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市商务局的指导下,通过我局和各试点企业的共同努力,我县“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至2007年底,全县共建成日用消费品配送中心2个,农业生产资料配送中心1个,建成日用消费品连锁店67家,农业生产资料连锁店76家。为繁荣我县农村市场,净化农村市场环境,促进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了有益贡献。
一、 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深化农村商品流通改革和市场建设是开拓农村市场,改善农村消费环境,推动农民消费升级,拉动经济增长的有效措施;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运用现代流通方式,促进农村商品流通资源优化配置,服务“三农”的重大举措;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抓好农村市场网络建设,是事关科学发展观这一根本理念,扩大内需这一根本方针,服务“三农”这一根本问题,是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在开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工作之初,我们就认真组织学习了省政府皖政[2005]93号《关于开展农村商品流通改革和市场建设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的文件和王金山同志的重要批示精神,提高认识,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决策上来,统一到省政府文件和王金山同志的重要批示精神上来,充分认识开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工作的重大意义,增强搞好农村市场建设工作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二、 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工作,是对传统农村流通方式的一次重大改革,是一项十分艰巨、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为切实搞好试点工作,县政府成立了“枞阳县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县长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商务局,具体负责试点工作的日常事务。同时,县政府出台了《枞阳县农村商品流通改革和市场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试点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总体思路、实施步骤和保障措施。细化了试点企业、商务主管部门、其他相关部门在试点工作中的职责。2007年,县政府还将“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试点工作纳入了全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的考核体系,要求每个示范村至少建成日用消费品和农资连锁店各一个。
根据省、市、县文件精神,县商务局将试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作为局机关工作的重中之重,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并抽调专人办公,负责与试点企业和相关部门协调沟通,加大工作力度,加强调查研究,加强对试点工作的指导,确保我县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 认真规划,合理布点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主导一切,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试点工作主要依靠企业,由企业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按市场经济规律自主运作。在试点工作中,我们认真选择试点企业,要求参与试点的企业必须具备诚信经营的资质和实力。经过全面地考察了解,选择了枞阳世纪华联有限责任公司,枞阳益盛销售有限责任公司,安徽辉隆集团,安徽农家福集团安庆分公司,安徽中邮物流有限公司,安徽新华集团公司共6家企业为试点企业。试点企业确定后,我局配合试点企业对全县农村市场进行全面调查了解,在此基础上,由各试点企业根据自身的行业特点,自主规划,合理选择经营场点。2007年,根据市政府下达的计划,按照县政府要求,我局经与试点企业协商,拟订下发了2007年度试点项目计划,结合我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着重对“千村百镇”农家店的覆盖率提出了具体要求,指导试点企业合理布点。2007年度,各试点企业在我县新建了46家日用消费品连锁店(其中示范村5家),18家农业生产资料连锁店(其中示范村5家),超额完成了市政府下达给我县的试点项目计划。
四、 强化服务,搞好协调
针对试点企业均是非本土企业,对枞阳的市场环境、乡土民情不熟悉,在乡镇开设农家店存有畏难情绪。为此,局党组专门安排一名负责同志带领试点企业人员走乡进村,了解农村消费习惯,调研市场行情,帮助试点企业进行合理布点。在试点过程中,少数新开加盟连锁店变更证照手续复杂,有的变更后,工商、税务部门要增加税费,有的农家店在申领卫生许可证及处理当地相邻关系等方面遇到困难等,所有这些问题,我们都主动与有关职能部门进行协调,帮助企业完善相关手续和处理好相邻关系。对协调不了的问题,及时向县政府分管领导汇报,争取政府领导的支持。尽力为企业做好服务工作。
五、 严格标准,注重质量
在试点工作中,我们始终按照商务部2005年第35号《农家店建设与改造规范》和皖商建字[2006]110号《关于加强农村商品流通改革和市场建设试点工作质量管理的通知》精神,要求各试点企业严格按照标准,建设和改造农家店,经常与试点企业一道对农家店进行督促、检查和指导。要求农家店硬件上做到四个必须:一是乡镇日用消费品店必须达到200平方米,村级日用消费品店达到40平方米,乡镇农资店达到40平方米,村级农资店基本达到20平方米;二是必须统一配置货架、柜台;三是必须统一装修设置店堂;四是必须做到统一标识、统一承诺、统一配送。严格规范经营管理,实现连锁经营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标志、统一经营、统一服务规范、统一销售价格的“六个统一”,制定检查验收工作流程,统筹安排,精心组织,严格把关,对验收合格的企业及时报请上级部门落实资金扶持政策,对不合格的农家店提出改进意见,限期整改到位。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要求试点企业将企业自身发展与切实服务“三农”结合在一起,切切实实给农村消费者带来实惠。枞阳中邮物流公司坚持送货上门,不论路程远近,货物多少,农户一个电话,货物及时送到,推行质量保证承诺制度。为取信于民,县邮政局多次召开种田大户和连锁店主培训会,请农业专家讲授农资产品使用知识,农资厂家作产品介绍及服务承诺。同时,在每个乡镇建立一块试验田,不定期组织农民现场参观,以示范促推广,实现农资产品和农业技术同步进农家。该局还聘请了一名高级农技师任技术顾问,或驻店坐诊或现场咨询或集中培训,印发《农民致富手册》5000余份,科普光盘100余套,采取多种形式指导农民科学种田。此举受到了农民兄弟的广泛好评。
总之,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工作以来,我县农村市场繁荣了,农村购物环境改善了,农村商品销售额增加了。初步实现了农民受益、企业获利、市场繁荣、政府满意的“共赢”局面。
在试点过程中,我们虽然取得了一点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我县无本土龙头企业,给我们的工作增加了很大难度。二是机关经费不足,使下乡调查、督促、指导等工作受客观条件限制。三是农家店结构比例不尽合理,全县农资店76家,日用消费品店仅67家。四是农家店的覆盖率不高,特别是日用消费品的覆盖率低于全市平均水平。五是农家店连锁配送率、店容店貌、管理制度、规范服务等方面都有待进一步提高。下一步的工作目标:一是进一步提升试点项目质量。认真贯彻落实《商务部关于加强“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项目建设质量的通知》及省商务厅《关于加强农村商品流通改革和市场建设试点工作质量管理的通知》精神,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项目质量管理,尤其是指导试点企业提高农家店的连锁配送率,建立和完善有关连锁管理制度,加强人员培训,改善店容店貌,提升试点项目服务“三农”水平。二是加快试点项目进度。在保证新增农家店质量和结构比例的同时,加快农家店的建设步伐,重点发展日用消费品农家店。三是扩大农家店乡村覆盖率。指导和帮助试点企业深入行政村、自然村开展调研,主动协调解决企业在选址和建店等方面问题,大力推动村级农家店的建设和改造,特别是重点引导试点企业将连锁网络延伸到“千村百镇”的示范村。四是严格试点项目验收。认真按照商务部、财政部及我省有关农家店建设规范和相关验收文件的要求,开展试点项目的验收工作。特别是按照《商务部关于加强“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项目建设质量的通知》的要求,重点查验农家店工商营业执照及税务登记证的变更情况,进销台帐的建立情况,特许加盟合同的期限,商品种类配送率以及农家店所在区域等情况。五是巩固提高已建网点的质量,指导试点企业端正经营理念,完善连锁管理制度,提高连锁配送率,严格控制店铺自采商品,杜绝假冒伪劣商品,以优质的商品,优良的服务,赢得农民依赖,使农家店扎根农村,健康发展。六是加强部门协作配合。主动加强与相关职能部门的沟通联系,积极争取各部门的支持和配合,及时协调解决企业和农家店在登记注册、证照办理、土地使用等方面的问题,为企业开展试点工作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我们坚信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商务局的精心指导下,我县“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工作必将取得更大成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