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全面贯彻落实《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率先将我市建设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市,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决定》(皖发〔2010〕2号)和《关于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的实施方案》(皖发〔2010〕3号)精神,特制定 本方案。
一、争先进位,率先建成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市
国务院批准实施《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是加速安徽崛起、加速铜陵发展的重大历史性机遇。我市要紧紧抓住规划实施的5-10年时间,争先进位,跨越赶超,走出一条科学承接的新路,在全省率先建成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市。这是省委、省政府的总体要求,也是我市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迫切需要。推进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市建设,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必须勇于创新,重点突破;必须自我加压,主动作为;必须举全市之力、集各方之智,全力加以推进,奋力开创推动科学发展、建设幸福铜陵的新局面。
我市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市建设的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铜陵实际,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先行先试,按照“一年打基础,三年大突破,五年新跨越”的发展战略,着力打造产业承接平台,不断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努力提升综合竞争实力。在示范区建设中争先进位,率先突破,率先发展,把铜陵建设成为皖江城市带中跨江发展的第一城、世界铜加工制造业基地、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皖中南中心城市,成为安徽崛起的重要增长极。
总体目标是:
———打造“千亿铜陵”。到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00亿元,财政收入达到200亿元,对全省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显著提高。
———构筑“世界铜都”。到2015年,基本形成以铜冶炼、铜加工为基础,铜贸易和研发有较强实力的铜产业体系,成为世界级铜加工制造业基地。同时,化工、电子、装备制造和纺织服装等产业有较快发展,初步实现规模化、集群化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基本确立。成为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城市综合竞争力明显提高。
———建设“幸福铜陵”。到201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32000元和13000元。
生态环境和社会文明显著进步,城乡一体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率先实现教育和卫生服务基本现代化,初步建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城乡居民幸福指数明显提高。
再经过五年左右的努力,到2020年,铜陵整体经济实力大幅提升,成为世界级铜产业中心、皖中南中心城市,人民生活富裕、生态环境优美、社会文明和谐,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着力夯实“三大基础”,力求尽快实现“五大突破”。
一年夯实“三大基础”:
--夯实产业转移平台建设基础。今年启动江北产业园起步区基础设施建设,跨江发展有实质性进展;各类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30亿元,其中江北产业园超过10亿元;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提升、扩容,积极争取升格为国家级园区;加快推进重大交通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
--强化产业转移项目对接基础。今年编制重点承接产业项目目录,明确承接的方向和重点,项目库项目总数达到400个以上,总投资达3000亿元以上。扩大产业转移项目来源,今年引进亿元以上的产业项目60个,开工建设40个以上;园区引进资金达到200亿元。
--筑牢产业转移工作基础。今年3月底前出台支撑承接产业转移的政策体系,5月底前建立起较为完善的规划体系与工作机制。
三年实现"五大突破":
--跨江发展实现重大突破。到2013年,江北产业园建设框架基本形成,成为承接产业转移集中区的核心区。
--"千百亿"工程实现重大突破。到2013年,铜产业销售收入超过1000亿元,化工、冶金和物流等产业收入超过100亿元。
--新兴战略性产业实现重大突破。到2013年,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00家,高新技术产业占全市工业经济的比重达45%。
--承接产业转移实现重大突破。把铜陵率先打造成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示范市。到2013年,吸引外来投资1000亿元以上,引进世界500强和国内百强企业20家以上,建设一批投资百亿的重大项目,将铜陵建设成为合作发展的先行市,科学承接的示范市。
--城市转型取得重大突破。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城乡面貌显著改善,历史遗留问题得到基本解决,成为国家资源型城市转型示范市、循环经济示范市。
二、先行先试,着力打造江北产业园
根据省委、省政府"依托中心城市,突破行政区域制约,跨江发展,南北联动"的要求,按照"一年打基础、三年出形象、五年基本建成"的目标进度,把江北产业园打造成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集中区的先行区、铜陵跨江发展的前沿阵地和区域发展的重要增长极。高标准、高起点做好180平方公里的产业集中区建设规划,2010年全面启动园区起步区的道路、供水、供电等重点基础设施建设,优先布局铜深加工、装备制造、电子、生物医药和新材料等产业组团,谋划3-5个异地产业园和特色产业园区,建设跨江发展第一城。到2013年,园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超过300亿元,其中基础设施完成投资超过50亿元,骨干道路建成通车,给排水工程等公用配套设施基本完善,企业布局基本完成,异地产业园及特色产业园基本成型,园区工业产值超过100亿元。到2015年,起步区全面建成,180平方公里园区的基础设施全面展开,园区生产总值达到100亿元,工业产值突破300亿元,成为特色明显、结构优化的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加快园区港口和自营铁路建设,规划建设主城区至江北产业园区过江隧道。引进承接产业转移开发银行。每年支持江北产业园的政府性融资投入不少于5亿元。鼓励县区采取多种方式合作共建"江北产业园区园中园",全市每年引入园区的项目不少于20个。每年抽调15-20名县处级后备干部派驻园区招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