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枞阳县地处安徽省中南部、长江下游北岸,县域面积1808平方公里,辖22个乡镇,人口96.7万。近年来,我县坚持东向发展,着力打造承接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的桥头堡,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经济总量和综合实力明显提升。2009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近百亿元,财政收入6.84亿元,已成为安庆经济发展的主力军、皖江经济带的重要增长极。曾连续4年进入安徽省县域经济考核“十快县”,被新华社等主流媒体誉为“皖江县域经济发展的一匹黑马”。
国务院批准实施的《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推进“一轴双核两翼”的产业空间布局,确立了沿江发展轴的三大产业组团,定位“铜池枞产业组团包括铜陵市、池州市和安庆市枞阳县”,同时明确提出“依托安庆市、池州市、铜陵市,利用皖江沿岸承载空间大的优势,在长江沿岸共建承接产业转移集中区”,这给枞阳加快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和战略性机遇,枞阳县委、县政府将以强烈的责任感和只争朝夕的紧迫感,以主场主角的姿态、决战决胜的信心,大胆解放思想,勇于先行先试,集各方之智,凝聚发展合力,全力推进集中区建设。县委、县政府已成立了以县长任组长的枞阳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发改委,负责日常组织协调。研究制定了《实施方案》,明确了工作目标、工作要求、主要任务,落实保障措施,集中区、起步区规划及相关规划正在抓紧编制。县委县政府已于日前召开相关会议进行了广泛动员,全面部署。我们坚决按照省委、省政府“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五年大发展”的战略部署,举全县之力强势推进集中区建设。
一、集中区建设的战略定位和优势分析
《规划》提出,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的作用,依托中心城市,突破行政区划制约,在皖江沿岸适宜开发地区高水平规划建设承接产业转移集中区,推进沿江城市跨江联动发展。为此,我县规划建设集中区的战略定位和思路是:积极争取推进安池铜集中区选址枞阳,打造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区、先导区,打造全省乃至全国产业合作、优化升级的示范区。以“争创承接产业转移最佳投资地区”为目标,以横埠汽车零部件工业园为基础,规划建设一个面积20平方公里的起步区。在我县东部合铜公路沿线以南、汤谋公路沿线以东、长江以北的三角形区域,包括横埠镇、汤沟镇、老洲镇、周潭镇,规划建设面积100平方公里的集中区。着力打造“三大产业板块”:即沿江重点建设船舶制造、重型机械、有色金属、新型化工、港口、物流产业板块;沿京台高速重点建设高新技术、汽车零部件、新兴重化工业板块;沿普济圩农场的三分场、四分场重点建设生态产业板块。作出这样的战略定位,主要基于以下“三大优势”:
一是区位优势独特。该区域位于皖江中游北岸,东接铜陵,南联池州,西邻安庆,三大区域性中心城市环绕周边,地处铜陵长江大桥和即将开工建设的池州至枞阳长江大桥之间,高度契合铜池枞三地协作关于“推进沿江城市跨江联动发展”的战略思路。该区域交通便捷,“五纵”(京台高速、合铜公路、枞桐公路、汤谋公路、桐池公路)“四横”(长江堤顶公路、铜安公路、规划中的北沿江高速、县内规划建设的沿江快速通道)路网贯穿全境。兼有长江黄金水道,承东启西,通江达海,是跨江联动发展的黄金区域。
二是发展空间广阔。该区域位于丘陵漫岗和沿江平原,地势开阔平坦,可利用的土地资源充足,东西、南北纵深均在10公里以上,发展的腹地充裕,且相对高程落差不超过10m,便于基础设施建设,节约成本。水陆交通便利,建设经营成本较低。全县共有长江岸线76公里,其中,该区域拥有长江岸线34公里,深水岸线16公里。适合船舶工业岸线9.2公里,港口岸线16公里,临江化学工业岸线4.4公里,拥有可泊5000吨级江海轮的码头,对于布局新型化工、重型机械、船舶制造等重点产业,具有独特的意义,便于沿海等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有利于兴建沿江经济带重化工业区。
三是要素优势凸显。该区域拥有1个省级开发区和多个乡镇工业集中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近百家,海螺水泥、东方造船等多家知名企业落户园区,业已形成“两点(县城、横埠)两线(沿江产业带、沿路工业走廊)”产业布局,汽车零部件、机械制造、造船、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产业基础初具规模。矿藏资源富集,铜、铁、石灰石、玄武岩等重点矿种储量分别达20万吨、360万吨、6亿吨、1亿吨以上。在周边城市有色金属资源枯竭的情况下,该区域内有色金属深度勘探开发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更为凸显。境内生态环境良好,湿地面积广阔,是省内黄金旅游线上的重要节点。同时,我县作为全国生态示范县、全国科普示范县、全国粮棉大县和全国水产重点县,农产品资源优势得天独厚;建有总产能达1080万吨的枞阳海螺大型水泥熟料基地,建筑成本较低;安庆华能核电项目的优选和备选厂址都已确定我县,电力资源前景广阔;作为百万人口的大县,通过近些年的产业发展和市场锻炼,我县拥有一大批熟练产业工人,劳动力平均成本只相当于沿海地区的一半,人力资源优势明显。尤其我县定位起步区所处的横埠镇,属全国中心镇和全省“扩权强镇”试点镇,全镇人口7万多人,镇区人口规模达2万多人,供电、供水、邮政、通讯、学校、医院等综合功能完善。横埠汽车零部件工业园规划面积6.7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2平方公里,现有入园企业40余家,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
二、推进集中区建设的具体思路和战略举措
推进集中区建设,是落实《规划》和省、市关于示范区建设的精华所在,事关枞阳科学发展、奋力崛起进程,事关枞阳“十二•五”规划乃至更长远目标的实现。为此,我们将着力做到“三个创新”:
一是创新集中区建设思路。我们将坚持科学承接、合作承接、联动承接、创新承接、主动承接,以积极开放的姿态,探索创新灵活多样的园区建设模式,迎接各类投资主体突破行政区划界限,跨区域合作共建,建设“园中园”、“托管园”、“共管园”。通过“以地共建,以土地换合作,以发展空间换合作”,本着互利共赢的原则,建立科学合理的利益分离机制,举全县之力抓好区内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服务,切实维护投资者的利益。
二是创新区域发展结构。按照区域发展一体化的要求,打破行政区域界限,立足现有园区和乡镇工业集中区,着力提升园区的承载能力和功能完善。坚持在承接中培育主导产业,完善产业链条,加快产业集聚。在科学分析现行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前提下,抓紧编制“承接产业转移指导目录”,明确重点承接地区,提出具有前瞻性、贴合性的产业承接方向,谋划一批有牵动性的重大产业转移项目,为集中区建设开好头、起好步。以集中区建设为契机,全方位吸引内资、外资、民资参与园区开发,进一步创新园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快推进我县现有开发园区转型升级。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集中区建设的关键点和突破口,通过多种途径,加强与周边及沿海发达地区的政府、园区、大企业、战略投资者的合作,大力推进集群式承接和产业链招商,着力引进一批产业层次高、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重点项目。争取通过三到五年的努力,培育2至3个产值超50亿元的产业集群。与此同时,充分考虑到可持续发展能力,严把项目准入关、投资强度关和环境评价关,确保集中区建设为我县产业结构带来大的调整和创新。
三是创新管理服务。我们将加大对国家和省市出台相关政策的研究,寻找政策支持的切入点,争取上级扶持的最大化,细化我县支持集中区建设的优惠条件和政策。加快与长三角地区体制机制的对接,落户集中区的企业凡属县内收取的规费一律取消,大力推行“保姆式”服务、贴身式服务、全程代理服务,着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建立“飞地模式”,推进城镇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进一步扩大土地增量。加快推进金融改革创新,大力发展农村合作银行、中小企业贷款公司、信用担保机构。根据集中区建设对技能人才的需求,认真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转岗职工技能培训,建立与承接产业相配套的人才培训机制。探索建立适应承接产业转移需要、符合统筹发展要求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发扬枞阳人素有的优良服务传统,大力弘扬“舍小家、顾大家、欢迎四海客商来安家”的奉献精神,用活集中区这块金字招牌和发展品牌,加快推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