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枞阳中学高起点大视野欲打造省名牌中学
枞阳,居长江北岸,通六朝古都,钟灵毓秀,人文荟萃,自古即有“诗人之窟,文章之府,气节之乡”的美誉。始建于1946年的枞阳中学,以枞阳之名冠之,千年文明在此积淀,百代风流于此定格,几代先贤薪火相传、传道授业,万千学子悉心求学,从这里走向了祖国的四面八方,走向遥远的大洋彼岸。如今,前览羹脍赛,背倚大青山,就在这湖光山色间,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一阵阵书声迎面扑来,这便是镶嵌在巍巍青山下、滔滔长江滨的璀璨明珠——新的枞阳中学,正从这里崛起。大手笔,打造教育强县
枞阳是人口大县,也是教育大县,近十年来枞阳县的高考成绩可以为证。如何实现由数量的突破转向质量的提高、从教育大县走向教育强县?如何满足老百姓日益增长的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如何改善城区乃至全县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布局不合理的困境?
答案只有一个:对现有的教育资源进行布局调整、深入开展教育资源的优化、合理配置。
于是,2010年1月,作为布局调整的破冰之旅,枞阳中学搬迁被提上议事日程。枞阳中学的搬迁涉及到方方面面,牵一发而动全身,如何启动、如何开展颇让人费神。为此,枞阳县委县政府多方求证、精细谋划,最终高瞻远瞩、下定决心,一次性投入1.9亿元,启动了枞阳中学移址新建工程,并将其列入政府重点工程。这样的投入,绝对是载入枞阳教育史上的一个大手笔。新校区设计办学规模为90个高中班,教学楼、科教楼、图书楼、学生宿舍楼等总建筑面积77000平方米。这样大手笔的教育投入,在枞阳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正如县委、县政府的构想,新枞阳中学的建成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一旦搬迁得以实现,不仅可以突破原先学校发展的瓶颈掣肘,提高学校自身的办学水平、拓展办学规模、提升办学层次,更大的意义还在于优化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改善城区中小学教育教学条件、满足人民群众高中教育需求、缓解老城区教育资源压力、完善新城区社会文化服务功能,这也是枞阳县从教育大县走向教育强县的必经之路。按照布局规划要求,到十二五末,枞阳城区学校办学条件与办学水平有望成为省市的品牌和龙头。
大气魄,建设一流高中
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高速度发展的指导思想,新校区建设将对接国际先进教育理念,瞄准现代高中教育办学方向,紧跟国内一流高中的发展形势,学习全省乃至全国教育先进地区经验,所有教育设施都将保证一次性投资到位、建设到位、使用到位,力争未来十年内不必更新、不会落伍,以增强学校教育的现代化实力。因此,新校区建成后,所有设施均按照省示范高中Ⅰ类标准配置,所有教室均实现网络信息化、多媒体化,所有教学活动均能保证现代化、信息化,所有教师均可以实施网络备课。
目前,新校区六栋教学楼、六栋学生宿舍楼、一号食堂、二号食堂、行政楼和艺术楼已全面峻工,道路给排水、强弱电工程也已完成最后建设,学校大门楼也进入最后装饰阶段,一些附属设施也已经或即将峻工。至此,学校9月1日如期开学已成定局。
大视野以文化引领发展
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引领学校发展的核心动力。新枞阳中学藉搬迁东风,于传承中发展,在积淀中创新,将努力建设底蕴丰厚、精神丰盈、内涵丰富,物质丰足的全新学校文化,遵循现代教育理念、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满足人民群众愿景,引领并实现各方面的协调发展。
新枞阳中学的校园文化以“砺”为核心。砺者,磨刀石也,亦有钻研、磨练之意,所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砺”浸润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充分彰显了枞阳砺志成学的民俗民风,弘扬了百折不挠的时代精神。砺是一种守志持恒、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是一个勤勉力行、做到最好的臻善过程,也是枞中人坚忍不拔、弘毅自强的优良秉性。砺犹如学校筋骨,丈量着生命的韧性,展示着坚持的力量,指引着成功的道路,必将感染莘莘学子砥砺奋进,勇争上游。
学校以“尚和乐、竞一流”为精神,以“弘毅”为校训,秉承“博采成趣、日新成习”的校风、“存养省察、教学相长”的教风、“诗书润智、艺采扬长”的学风,致力于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新型人才。
大跨越铸就教育名片
伴随着新校区的建成,学校将一如既往地加强内部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办学品质,认真实施规范化的现代寄宿制高中建设,开展封闭管理,发展特色教育,使学生心无旁骛、学有所成,让人人成才,让生生出色。
学校现已按照学校制度的要求,制定全面发展的五年全新规划,将在管理思想、管理制度、文化建设、家校协同机制等方面进行探索,继续开展契约化、扁平化、民主化管理实验,坚持文化引领战略,注重文化品牌建设,建立科学、民主、人本、高效、开放的现代学校制度,跻身一流,力争使新枞阳中学成为全县教育的一张靓丽名片,成为全市乃至全省的教育品牌。
展望未来,学校将加快推进特色化、个性化办学,加强教育品牌建设,树立“学在枞中”的优质品牌,促进内涵发展,实施“名师工程”,推进“精品课工程”,建立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能力较强的教师队伍;更新育人观念,创新培养模式,为学生全面、和谐、健康成长搭建广阔的平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积极深化课程改革,有效提高教育质效,提升基础教育品质,实现素质教育与应试能力的协调发展、相得益彰,走出一条轻负担高质量的素质教育之路。(胡孔亮) 5.1节带儿子去看了看新枞阳中学,还不错,硬件起点高。不过,老百姓望该校老师在教学上要下功夫。提升教学质量,多考几个重点大学生,才是硬道理 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能力较强 打造省级名牌ok! 多考几个重点大学生,才是硬道理 打造名牌中学,不仅仅是学生们要努力,更重要的是学校的教育工作者辛勤工作,现在的枞中教师工作环境以及待遇并不好。
学校领导应该如何提高枞阳中学老师的待遇才是真的,激励教师的工作热情才是真理。
现在的一中教师每天往返几十路,那个教师公寓到现在都没做,可想而知,这枞阳中学的领导干什么事去了。 要想马儿跑得好,又不想给马儿吃草 老师素质过硬才是硬道理 打造名牌中学,今后看能否考到枞阳的“状元”,枞阳的下届学生都在期待中观望!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