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郎客魂断异乡 留下百箩丘传奇 撰稿 钱 新 华 麦园故事,不仅仅是那些曲径连环的大宅子,深深的祖祠大院,天际之外飞来的古罄、驱妖镇邪的祖祠玉石狮等,而庄子东南边大水塘下的“百箩丘”更是充满着一段神奇的故事。儿时,常见路过庄前的行人,用手指着这片有几个足球场大小的冲田对身边的后生说:“你看,这就是钱麦园有名的百箩丘呢!” 老是见行人指着百箩丘说事,不知不觉中引起了我的好奇。便咨询了庄上多个老辈人。他们都是这样告诉我的:相传很早以前,某年初夏的一个插秧时节,有一外地年轻货郎(儿时,常见那种走村串户,俗称“卖零的”人),挑着货郎担子,摇幌着那种象古代武将手上铁锤似的手鼓,响着阵阵不知名的钩魂音律:“咚--咚么咚--咚咚咚……”来到村头大栗树下兜售着小商品。忽然,一群做田准备栽秧的人也来到田边古树下。其中有人抱怨道:“这田大得怕人,简直是海田,不晓得要插到哪天?”年轻的货郎一旁应声道:“这有什么好怕的。只要有人帮我拔秧,然后分放好在田中,我一人只需一天时间就可以把这大田插完。”在场的人都笑着摇摇头,认为他是在吹牛说大话,根本没有人去理会他。谁知他急了,便提高嗓门子高声嚷道:“我是讲真的,不是讲着玩的。”于是,有人问他可有胆量打賭。货郎斩钉截铁地说:“这有何不敢?”便主动地说:“如果我输了,将这货郎担子留下,光身走人;如果我赢了,”他停顿了一下,瞅了瞅人群中一位俊俏的姑娘,指着她说:“那就将这妹子许配给我为妻。”庄上人都怀疑他未必有这个能耐,就爽快地答应了他,等着看他的笑话。 一夜无话。第二天一早,货郎早早地来到田边,从容地挽起裤腿袖子,众人按他讲的,为他拔好秧把,均匀地甩撒在田中。只见货郎身轻如燕,手疾眼快。特别是那右手如缝纫机针头点水,在水田里来回转动。不消片刻,面前的水田里就生出了一丛丛绿油油的秧苗。庄人哪里见识过如此神速的插秧能手?引来了整条田埂上都是围观的老幼妇孺。人们个个向他投来了敬佩的目光,竖起了赞叹的大母指。到了晌午饭时间,田里秧苗栽插也已过半。为节省时间,货郎提出把饭菜送到田头就地用餐。饭后,货郎没有休息,继续着他的神速。临近傍晚,一望无边的百箩丘秧田所剩无几。俊俏姑娘的母亲欣喜地看到若大的秧田即将插完,忙从家中端来一碗刚煮的糖打鸡蛋,来到田头犒赏未来的女婿。喜滋滋地招呼着货郎说:“伢籽,你这头亲已算结妥子了!快上来喝口水吧!”谁知人的命运与喜悲哀乐,往往就是在那最后的一刻出现了变数。唯有较合理的解释就是被上帝戏弄了一次。就在这充满着幸福与成就感的一刻,货郎由于一整天没直腰,可能是造成腰椎骨长时间强迫性弯曲而又猛然抬起身子。只见他身子还没有站直,突然一软,瘫倒在仅剩下不足几十平米未插完的秧田中。一个活鲜的生命,转眼间就这样消失在异乡的美梦中。 是年秋收时,这片被神手货郎一日栽插完的大田里庄稼特别喜人,其收成打破了历年最高记录。庄人将所收的稻谷装箩过秤时,足足装了一百个稻箩。庄人在收获惊奇的同时,为了不忘这位年轻有为,有缘而无分的后生,故将这片似一口小圩子的大田命名为“百箩丘”,以资永远纪念他在这里留下短暂而传奇的一页。 枞阳县枞阳镇五一村 退休教师 钱新华 2015年6月28日撰于麦园田间故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