天就这样过去了。
“5.20“这个特别日子就让我们共同热爱大自然母亲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