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县汤沟镇大稻圩堤漫破,老弱病残的灾民们,含泪告别家园,只身来到安置点,倍尝到了人间大爱
真情温暖灾民心
“多亏各级领导的关怀,帮助我们及时安全转移,要不然性命都难保啊!”枞阳县汤沟镇新河村村民钱大爷,站在白荡湖大稻圩第二道防洪大堤上,手指着白浪滔天的洪水、泪流满面,深有感触地告诉记者。
7月上旬,枞阳县遭受罕见的特大暴雨突袭,江河湖泊水位猛然陡涨,白荡湖流域突破历史水位记录,虽然当地干部和村民在堤坝上严防死守,但终究拦不住蹿升的洪水。5日凌晨4时20分左右,白荡湖流域汤沟镇大稻圩“北埂”漫破。圩区内涉及新河、后湖、田间三个村,长期在家居住的500多名群众除少数村民投亲靠友外,其余全部紧急安全大转移,他们中大多数都是老弱病残者,大家含泪告别家园,分别被安置在当地幼儿园、学校和村部居住点生活。
危难时刻见真情,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党和政府给予及时而莫大的关怀。7月2日,白荡湖水位已超过保证线,灾民的生命安全牵动着各级党委政府领导的心。汤沟镇党委政府接到县防指紧急实施转移预案的指示后,镇村干部立即行动起来,开展各项转移准备工作,火速将应撤离的灾民全部转移到安置点居住生活,确保不因转移不力而死伤一人。镇党委书记段方斌、镇长张康在各自防汛抗洪一线现场指挥抢险的同时,利用就餐和休息空挡时间到安置点指导工作,安排镇党委副书记吴昌敏率10多名镇机关干部进驻安置点精心做好灾民服务,公安、民政、妇联、工商、教育等多部门与政府联手行动,负责灾民生活起居、救急救灾物资的筹措及发放、安置点的环境卫生清理、灾民心理疏导及安全等大量而细致繁琐工作。县二院院长率12名医务人员定居安置点,为灾民巡回义诊、负责安置点的消毒和防疫。
“把灾民集中安置在临近学校、村部,能容纳人多,这里的居住宽敞条件好、环境卫生有保证,也便于管理,大家又都是乡里乡亲的,既有亲近感,更有安全感。”段方斌书记对记者说。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大稻圩堤漫破后,各级新闻媒体及时给予报道,社会各界伸出援助双手,用一颗真诚地大爱温暖着灾民的心田。圩堤漫破第一天,不愿透露姓名的铜陵市区爱心人士送来了3000个鸡蛋;铜陵市车友会送来了毛巾、蚊香等物品。枞阳县企业家联合会送来了饮水机、500箱矿泉水、320箱方便面,每天还提供纯净水、150—370份中晚餐盒饭;枞阳县红十字会捐赠了电风扇、大米、凉席、棉被、火腿肠等物品;驻合肥市枞阳商会、汤沟水府庙、安徽庄爵服饰有限责任公司、枞阳宏大家电、温州枞阳籍爱心人士等等送来了一笔笔爱心款、一批批生活急需品,帮助政府解决了燃眉之急,保障灾民有吃有穿有用。爱心人士捐款捐物活动仍在进行时。
针对灾民思恋家园心切,情绪不稳定的状况,汤沟镇安置领导小组的同志们,及时耐心地做好思想工作,与灾民促膝谈心,使灾民在大灾之年,在安置点有“家”的感觉,生活有依靠,精神有温暖,尝到“不是亲人胜亲人”的亲情。灾民们耳闻目睹领导干部为他们打扫卫生、安排住房、解决方方面面困难和需求,心中有多么地感动啊。“我们每天早上能吃到可口的点心、中晚餐都是香喷喷的大米盒饭,还时有鱼或肉。我们喝的是卫生矿泉水、住的是教师宿舍楼、睡的是舒适床铺,如果不是共产党好,哪能享受倒这一切啊!”52岁的新河村新江组灾民钱永胜如是说。
在田间小学安置点,有1间特殊的安置房,20多平方米的一楼房间里,放着1张木床和1张铁架床,摆放着生活日用品和落地扇,住着一位高龄老太太和她的女儿。“母亲叫朱玉云,今年91岁,虽没有什么病,但体质不好。她7月2日住进来后,镇里安排我专门护理照料侍候老母亲,享受着特殊照顾。镇干部和医生每天都来看望老人家,问长问短,和蔼可亲。母亲是从旧社会过来的人,洪水灾难的日子度过不少,真是新旧社会两重天哪!还是共产党好、政府好、社会主义好啊!!”63岁的藕山镇巢山村女村民钱龙荣动情地说。
安置点里灾民们说得最多的是“感谢党,感谢政府,感谢社会各界人士,感谢人民子弟兵!”。他们还说,“做梦都没有想到,省长、市委书记市长、县里许多领导还专程看望慰问大家,灾民们不仅倍感到党的温暖,还看到了明天重建家园的希望!”。(刘毛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