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摄之徒 发表于 2012-2-29 18:27:34

鸾凤和鸣,奏响县域经济最强音

      今年新春以来,仿佛就业形势好转很多。皖西南小县城也都竞相出现了“用工荒”。就人力资源市场层面而言,很多外出务工的技术人员返乡过年,过完年后就不再出去了,而是选择本土就业了。据了解,仅潜山和枞阳等县就有近5000多名返乡技工选择本地就业,与当地企业签订了就业合同,成为了县内企业争相抢招的“香饽饽”。而这种供求现象以前大多出现在东南沿海一带发达地区。
      出现这一供求现象,有许多地方值得思考。不难发现,出现这一现象得有赖于县域主体作为,具体体现三个方面:一是县域经济发展起步腾飞,县内企业有能力提供就业岗位以及与之相应的薪资待遇等配套条件,因为技工大多工作经验足,能够提高生产效率,这恐怕是企业这一方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二是县域行政主体积极行动、主动作为的结果:劳务部门主动出击,组织人员通过到乡镇播放宣传片,举办新春企业招聘会等形式,积极宣传、广泛发动的效果;三是就业主体的就业选择偏向问题,返乡技工更加偏向于照顾家人以及具有家乡情怀的缘故,这也是形成这一现象的另一方面因素。这对于县域经济层面而言,是有其积极意义的。而所有这些最根本的动力在于经济学层面的理性选择:也就是当县域经济内部企业所能提供的工资等能够达到就业主体心中的那杆标尺时才可能“用工荒与本地就业”相结合实现供给均衡。
      理顺了其内在关系之后,对于现实的参考意义在于,我们就可以进一步明确发展县域经济宏观层面的目标和任务:不断发展是实体经济,进一步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从而提高承载能力。同时,我们更应该看到县域经济发展之后的更一步需求,那就是建立工商业综合体,即在工业集聚区(如开发区、工业园区等)的商业网点等现代服务业发展配套问题,这也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和发展方向,同时也是加快城镇化建设的内生动力,工业会带来相应的人口集聚,商业市场也就顺势打开、呼之欲出,发展生活配套便民网点,使得工业区与生活区配套发展,一个新的工商业综合体就会形成,进而建成新社区。
      就如何更好地培育县域经济,围绕着行政主体与企业主体以及就业主体三方面,笔者尝试提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首先,行政主体方面要更加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更加关注民生。一是不断加大公共租赁房建设。随着公租房建设工作的不断深入,可以企业员工的衣食住行等方面提供更多便利,相应会得到较大的改善,要进一步加大公租房建设。二是加快商业网点等公共基础设施的配套,为社会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三是在招商“引资”的过程中要更加注重“引智”,帮扶企业招聘高级管理人才。
      其次,对于企业主体而言,县域工业企业自身发展也需要加快转型升级,在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向资金密集型、知识密集型转型的同时,要几大招贤纳士工作力度,,引进高层次管理人才,将劳动力市场逐步培育成人才市场。
      再次,就业主体方面,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增强自身竞争力,从而改善生活质量。
      早在《社会契约论》当中,卢梭就曾提到政府的责任在于为民众提供有秩序的社会以及使得人们过体面而有幸福的生活。温家宝总理也多次提到“我们发展经济的目的就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就是让老百姓生活越来越好;要让人民生活得舒心、安心、放心”。我们创办开发区以及各类园区的目的是为了发展经济,于是全面招商引资,筑巢引凤,现在厂房有了,企业有了,我们还要招青鸾,只有这样,鸾凤和鸣方能奏出县域经济发展工业强县的最强音。(枞阳王星)

何休 发表于 2012-2-29 18:31:27

招商引资,筑巢引凤鸾凤和鸣方能奏出县域经济发展工业强县的最强音

好摄之师 发表于 2012-2-29 21:31:18

县域经济发展起步腾飞,返乡技工更加偏向于照顾家人以及具有家乡情怀的缘故。

磬苑1460 发表于 2012-3-1 09:06:00

回 好摄之师 的帖子

好摄之师:县域经济发展起步腾飞,返乡技工更加偏向于照顾家人以及具有家乡情怀的缘故。 (2012-02-29 21:31) images/back.gif

吼吼,文字还是很稚嫩。

言语者 发表于 2012-3-1 09:58:15

通俗的说法:就是“借鸡生蛋”!

剑客 发表于 2012-3-1 10:49:37

支持家乡发展

内容来自[手机版]

汪礼 发表于 2012-3-1 11:33:00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鸾凤和鸣,奏响县域经济最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