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无线城市”里,您只需要一部手机,便可能实时查询城市交通路况,刷手机坐公交去逛街、去超市买零食、买电影票,用手机随时随地上网看电视直播……
无线城市,这个被称为继水、电、气、交通之后的城市第五基础设施,通俗地说,就是宽带网络无孔不入,比如一部手机能完成支付水电费、银行转账、医院挂号等多种业务。
通信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无线城市群”是提升城市承载力的重要基础。本报自上期推出“无线城市”报道后,“什么是无线城市?”“无线城市会给生活带来哪些变化?”不少读者致电咨询。为此,本报将继续关注“无线城市”,为读者呈现其奥秘与精彩。
什么是“无线城市”?
一位通信行业人士告诉记者,随时随地能上网,上网查询及使用各种需要的气象、商业、娱乐等各方面信息,这就是“无线城市”。
中国移动安徽公司总经理郑杰介绍,“无线城市”是指利用多种无线接入技术,为整个城市提供随时随地随需的无线网络接入,并开发与政府工作、企业运行、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丰富的无线信息化应用。
无线城市包括无线覆盖和无线应用两个层面。无线覆盖是指为市民提供无所不在的2G/3G/WLAN(包括未来的4G)网络服务;无线应用是指市民可以通过手机和各种无线终端随时、随地、随需地获得与政务公开、公共事业服务、个人生活等相关的各种城市服务信息;同时,借助物联网等技术,无线城市为政府和行业用户提供城市信息化应用,提高政府的城市管理水平和城市各行业的生产效率。
郑杰介绍,“十二五”期间,中国移动将投资300亿元打造安徽“无线城市群”,建设无线城市群相关的基础网络设施、信息应用和服务平台,为政府提供“一站式”政务办公服务,为在皖企业提供“一揽子”企业信息化服务,为市民提供“一键式”便民生活服务,全面推进安徽省信息化及信息产业发展。
何时能用上“无线”?
“感觉无线城市,就像是一个无界限、无领域的互联网共享小宇宙,听上去就很吸引人,不知道老百姓们什么时候能享受‘无线城市’呢?”省城白领徐玲的问题,也是很多市民想问的。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我省已经有部分城市与中国移动安徽公司签署“无线城市”建设项目合作协议,比如合肥、阜阳、马鞍山、芜湖、铜陵、安庆、黄山等。
通信行业人士介绍,“无线城市”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基础设施和应用。基础设施就是通信基站、服务网络等。在我省范围内,目前无论是哪种制式的服务网络,在现实中的技术条件已日趋成熟,且开始大范围应用。因此,从理论上说,“无线城市”的建设已经具备日趋完善的基础设施保障。而在应用上,目前还有很多空白和制约。中国移动与各市政府签订“无线城市”建设的协议,就是在做应用,也可称为内容的建设。
“到今年底,合肥、阜阳、马鞍山、芜湖、铜陵、安庆、黄山七地市民,就可享受到部分涉及民生的无线网络服务。 ”中国移动安徽公司相关负责人所说的部分功能,主要指面向公众的公共信息服务,包括水电气查询、社保查询、医保查询,同时省内13家三甲医院均能实现手机无线上网挂号预约及手机无线支付等功能。
为何建“无线城市群”?
据了解,全球最早提出“无线城市”概念和计划的是美国费城,直到去年,全球已有大约1500个无线城市,全球城市无线区域网络的覆盖面积超过32.5万平方公里,有人称现在是“无线城市的2.0时代”。
2009年9月,中国移动率先提出“无线城市群”概念,并在广东的广州、深圳、东莞、珠海、江门、中山等城市试行。随后,全国“无线城市群”建设的步伐也在悄然加速。目前,安徽无线城市建设时间表已确定,2011年在合肥、阜阳、马鞍山、芜湖、铜陵、安庆、黄山7个市开展试点,2012年建成覆盖全省17个市的“无线城市群”,预计到2015年,无线城市应用将向安徽全省城乡进一步延伸,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为什么要建“无线城市群”呢?省经信委信息资源处处长罗荣选表示,信息化建设是我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一个利器。通信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无线城市群”是提升城市承载力的重要基础。
罗荣选表示,随着社会管理要素日益增多以及城市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单靠传统手段已经难以实施科学高效的社会管理,也难以满足市民对提高生活品质的需求。为此,需要推进社会管理和城市生活的信息化,建立“全面覆盖、动态跟踪、互通共享、功能齐全”的城市管理综合信息系统,便民、利民、亲民,其中加快“无线城市”建设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口。
“无线”的未来是啥样?
当前,无线城市正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很多发达地区纷纷开展无线城市建设,以期在新一轮的区域经济发展中抢占先机。
目前“无线城市群”建设已被纳入安徽省“十二五”信息化发展规划,是未来五年我省通信业和信息服务业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安徽作为国家中部崛起的重要力量,将充分抓住这一战略机遇,通过打造无线城市,提升城市的形象和品位,助力效能型、服务型政府建设,改善民生,实现更好更快地科学发展。
据了解,中国移动计划未来5年在安徽投入300亿元,致力打造以TD技术引领,2G、3G、WLAN、LTE “四网协同”的泛在、融合、智能的“无线城市”。在“无线城市群”基础网络建设、综合门户平台开发、应用开发推广等领域重点投资,业务类别涵盖无线政务、便民服务、商家优惠、掌上娱乐、企业应用、旅游资讯和时事新闻等多个领域,并非单纯的提供上网。
未来,在“无线城市”里,我们只需要一部手机,便可能实时查询城市交通路况,刷手机坐公交去逛街、去超市买零食、买电影票,用手机随时随地上网看电视直播……一部手机,搞定衣食住行,绝对不是一个幻想而已。
未来,我们的“无线城市”建设将紧密结合地域经济特点,聚焦于“信息民生工程”、“信息政府工程”和“信息助企工程”,围绕重点行业信息化需求,推动“移动政务”、“移动执法”、“智能交通、“数字校园”、”“数字景区”等一大批重点项目实施。通过“无线城市”的发展,有助于改善城市的投资环境,有助于促进城市产业结构的优化,有助于建设服务型、效率型、节约型的政府。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