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2007年新农合工作全面启动以来,短短的5年,枞阳县农民参合率由2007年的80.71%上升到2012年的98.6%,该县绝大多数村已实现新农合全覆盖,新农合工作呈现出政府树形象、群众得实惠、卫生有发展的良好局面。
为确保新农合最大程度惠及千家万户,枞阳县政府要求每个村建一个标准化村卫生室。
至2011年底,该县235个行政村均建立标准化村卫生室并投入使用。为把新农合政策真正宣传到群众,枞阳县卫生部门开通新农合政策咨询热线,24小时提供咨询服务,让广大群众切实感受到新农合政策是一项民心工程。
受益面与补偿比例不断提高
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一直是困扰农民群众生活的老大难问题。枞阳县是近百万人口的大县,农业人口有82万人,其中外出务工人员就有20万人左右,受益面的大小直接影响到农民参加新农合的积极性。
从2008年开始,该县就把提高参合农民的受益面作为补偿方案的重点内容来考虑。2008年,枞阳县率先在安庆市实行门诊统筹工作,在该县33家定点医疗机构开展了门诊报销。2009年,枞阳县开始陆续开通一体化管理村卫生室门诊统筹,目前,235所一体化管理村卫生室已全部开展门诊统筹报销工作。同时,该县新农合慢性病种报销范围也不断扩大,由2007年的18种增加到目前的29种。报销类型也由单一的住院补偿增加到住院分娩、慢性病、特殊慢性病、普通门诊、大额普通门诊都能补偿。补偿受益率也由2007年5.4%上升到2011年119%,有效解决了农民“小病拖,大病扛”,有了病也不敢上医院治疗的现象。
枞阳县每年根据新农合筹资水平,不断提高补偿比例。从2011年开始,该县先后开展了儿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肾衰血透等重大疾病的单病种付费工作,2012年又在省级、市级、县级、乡镇医院共开了81个单病种付费工作,单病种付费的病种实际报销均在60%以上,最高病种实际报销比例达到90%。住院补偿封顶线由2007年的2万元提高到2012年的20万元,并且将特殊慢性病门诊费用按住院比例报销,封顶线也提高到20万元。
“新农合报销这么多钱,帮了我们家大忙了,真的要感谢党,感谢政府,感谢新农合政策!”枞阳县陈瑶湖镇花园村石桥组村民周政的父母激动地说。2012年元月,周政获得了20万元的慢性病补偿,成为枞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封顶线”提高后享受到最高额补偿的第一人。
即时结报方便快捷
为了让群众在第一时间内拿到新农合补偿款,枞阳县从2007年开始就积极探索费用报销程序,出台多项举措,力促新农合即时结报工作方便快捷高效运行。
根据到县外就诊病人的流向,枞阳县不断增加协议定点医疗机构数。到2012年,该县分别与30家省、市级医院开展了新农合即时结报工作。同时,为方便农民外出就医,取消转诊手续,将服务窗口前移,分别在汤沟、横埠、陈瑶湖、会宫四个乡镇设立新农合结算点,方便周边群众报销。
良好的运行机制,方便、快捷的服务,得到了农民群众的广泛称赞。2007年至今,枞阳县未出现一例新农合信访案件。在2011年度枞阳县和安庆市民生工程考核中,该县新农合工作,分别取得第一名和第二名的佳绩。(作者:方千、齐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