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3万多亩农田“整容”夺高产
繁忙的三夏,枞阳县周潭镇大山村农民章家华在自己承包的沃野平畴劳作,心情特别舒畅。因为他现在耕种的元宝洲万亩圩在经过土地整理后已经从旱涝成灾的荒田变成了旱涝保收的良田,预计今年可增收粮食240万公斤。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降低生产成本和群众劳动强度,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从2005年开始,枞阳县共投入资金6000多万元实施土地整理项目,先后对该县麒麟镇梅花大圩、项铺镇唐山联圩、金社乡鳌山圩等项目区的中低产农田进行了整理,极大地改善了项目区农田的耕作条件和生产能力。经过土地整理后,该县项目区3.2万亩农田变成了“田成方、林成行、渠成网、路通畅、旱能灌、涝能排”的旱涝保收的高产良田。
在实施土地整理项目中,该县成立了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制订了实施方案,规范了项目公告、项目法人、资金管理等制度,对项目进行综合规划布局。经过土地整理,该县在项目区内平整土地20000余亩,增加耕地面积2800多亩,修整硬化田间道路102千米,栽植田间防护树木53600多株,修缮建设田间沟渠124千米。通过合理调整农地结构,归并零散地块,改良土壤,提高耕地质量,使土地整理后的项目区形成了良好的耕作环境。土地整理为农民带来了显著的生态和经济效益,过去那些地势起伏、灌溉不便只能种一季作物的农田,如今成了村民们的“香饽饽”;过去那种村民半夜抢水的事儿这几年不再发生了。
目前,投资2300余万元整理完毕的麒麟梅花大圩项目区通过了市级验收,8000多亩耕地成了标准农田,并新增耕地1000余亩,过去的低产田变成了优质田,每年新增粮食400余万公斤。投资近700万元的唐山联圩土地项目整理区136公顷土地整理进展顺利,并将在今年进行验收,一些完成施工的地段已初显效益。目前,投资1956万元、面积851公顷的陈瑶湖镇羁马圩土地整理项目已经获省国土资源厅批准,即将进入组织实施阶段。 每年新增粮食400余万公斤。
是件了不起的事情!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