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后的回忆
近日看了导演高希希拍摄的《甜蜜蜜》一片,反映的是七十年代年轻人对爱情的追求向往。用当下较时尚的话说就是,勾起了我这个六零后的许多回忆,电视反映的还是很真实的,因为导演是我们同龄人,那个年代虽说地域不同,但还是有很多共性的东西让人难以忘怀。有人说,喜欢回忆的人说明他们已经不在年轻,我承认我们曾经年轻过,我们现在已然是八零后的父辈。虽然我们那个时代比较艰苦,但我们也很快乐满足开心,那些令人回味的东西值得珍藏,因为它记录着我们的成长记录着社会的变迁。
大跃进、总路线、人民公社、这三面红旗始终飘扬在我们这代心中。学大寨、抓革命,促生产的口号也时常在大队部的高音喇叭响起
,那真是口号冲云霄,红歌飘万代。
出生于六零年代的我,生长在“老三届”与“新生代”的夹缝中,做着新旧交替的牺牲。吃过小米菜饭和玉米糊,听着“样板戏”看着纪录片长大。小学在开荒学大寨,为完成改良田的任务而苦恼,中学不认识语言的“老外”,硬是将外语用蹩脚的中文拼注来学习。校园里每每张贴的 “大字报”就是我们储存的记忆,到“伤痕”中才闻到书香气,却被千分之几的比例拒在大学门外,疑惑着仅凭一双长满茧子的手就可以上大学。营营苟且于“跳农门”与“铁饭碗”之间,欣羡于“楼上楼下,电灯电话”。高考落榜后,我也只能进父辈己按排好的“农业大学”。不甘心的放弃了再复习再高考梦想。和大多数年轻人一样恋爱、结婚、生子,完成了自身角色的转变。在“改革”中已弹起锅碗瓢盆曲。送孩子入学时又拾起了课本,奔走在没有围墙的大学,好不容易握到一张文凭,总算圆了自己的梦想,做当时待遇很低人们不愿做的事情,电工、教书、当村干部,当别人觉得我很风光,其实我却觉得自己太不得志,真不愿再挺拔腰身拖着疲乏面对社会,辞职下海了,先前一切前功尽弁,我不得不做出牺牲。牺牲以前一切的“事业”。如今,社会飞跃发展,自以为很聪明的我也感到落伍,望着英特网上的洋码,兴叹未来的世界变化太大太快。
日子在举手投足间风一般滑过,总想留住一些来纪念,哪怕一张卡片、一段回忆。自然到秋天了,稻子黄了桔柚甜了菊花怒放了,这是秋的迹象,秋的深沉,秋的浪漫,如今也是六零一代人的秋天,守着清晨的流星雨发问:我们的美丽与收获在哪儿?心灵的苍穹回答:伴着你的希望与疲乏,儿女们一天天的长大,但愿不惑而知命的岁月里,我们要加快跟进时代的步伐,不要让心儿坠落在夕阳下。我们是这个时代的中坚力量,经历了各个时期的社会变革,坚信阳光总在风雨后,在这秋的季节里收获果实,也去收获睿智。六零一代的秋天风光无限。 看来“历史长廊”还是要开,60真的土老了,没有了号召力。 望着英特网上的洋码,兴叹未来的世界变化太大太快。 下辈子一定要学"洋码"哈洽!!! 日子在举手投足间风一般滑过,总想留住一些来纪念,哪怕一张卡片、一段回忆
片片风景都被这所谓的现代风景所代替了 人生如戏,做好自己的角色。尽量不载着“惭愧”走向攻墓,-----------------------!!! 好文章!
回 5楼(温迪雅) 的帖子
愿六零后的网友多回忆回忆青时往事,让我们这代人分享,让我们后辈见识历史!回 4楼(益平民) 的帖子
看来这论坛只有丄我俩是60后。 你应该感到庆幸--因为你有那么多丰富的经历,你的人生回忆不会显得那么苍白,那些都是你骄傲的资本啊! 不在单纯,不在青涩,而更有担当,也更有责任!当生活没有了激情,那么未来就只剩下燃烧之后的回忆。
大多数人只能安于这样的生活,因为现实是如此残酷,使得他们为生存发愁,迫使许多人不在有年少轻狂的梦想!
梦在回忆在!
回 9楼(风清扬) 的帖子
现在有很少像风扬你这年轻人能理解我们这些老不老、少不少的人群了。回 8楼(秋意) 的帖子
你不能生活在森林,应生活在都市。 连真人都叹息了,看来这岁月不但动人而且无情呀。改天给真人配上一个七零后的回忆,如何? 改天给真人配上一个七零后的回忆,如何? images/back.gif
期待着。。。
回 12楼(寒风) 的帖子
真的期盼寒版的“70回忆”!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