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渡航 于 2025-2-28 22:56 编辑
诗在何方,韵在枞阳 ——枞阳县诗词学会部分会员到项铺石溪采风 2025年2月23日,雨后天晴,枞阳县诗词学会部分会员到项铺石溪采风。今天的枞阳县项铺镇石溪老街,其名称来源于赤石溪、石牛溪、石渠。一种说法:在石溪河边有一堆形似石牛、赤色如丹的石头而得名,本地人称之“乌龟头”,又称浮丘公钓台。《水经注·一十》云:“淮水东逼浮山,昔也,楚元王受诗于浮丘伯,当亦以地为姓,侯刘不审。”另一说法是:大禹开凿连接浮山与赤壁山而命名石渠。石溪河为古南淮水的一条支系,又称南淮水,是古代连接淮河和长江的一条重要水道。她的历史可追溯到巢的时代,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宋朝嘉祐六年(1061),石溪镇毛知遇捐款修浮山山路的记载。“穿石穷幽径,寻源事已周。古今无异路,只此是谁修?” 石溪,是第一首五绝产生地。朱熹批注《通鉴纲目》记载,晋熙郡阴安城也。据《宋书·明帝本纪》记载,宋文帝刘义隆第九子刘昶,于泰始三年(467)十一月,立建安王休仁第二子伯猷为江夏王,改封义阳王昶为晋熙王。刘子业即位后,怀疑刘昶有异心,准备派兵征讨,晋熙王刘昶号令各镇守准备应对,这些镇守都不听刘昶的调遣。他被迫离开彭城,只带一妾吴氏同行,逃往北魏,他的母亲晋熙国妃和妻子被留下,分别时,他留下千古绝句: 白云满障来,黄尘暗天起。 关山四面绝,故乡几千里。 石溪老街,设郡设府,历代名称变化不一。夏桀时为南巢,《书》:“伊尹相汤伐桀,遂与桀战于鸣条之野。又成汤放桀于南巢。”巢伯是商灭夏时设置,秦设九江郡,汉初为衡山郡、汉文帝时设淮南国,为舒县,汉初为阴安侯封地。汉武帝时改为庐江郡,东汉有龙舒侯国,晋安帝时期设晋昌郡、旋改晋熙郡,南北朝时齐安、南豫州、枞阳、江州等设置,隋、唐、宋时期为晋州、同安郡、东安州、盛唐郡、舒州等,明初为宁江府等等。石溪古代还有王府府邸。石溪古称彭城和武城。
宋代判府御带马帅安抚节使太尉孟侯珍翰,题书于浮山隐贤岩石壁上:
注:项铺镇过去已炮竹生意为重,经常发生意外事故炸死人。
注:吴成立先生费用都用在收藏文物考古上,家中的热水瓶壳子已残缺不全,人们戏称这个也可以考古了。
注:溪洲,指枞阳石溪;四脉,指朴树主干倒在地上,上面再生出四支主干,撑向天空。
注:武城庙遗址,吴成立先生考证,并观看了香炉等遗物。
注:旷野草堂为吴泽敏先生寓所,设有根雕和旧时农村生活用具陈列室;刘郎,指刘禹锡《陋室铭》。 从石溪苍岘山(牛头)脚下向西南紫芝山(南门口)宛延的一条黄土山冈,与石溪街道呈“龟蛇相恋”之象。这条婉延的长冈古名“鸣条冈”又名“曲阜”,亦名“长干”。相传无怀氏,用木槿编墙,桑树纽门,风吹瑟瑟响,因而曰鸣条。神农氏曾垦农田,名称曲阜。尧时合土烧窑,新庄塘下窑址,古称姚墟,今沥沥可辨。舜生于兹,长于兹,渌图熠辉,尧帝禅让金印,光彩照人。鲧筑三仞之城,位于新庄大台地。舜禹居于明堂之上,今有舜禹图像重现。泰伯仲雍推位,曾避寒墟。学堂,为舜禹传教之处。 汉兴学堂,名不可考。宋建平山学堂,北与王府相连。欧阳修、远公、王安石、苏轼、黄庭坚、王巩等贤哲及吴氏先人,曾先后相会于此。明初曰浮山学堂。清代兴荒不一,因年久失修倒塌,移在新庄屋后建草屋三间,改为塾舍,直至民国结束。嘉庆初,吴谋道公随父经商借宿于学堂,后购得姚氏堂屋数椽,守护基业,根传七叶。五八年大跃进,新庄撤除。今裔孙踊跃捐资构亭,谨遵明代进士、兵部主事、族先辈吴国琦《符度山弈社记》而名曰“弈社亭”,以表念念不忘。 有感枞阳诗词协会众诗友莅临敝舍“旷野草堂”,载此以纪 富丽山水,丰厚人文,历来引得无数骚人墨客放荡高歌,或诗或画。朋友,如果您有雅兴,欢迎到枞阳来!最后用唐代诗人刘商的一首作以总结!
诗稿收集:伍创新 编辑:吴成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