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摄之师 发表于 2012-6-26 21:25:36

枞阳县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建管并重效益好

      枞阳县位于安徽省中南部,耕地总面积88.66万亩,其中有效灌溉面积为41.88万亩,旱涝保收面积为17.28万亩。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在全县农田灌溉中占主导地位,为农业和粮食生产提供用水保障,为全县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2011年的枞阳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区位于麒麟镇,面积21.04km2,耕地面积1.2万亩,共94个村民组,12100人口受益。项目计划衬砌渠道6.85km,疏浚排水沟2.51km,放水涵106处,路下涵3座,机耕桥23座,塘坝加固98口,整修蓄水堰56座,新建田间道7.81km。主要工程量为:土方44.1万m3,石方19964m3,混凝土6601m3。主要材料用量:钢筋 204t,水泥3240t,块石17230 m3,碎石8278m3,黄砂6311m3。
  为使项目落到实处,保证高标准、高质量,顺利完成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工程建设任务,枞阳县政府成立了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工程领导小组,组织协调领导工程建设,县政府分管县长任组长,县发改委、财政等单位分管负责人,项目所在乡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县水利局组建了“枞阳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工程建管处”,全面负责组织项目实施。麒麟镇在群众自愿、自主决策、项目确定、严格程序的前提下,组织引导农民对直接受益的水利工程通过“一事一议”等方式筹资筹劳,落实了项目建设资金,协调和解决工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工程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工程建设实行了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项目公示制、完工报帐制等“六制”。实施之前,将项目地点、建设内容、资金来源及筹措方案等进行了公示。项目建设中的塘坝清淤扩容、沟渠开挖及衬砌、涵闸工程、拦水堰拆建、渠系配套建筑物、机耕桥和田间道路等工程进行招投标,择优选定施工队伍。项目法人与施工单位签订了工程施工合同,实行合同管理。工程质量监理由安庆市水利水电规划设计院监理咨询服务部负责,实行旁站式监理,并要求工程所在地水利站承担质量监督任务,同时,县水利局专门成立工程监督小组,不定期进行检查、监督、指导,有力的保证了工程质量。当家塘、沟、路等涉及土地挖压由镇村统一协调;小型沟、塥堰、放水涵清淤回填等土方工程以自然村组为单位,按照“一事一议”的方法,落实了投资投劳,组织了工程实施。
  工程建设过程中,严格实行了“项目法人负责、施工单位保证、监理单位控制和政府部门监督”相结合的质量管理体制,参建各方均建立健全了质量管理体系,设立了质量管理机构,制定了质量管理制度,明确了质量责任人,严格按照国家有关工程质量的法规、规定施工,确保了工程质量。质量管理部设专职质检员,施工队设专职质检员,施工班组设兼职质检员。施工队质检员在项目部质量管理部的领导下,负责本队的工程质量检查和监控工作;班组兼职质检员在队质检员的领导下,负责本班组的工程质量检查和监控工作。严格执行“三检制”,并做好记录,及时提请监理单位组织检查认证和签署意见。层层把关,质量不达到标准不提交验收,不得进行下一步工作。关键工序采取签发合格证的方式,上道工序未经验收不得进行下道工序施工。群众自建工程由县水利局分工技术干部和镇水利站负责技术指导、质量监督等工作,决不降低自营工程施工标准和质量要求。群众质量监督员不定期进行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向业主、水利主管部门反映,限期整改。
  建设是基础,管理是关键,为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工程设施长期发挥效益,必须切实加强建后工程管理,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运行管理体制,按照“谁投资、谁受益、谁所有”的原则,明确了产权归属,确定了责任主体,改变了过去重建轻管,权责不清的问题,实现了工程良性运行。所有新建改建工程全部落实了管护责任主体。
  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结合小型农田水利补助项目工程特点,具体管理措施:一是对于受益范围较大的桥、沟渠等骨干工程由基层水管单位管理,如大的衬砌沟渠等由麒麟镇水利站统一管理;二是对于小型涵、当家塘、塥、桥、机耕路及斗、农沟渠水利工程,主要采取麒麟村、新安村用水者协会运行管理。项目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实行成本水价排灌、计量收费。在工程运行中,本着“谁收益、谁负责”的原则对项目区的各配套工程明确使用权,加大毁坏水利工程设施事件的查处力度。协会配合水管部门做好工程的维修、养护、防止人为破坏,及时解决处理灌溉中的矛盾纠纷,以确保灌区管理工作正常有序开展,以达到节水增效的目的。
  枞阳县水利局指导用水者协会建立规范的项目区当家塘、塥堰、沟渠运行管理制度及办法,在加强工程管理的同时,协助农民用水组织编制用水计划、提出工程维修改造计划等业务工作,实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安全、排灌合理、用水科学。
  项目实施后,新增和恢复灌溉面积0.5万亩,改善灌溉面积0.6万亩,节水灌溉面积0.2万亩,灌溉渠系水利用系数达到0.65以上,使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从根本上得到改善,提高了农作物产量,水稻、油菜等农作物产量将大幅度提高。根据周边地区在改建水利工程后的效益综合分析,粮食将增产2304吨,油菜增产192吨,按现价折算,每年增加收入592万元。同时由于耕作条件的改善,可以减少农业生产成本,使节省的大量用工投入到劳务输出及第三产业中。考虑到增产效益是小型农田水利措施、农业生产服务体系多重投入的结果,因而其效益需在小型农田水利措施和农业部门进行合理分摊,分摊系数为0.45,分摊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效益为266.4万元。
  同时,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提高项目区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极大地改善农民群众的生活和生产条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社会效益十分显著,促进了新时期农田水利建设健康发展,对进一步改变乡村面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维护农村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通过项目区内综合治理,从而美化了项目区环境,抗御洪涝灾害的能力得到增加。通过水资源的管理,可有效调节农田水分状况,对改善项目区的水质、局部小气候和农村生态环境起到促进作用,具有显著的生态环境效益。

言语者 发表于 2012-6-27 08:52:51

水利建设“不能再‘抹口红’了,重点是‘清洗肠道’!”

qiany110 发表于 2012-6-27 13:45:55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枞阳县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建管并重效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