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658|回复: 0

绘就文化发展新画卷

[复制链接]

2366

主题

0

回帖

1万

积分

五星会员

积分
11872
性别
保密
发表于 2024-10-20 10:46: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铜陵新闻网-铜陵日报
绘就文化发展新画卷

——我市文艺工作发展综述

2024年是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十周年。十年来,铜陵这座城市文艺之花绚烂绽放、文化之树根深叶茂,文艺工作一路高歌前行。从田间地头到广场舞台,从传统的戏曲表演到现代的舞蹈演绎,文艺的种子在铜都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新时代的铜陵以文艺为笔,绘就文化发展新画卷。

以精品力作铸就新时代文艺高峰

举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都离不开文艺。过去的十年,我市文艺工作结出累累硕果,文化精品不断涌现,既有阳春白雪的高雅艺术,又有下里巴人的接地气佳作,文艺工作的“高原”上渐有“高峰”耸立之势。

2015年,折子戏《昭君泪》获省文艺调演剧目一等奖、编剧一等奖;2017年,电影《超萌宝贝》、广播剧《牡丹御史》荣获全省“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2023年,广播剧《渡江战役马毛姐》、图书《血色初心》获第十六届省“五个一工程”奖;前不久,由市艺术剧院申报的黄梅戏《汤生与鹂娘》入选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这是我市自2022年以来,连续第三年有项目获国家艺术基金资助扶持……回望过去十年,铜陵文艺精品创作繁花似锦。

人民底色愈加鲜亮夺目——

扎根现实土壤、擦亮人民底色,是我市文艺创作十年来坚定不移的方向。黄梅戏《家风》以我国古代“四大贤母”之一的东晋陶侃之母湛氏为创作原型,将浓郁的地方特色融入传统的戏曲韵味,结合极富现实意义的家风家训主题,使戏曲艺术更加贴近人民、贴近生活;广播剧《我的冠军爸爸》以全国“最美职工”苏保信为原型创作,从其女儿的角色切入,讲述了平凡家庭不平凡的奋斗故事,作品温馨朴实、内容贴近实际,引起观众广泛共鸣。

我市文艺创作始终植根现实生活、紧随时代潮流,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让一部部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成为时代精神的鲜活注脚,在光影与旋律间勾勒出时代精神的多彩图谱。

中国精神凸显文艺灵魂——

我市广大文艺工作者聚焦爱国主义和时代精神两座“富矿”,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内核,深挖思想价值和美学内涵,汲取文艺创作养分。

以“铁骨御史”枞阳名臣左光斗的清廉与担当精神为立足点创作大型原创黄梅戏《御史夫人》;以“中国好人”胡晨及其家庭祖孙三代八人心系国防、报效国家、百折不挠、勇于拼搏的事迹为原型创作广播剧《军魂永存》;带着新时代普通群众对革命老区的深情和对英雄精神的呼唤创作的歌曲《亲一亲我的大别山》……层出不穷的文艺精品高扬中国精神旗帜,以生动感人的艺术语言、平易近人的艺术风格,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展现中华审美风范。

以人才建设夯筑文艺繁荣发展基石

文艺的繁荣发展,关键在人才。十年来,我市把文艺队伍建设作为文艺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努力培养造就一批有影响的各领域文艺领军人物和高素质文艺人才,为文化艺术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发挥名家示范作用——

为充分发挥宣传思想文化领域高层次人才的特色优势及名家在文化领域的示范带动作用,我市于2017年启动文化名家工作室建设工作,共成立10个市级文化名家工作室。朱斌峰-孙长江文化创意工作室积极组织好家风好家训文学成果巡回展;赵学军-王带平绘画工作室将好的国画作品和理念送到农村、校园;刘忠义书法工作室为农村孩子义务培训书法;王丽娟戏剧工作室原创大戏《御史夫人》每到一处获得掌声阵阵;陈玉国音乐工作室创作的《家风颂》等作品在社区、农村广为传唱;薛焕刚雕塑工作室领衔人在铜陵学院和学生探讨雕塑作品与雕塑理念……文化名家工作室遍布文学、书法、美术、影视、戏剧等多个领域,持续推出了一批有影响力的文艺作品和品牌产品。

造就文艺领军人物——

创作文艺精品,关键在人。我市通过实施“青年文艺新星发现计划”等重点人才工程,选拔培养了一批“政治过硬、本领高强、德艺双馨”的优秀青年文艺人才。2023年,我市启动首届青年文艺新星发现计划,在全国11个省、15个城市、128名铜陵籍或在铜陵工作的青年文艺人才申报材料中评选出25名文艺新星、25个提名。从文学创作到舞台表演,从美术设计到影视制作,各领域涌现的一批批具有广泛影响力和高专业水准的文艺领军人物,为铜陵文艺事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以良好生态构筑文艺创作高地

近十年来,我市在文艺生态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致力于以利民惠民的文化服务、喜闻乐见的文艺活动,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利民惠民,文化服务深入人心——

在铜陵长江沿岸,有一座“悬”在江边的书屋,它原是江边的一座废弃码头,现在被改造成全公益性的市民阅读点。这座滨江书屋不仅有8000多本图书可供阅读,还有50平方米的会议活动室可举办各类学术研讨会,更有长江壮阔的江景和落日的余晖作伴,是市民和游客拥抱“诗”和“远方”的好去处。

秉承“利民惠民”的服务宗旨,我市文艺工作十年深耕不辍,聚焦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扎实推进文化建设,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十年来,我市创新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市公共文化空间数量增长至20个,市图书馆、市博物馆、滨江阅读点入选“2022年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公共文化为民办实事影响力不断提升。

文艺活动丰富多彩,激发城市文化活力——

在铜陵,有这样一个“不搭舞台、不设围栏、不收门票”的公益演出平台——铜都文艺角,只需要简单的背景和演员,就可以在大街小巷上演一场零距离、沉浸式的文艺演出,已经成为群众叫好的文化惠民阵地和城市文化的创新表达平台。

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我市文艺工作始终坚守这一初心,走进社区、走入乡村、走近群众,打造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形式多样的文化品牌活动,如“铜都文艺角”、青年歌手大赛、城市IP创意短视频大赛等。这些活动以政府为主导,以群众为主体,展现了铜陵人民积极向上、热爱生活的精神风貌,吸引了众多文艺人才和团队的参与,为铜陵的文化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新时代铜陵,正以文艺之名,书写着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尹尚 李莉)

【添加收藏】 【我要纠错】 【下载doc】 【互动留言】 【关闭窗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发图教程|( 皖ICP备19025135号-3|皖公安备案号34082302000108 )|网站地图

GMT+8, 2025-5-2 16:08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