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笔者到枞阳“沼气王”———何士华家进行走访。何士华家住枞阳镇戚矶村段四组,是枞阳县办沼气最早的,使用时间最长的农户。他的沼气池建于1977年,至今已连续使用了36年,被乡亲们称为枞阳的“沼气王”。
见到何士华时,他刚从街上卖藕回来,谈到沼气,何士华似乎有说不完的话:“30多年前,我家建沼气池时,遭到妻子的极力反对,现在她一天也离不开沼气了,每天烧锅做饭既不用坐锅门口,又不用花钱灌煤气。”据专家介绍,老何家的沼气池是砖模预制结构,系枞阳县第二代沼气池烧沼气,之所以称他为枞阳的沼气王,是因为他家连续使用沼气的时间长。
何士华家有10亩田地,年养猪存栏20头,最高峰时家里养过70头猪,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家庭生产就走猪沼粮生态农业循环模式,沼气用作家庭清洁燃料,沼渣沼液用来种田种地。据何士华介绍,用沼渣沼液作肥料,氮磷钾平衡,粪便里的钉螺等虫卵全部杀死了,基本不用化肥农药,种出来的农作物不仅质量好,属天然有机食品,口感好,且营养价值高,而且还增加产量,就中稻而言,沼渣沼液种出的水稻产量比化肥农药种出的每亩要高200斤。据了解,施用沼肥能使所有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果树增产,其增产幅度一般在5%~20%。用沼液浸种,可以提高种子发芽率和成苗率,增强幼苗抗病、抗逆能力。施用沼肥不但节省化肥、减少农药的喷施量,也有利于生产绿色食品。
说话间,老何还高兴地端出沼渣养出的生藕片来给我们品尝,上面覆了一些白糖,那些藕的品相极好,洁白如玉、皮薄如蝉翼,我特地从下面抽出一片不粘糖的来尝,甜脆,入口有一股清香回味无穷,仿佛找到了小时候吃藕的味道……我们戏称之为“沼藕”,这是一种自然生长,自然成熟,纯自然的味道。
尝过沼藕,我们又来到他家屋后的一片玉米地里,老何一一掰开玉米棒衣,果然,露出金黄而硕大的玉米棒子,他说,这是沼渣作肥料种出的玉米,平均每根玉米棒在半斤左右,大的达到七两重,由于肥料充足平衡,收获时每根都是干青籽黄的,且玉米颗粒饱满。老何用这些玉米,来喂猪。科学研究证明,沼肥可以显著改善土壤结构。沼肥中的腐殖酸含量为10~20%,对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起着直接的作用;沼肥中的氨态氮和蛋白氮使该有机肥具有缓速兼备的肥效特性;沼肥中的纤维等有机成分为疏松土壤及增强土壤有机质含量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基础;而沼肥中大量活性微量元素则是提高肥料利用以及增强土壤肥力的因素。长期施用沼肥的土壤,有机质、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的含量明显增加,土壤酶活性增强,土壤物理性状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增加作物对营养的利用和吸收,显著提高土壤肥力,促进农业持续增产。
一年又一年,老何就是这样利用沼气,周而复始的进行着他家庭农场式的农业循环经济,吃着自己种出的原生态、天然、有机食品,让我们这些日益为食品安全担心的“城里人”仿佛看到了一线希望。县能源办主任吴文华表示,像何士华这样的沼气使用户,有着很好的典型示范作用,枞阳能源办将积极提供技术跟踪服务,免费提供沼气灶具和管道等设备。(刘伟群、徐连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