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7142|回复: 5

[独家报道] 秦皇汉武曾来浮山

[复制链接]

219

主题

1015

回帖

8548

积分

荣誉会员

积分
8548
性别
保密
发表于 2018-8-21 17:18: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首难以解读的诗

潜山行
宋代·杨杰
昔年会稽探禹穴,探得六甲开山图。
图载潜南天柱山,上侵霄汉下渊泉。
真人秘语世不传,但见绝顶蒙云烟。
汉武射蛟浮九江,舳舻千里来枞阳。
筑坛祈仙瞻杳茫,茂陵桧柏空青苍。
石牛一卧叱不起,白鹿还归深洞里。
二月灵鹤有时来,洞口桃花泛流水。
       这首诗见载于《无为集》和《全宋诗》,是首咏史抒怀的诗,涉及的地名和历史典故较多。咏史是根据历史事实来写,古人更不会乱写。因而我们在解读时,更应该尊重其历史事实和历史逻辑。如果按照当今浙江会稽、江西九江、潜山县天柱山、枞阳、江西浔阳,再加上湖南九嶷、南鄛,这些名称,全部联系起来,显然是风马牛不相及,根本解释不通。
       这首诗肯定是写这些地名中的,其中某一个地方的历史。还是先阅读史料。《史记·封禅书》禹封会山禅。会稽,又云始皇上会稽祭天。禹望于南海而立石刻。《颂秦徳·司马迁传》:禹廵狩至会稽而崩,因葬焉。上有孔穴,民间云:禹入此穴。《遁甲开山图》:禹治水至宿于衡岭,宛委之神,奏玉匮之书十二卷以授禹,禹未及持之,四卷飞入泉,四卷飞上天,禹得四卷,开而视之,乃《遁甲开图》。因用以治水,讫乃缄书于洞穴。
      如果说大禹去过浙江会稽,但史料上没有秦始皇去过浙江记录,汉武帝也没去过。安徽省境内或至江苏省一段长江,古称淮海,枞阳人到现在还称东海梢。
      《史记·夏本纪第二》“或言禹会诸侯江南,计功而崩,因葬焉,命曰会稽。会稽者,会计也”(《二十五史·夏纪》第1册第14页)。就是说大禹在完成治水工作后,召集各诸侯按功行赏,后才逝世的。会稽得名于会计,会天下诸侯而计功。
      现试解这首诗。第一联:我向潜山来,这可是以前大禹治水地方,他在这个地方找到了开山图,各个诸侯治水完成后,汇聚在一起计功行赏。
      第二联:这个开山图记录了潜山县南的天柱山来历,它是在治水时留下的,可谓是上接云天,下探深渊。
      第三联:秦始皇能顺着这条河流,到这里来求长生不老丹药,这个秘密不曾向世人公开,但炼丹的云烟,仿佛还在山顶上盘旋。《史记·秦始皇本纪》“始皇曰:吾慕真人,自谓‘真人’,不称朕。”后来指统一天下的,所谓真命天子。
      第四联:汉武帝从九江顺着这条河流而下,礼祭上天,舳舻千里,到枞阳射蛟。《庐江县志》、《庐州府志》、《江南通志》、古代历史地图以及其它史料,均能找到九江在江淮之间的记录,古时从寿州向南经庐江、到浮山过浔阳至枞阳,入长江。《庐江县志》有浔阳在江北记载。
     第五联:现在已经看不到汉武的祭天的坛子了,但茂陵边的桧和柏却还是依然苍翠。
     第六联,那预示着灾变的石牛,依然叱不起来。那预示祥瑞的白鹿还藏在深洞里。
     尾联:都已经是二月了,一群群白鹤在不时盘旋着,而大禹、秦始皇、汉武帝曾经来过的洞穴,已了无痕迹,就象 这洞口的桃花随着流水而去,永远不再回来。一个“泛”字,点出作者内心世界,美好的东西只能留在记忆中。
     这首诗中二个地名,会稽、潜山县天柱山需要探讨一下。
     诗中的会稽非浙江会稽。就象今天桐乡、桐庐一样,都是枞阳、庐江、桐城区域所含有的旧名称。如同当今北京故宫与辽宁、台湾故宫一样,名字相同,概念不一样。
     石溪古代有许多名称,设过郡、县治所。素有“一地管三州,鸡声闻五县”之称。从寿州到长江,古代有一条自北向南的河流,基本上是自然形成的,有部分河段是经过人工开凿的,也可以说是最早的古运河,为江淮之间的黄金水道,到清乾隆间才完全消失。枞阳县域,襟江带淮。特殊地质地貌和富丽山水,加之佛教、道教文化影响,其位置显要。在历史上,发生许多战争。由于战争和朝代更替,不同时期,名称不一样,存在时间或长或短。引一段历史资料,大家就知道其沿革复杂。《续修四库全书史部地理类卷十七与地志建置沿革十七》“《梁书》鄱阳王恢传世子范引军至湓城,以晋熙为晋州,《隋书地理志》同安梁置豫州,后改晋州,后齐曰江州,陈又曰晋州,《通与》梁置荆河州后改晋州,寰宇记晋熙郡,梁置南豫州,后改晋州。《陈书纪》太建六年诏齐昌新蔡并录江州,八年分江州之晋熙高唐新蔡为晋州”。
      嘉庆《庐州府志·封爵十三》记载“陈最父贺,以舍人前元年,从起碭以左司马入汉,用都尉,属韩信,击项籍,为将军。定会稽浙江湖陵,封贲侯。孝景中,最嗣改封巢亡后(《康熙志》)”。汉景帝刘启(前157年—前141年在位)。这就是说在汉景帝时,陈贺曾在浙江封侯,其子后来在南鄛封侯。有人要问,这个巢是不是巢湖呢?非也。其一,巢湖形成在三国时期,以前叫焦湖。其二,浮山有许多洞穴可以提供远古人类居住,早前人类居住在洞穴的说法,是无可置疑的。
     《汉书·武帝纪》载“(元封)五年冬,行南巡狩,至于盛唐,望祀虞舜于九嶷。登潜天柱山,自浔阳浮江,亲射蛟江中,获之。舳舻千里,薄枞阳而出,作《盛唐枞阳之歌》。”浔阳,九嶷为九卿山,又叫九峰山。《庐江县志》见载。

《庐州府志·封爵十三》

《浮山志·浮山图》九卿标识
      南鄛,也写成南巢。台湾出版的《释地三种·耆辜勇阵》曰:“郭巢,故巢城在桐城县南六十五里,其城一重是此,时所郭也”。《一统志·卷七十六》古巢城【在桐城县南六十五里,《太平寰宇记》即古南巢城俗号古重城,城三重,故名。南北川泽左右陂湖】漅湖【在桐城县东,郦道元《水经注》施水又东经湖口戍,即此湖也。《太平寰宇记》在桐城县东二百一十里,其水发源庐江县界三公山下,入县界】。一九七九年出版《辞海》“范增”和“居巢”条:“居巢治所在今安徽桐城南,项羽的谋臣范增即本县人”。 清朝《禹贡九州图》分别标识了南巢和巢湖。

清朝《禹贡九州图》
     《左傳·昭五年》小有述职,大有巡功。【注】天子巡守曰:巡功。巡所守之功。陆德明释文:“巡功,巡所守之功绩。”“有”通“宥”。 大宥(有)乡,明清时设置,见载于《桐城县志》。
会稽山叫嵞山或涂山。日本长赤水所编《禹贡九州图》、清朝《禹贡九州图》中涂山标识在江淮。清康熙年间,桐城方子尔撰的《嵞山集》中有姚康作序,关中李楷在《嵞山集序》是这样描述:桐城方子尔之诗,凡若干卷……方子以嵞山名集,本于《离骚·天问》:何娶彼嵞山而通之于台桑。盍嵞山即《尚书》之涂山也,其地或云在会稽,以钟离者为正。方子之意远矣。方子名文,字尔止,又名一耒字明农。

      《四部丛刊》收录了宋朝黄康弼辑《续会稽掇英集》,为手抄本,集中有宋代王说的诗《尚书都官郎中新摧知晋州》“晚色光华去玉京,画船新指会稽行”。这首诗是写晋州会稽。

《续会稽掇英集》宋抄本影印件
       杨杰《和穆父待制竹堂》“会稽风土竹相宜,傍竹为堂趣自奇。内史旧居经几代,此君高节似当时。林无暑气客频到,笋过邻墙僧不知。莫夹桃花引蜂蝶,实成须与凤凰期”。祝穆,宋朝人,居住在石溪祝穆堂,杨杰居住在石溪杨杰新屋,地名至今保留着。杨杰在浮山留有石刻。
      《四部丛刊·集部》收录宋朝徐《骑省集》,为宋本影印件,其中《宋故金紫光禄大夫左散骑常侍上柱国东海县开国伯食邑七百户责授静难军节度使行军司马徐公年七十六行状》“公讳铉,字鼎臣,其先东海郡郯人也。周德之衰,偃王以仁义所归者七十余国,乃逊于江淮之南会稽太末里,有庙存焉。积庆所钟,令嗣蕃衍,故自烈考已上皆于会稽。公所撰改卜合葬烈考太夫人于洪州西山,墓志详焉”。更能证明江淮之南有会稽。
     《舆地纪胜·官吏下·南唐徐骑省》注云:“桐城县南百里地,名连城。四面不壁居湖中,古木参天。有徐常侍庙,居人谓即骑省也。骑省字鼎臣,名铉。在南唐以直,贬在舒三年。”其作龙门寺记有叙云:“予顷岁谪居此地,思过三载。”今山下有徐及二张公合祠,西南为连城湖,湖西道旁有大石,上镌字曰:“四水会同此山,关桐城之大水口。西对小龙花山口,如门阙然。”(《桐城县志》),笔者近来看到《石溪徐氏宗谱》,有徐铉记载,以后再论。
宋本《骑省集》影印件
      潜山县,见《庐江县志》和《庐州府志》。天柱山,唐末宋初徐铉《谪居舒州累得韩高二舍人书作此寄之》“三峰①烟霭碧临溪,中有骚人理钓丝。会友少于分袂日,谪居多却在朝时。丹心历历吾终信,俗虑悠悠尔不知。珍重韩君与高子,殷勤书札寄相思”。【按】① 舒人以潛、皖、天柱为三峰。这是诗作者自注,说明了在宋朝时,舒有有三座山都很出名。庐江志记载为潜而非灊,潜和灊是否一会事,不作探讨。浮山现存宋代石刻,且在同一块石刻中,潜和灊存在二种写法。有许多诗文资料显示庐江县曾设过潜县。《浮山志》中古浮山图,在樯山上有天柱阁标识,浮山四周都被水包围着。

宋朝绍定年间浮山石刻

《浮山志·浮山图》局部图有天柱阁
      还有许多诗文能证实会计就在今天的枞阳县境内,限于篇幅,不再一一举证。
      大禹传位于益,益传位于启,夏后宫为夏时宫殿。据传说浮山的妙高峰为大禹的墓,真假没有考证,但妙高峰山顶上的黄土为人工堆放,不是自然形成的,因为山顶周边没有这种土。是否就是杨杰诗中所提的茂陵,待考。现在在妙高峰上做了一个文昌阁,不知道还能不能看到一些痕迹。
       最后,讲一下会宫名称来由。大约在1974年,我家老房子隔壁住着叫许是凡老先生,他孙子出生,给孙子取了个名字叫“许会计”,我就很奇怪。就问:二爹爹,你怎么把你孙子取个许会(kuài)计?他说:你读错了,这个字在这里读(huì)。我就问,那许会(huì)计是什么意思?他摸摸胡子慢条斯理地说:这个你就不懂了。会(huì)计,是指大禹会天下诸侯而计功,叫会(huì)计。我们这里过去是南鄛,后来叫居巢。大宥就是人们所说的有巢氏,我们把父亲叫大大,北方称父,大宥就是巢父,有巢就这么来的。便顺手指着,我们南边的山叫拔茅山,庐江人读成白茅山。会宫西南边那个山叫会计山,又叫嵞山。会计这个名字移到浙江后写成会稽。夏家叽叫夏后宫,把这二个名字合起来叫会宫。现在人乱取名字,把夏后宫说夏家叽。他孙子上小学后,许多人和我一样,都叫许(kuài)会计,没办法,许会计父亲于是就改成惠济,当时,许二爹非常不高兴。
      许是凡,生于1903年,1984年1月去世。石溪街人,夫人是徐州人。他在兄弟中排行第二。大家都称呼他“二爹爹”。他曾在徐州做个税官,会黄梅戏作词作曲,教过私塾,参与创办石溪小学。
      综上所述,会稽名字来源于会计。汉时浙江和枞阳境内都曾封过会稽侯,会宫一名来源于会计山与夏后宫,是有历史渊源的。浮山最早叫南巢,古称夏国。这首诗也只有这样解释在浮山,才符合作者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由于宋代《同安志》已失传,元、明、清以后,枞阳县境内未单独设县,加上清朝文字狱,导致许多历史疏于整理,仅口传于特殊人群,以致社会上很少有人了解。以上仅是一家之言,欢迎海关大家撰文讨论。



《庐州府志封爵十三》.png
《续会稽掇英集》宋抄本影印件.jpg
李楷《嵞山集序》.jpg
宋本《骑省集》影印件.jpg
庐江县志1.jpg
清朝《禹贡九州图》.jpg
庐州府志.jpg
《浮山志浮山图》局部图有天柱阁.jpg
《浮山志浮山图》九卿标识.jpg
《嵞山集》.jpg
《嵞山集》1.jpg
宋朝绍定年间浮山石刻.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9

主题

1015

回帖

8548

积分

荣誉会员

积分
8548
性别
保密
 楼主| 发表于 2018-8-23 08:05: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渡航 于 2018-8-23 08:52 编辑

《天柱山志》把这首诗记为徐俯写的。其根据不足。一、《四库全书》记录在《无为集》中。二、徐俯为徐铉后,浮山留在石刻。三、现在潜山县是元朝设制,以前属怀宁县,说宋朝人写元朝事,站不住脚的。

潜山行2.png
潜山行2.pn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13

回帖

380

积分

二星会员

积分
380
性别
保密
发表于 2018-8-23 12:49: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意思,老先生有空能否找出四千年前二千年前东海的海岸在如今的哪些地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9

主题

1015

回帖

8548

积分

荣誉会员

积分
8548
性别
保密
 楼主| 发表于 2018-8-23 17:45: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渡航 于 2018-8-24 09:34 编辑
桐头铜尾 发表于 2018-8-23 12:49
有意思,老先生有空能否找出四千年前二千年前东海的海岸在如今的哪些地方。

西汉地图标识,九江在江淮之间。

1535019423(1).pn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262

回帖

980

积分

三星会员

积分
980
性别
保密
发表于 2018-8-24 08:08:17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枞阳威武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9

主题

1015

回帖

8548

积分

荣誉会员

积分
8548
性别
保密
 楼主| 发表于 2018-8-26 20:24:35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关注,隔屏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发图教程|( 皖ICP备19025135号-3|皖公安备案号34082302000108 )|网站地图

GMT+8, 2025-5-7 07:13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