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校搬迁给镇政府让位 近千村民联名上书反对
枞阳县义津中心学校附近近千村民联名上书县政府表示反对
去年底,住在枞阳县义津镇的村民得知一个消息,镇里已规划将坐落在镇中心位置24年的镇中心学校迁往3公里外的牛集,而现在在牛集的镇政府将搬进学校办公。惊闻学校的搬迁计划,村民和学生家长准备联名向县里各级部门反映,反对学校搬迁,要求保留义津中心学校,其理由是学校地处镇中心位置,交通便利,孩子们上学比较方便。同时,村民们还质疑镇政府为何不用2005年就已经主体竣工的镇政府办公大楼,而要使用学校的地方?即使镇政府要迁到镇中心位置,为何要将学校迁走?日前,记者专程赴义津镇进行了调查。
村民上书反对学校搬迁
义津镇原名为杨古镇,建于宋朝,是枞阳县历史悠久的集镇之一,位于枞阳县西北部,距县城30公里,镇政府现驻地牛集村。义津中心学校始建于1908年,原名“公立化俗女子学堂”。1982年学校迁址筹建,1984年建成使用。
2005年4月19日,县里撤义津教育办公室和义津初级中学设立义津中心学校。现在的义津镇中心学校坐落在该镇两条主干道枞桐路与义小路的交叉口,有18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046人,教职工66人,学校占地面积10005平方米。
当地村民在提交给各级领导的《关于保留义津中学的请求书》上称:“我们是义津镇的村民,听说要将坐落在新义津镇地理中心、具有百年历史的义津中学搬到交通极不方便的、与钱桥毗邻的牛集中学,我们坚决不答应!”
村民们说,学校从1984年建成使用,到现在已经有24年历史,中心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升学率逐年上升,大家都让孩子上义津中心学校。同时,因为学校地处义津镇的中心位置,有两条公路经过,孩子们上学的交通问题可以很好地解决,且学校处在义津镇的经济、文化中心,也为孩子们的成长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然而,听说镇里规划要将学校迁走后,大家心里开始担忧。一方面是担心迁到牛集后学校的住宿条件、教学质量都将有所下降,另一方面是心疼孩子每天上学要多走3公里路程。
经过沟通和合计后,村民们开始向镇政府反映自己的反对意见,但据村民们说镇政府并未给予明确答复。之后,他们开始拿着那份有几个村子近千人签名的《请求书》到县政府、县教育局等部门反映自己的意见。记者看到,在每页村民签名单的上方都写着“××村不同意(愿意)学校迁往别处”。
记者在义津中心学校看到,操场只有很小的一块,对于1000多学生来说远远不够。据了解,校方已于去年12月23日和当地老屋、新屋、东庄3个村民组签订了协议,以水田6500元/亩、旱地5000元/亩的价格征村民的土地,用于操场建设。很多村民说,这个价格算低的,但是他们愿意,为的就是把学校留住。
镇政府有楼不用遭质疑
村民们告诉记者,在学校门前枞桐路的对面,有一幢主体结构已经完工的5层楼,那是前任镇书记在任的时候建的,但盖好后就一直放在那里,成了“烂尾楼”。他们不明白的是,镇政府本来规划并盖了办公楼,为什么闲置不用,却要将中心学校搬走后用学校的教学楼来办公?
记者在枞桐公路东侧看到了村民们说的“烂尾楼”,那是一幢灰色的5层大楼,外围的脚手架还未拆除,工地上满是水坑,楼周围杂草丛生。这楼面对义津镇通往牛集的水泥路,前面是两幢黄色的二层小楼。据当地人讲,镇政府曾将原政府大楼前的地卖给私人开发,因此现在看到两幢小楼像两个“门神”一样拦在大楼和公路之间。2004年,大楼动工,2005年主体结构完工,从那时起楼就一直保持现在的样子。
义津镇:我们的规划没问题
记者在枞阳县城建局村镇建设股找到了一本《义津镇总体规划册》,封面上标明的成册时间是去年6月。第十章“镇区用地布局”第4项“公共设施用地”中这样规划:地方政府已与教育部门协调,将老政府楼与义津中学进行置换,将政府搬迁至义津中学处;规划远期将义津中学拆除改为行政用地……
村镇建设股王股长说,这本规划册是由镇政府牵头、报县政府批准、经规划部门备案的合法的规划方案。至于学校以后具体搬迁选址建设,还需有教育主管部门的批文,具体规划建设方案还要报城建局批准备案。
对于义津中心学校搬迁的事情,一位姓房的副局长称,因为去年11月才调到县教育局,镇政府的规划她并不是很清楚。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学校搬迁一定要经过县教育局同意批准,因为牵涉到学生安排、师资力量配备、基础设施建设等多方面。
义津镇陈书记告诉记者,义津镇的规划是2006年启动的,去年通过专家评审,县里开会同意,县政府批准,没有问题。在整体规划中,准备将中心学校搬到牛集,理由是牛集临近镇中心,环境相对比较安静,到牛集的路上来往的车辆比枞桐路少得多,对学生来说安全性较强。而且根据整个教育发展的布局规划,镇里的中学肯定要合并办学,集中人力、财力保证教学质量,这是大势所趋。因此,经过规划设计部门的实地勘察设计,建议将学校迁移到牛集,在牛集发展相对集中的中学教育基地,原来中心学校的场地也不能浪费,规划部门建议政府搬入学校现址,带动集镇的发展,也能很好地树立义津的形象。
至于村民们对政府为何不用已经盖好的办公楼的质疑,陈书记说由于杨湾乡和义津镇合并成现在的义津镇,政府干部一下子就有100多个了,原来盖的楼已经不能适应现在办公、住宿的要求。对那幢楼,镇里打算对外招商,建个医院什么的,现在正在商议之中。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副处长郑德新说,按照义津镇中心学校现有占地面积来算,1万平方米左右的面积平摊到1000多学生头上,生均占地面积只有十来平方米,这不符合我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基本标准中初中生均占地面积不低于25平方米的标准。从这一点上说,镇政府如此规划,应该是出于实际情况的考虑。但不论是怎样规划,都必须符合相关的文件规定和标准,保证办学条件,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优越的学习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