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柏 发表于 2011-5-27 11:25:17

功夫

       第二次自行车的前轮又没有气了。
    轮胎瘪了,走起来就非常的吃力,一是方向把握不了,二是一梗一梗的,没有平稳的感觉。
    现在的路比较好了,混凝土换成沥青之后,躁音小了,灰尘少了,路面上碎石、玻璃渣这些公路上的杀手锏也少了。不知道,又会是什么让轮胎暴了?
    按说,易暴胎的是应当是后轮胎,百十斤的重量主要后轮胎承受。但前轮胎又暴了。
    下了凤凰山的坡,骑不到新百,感到突然脚力重起来,方向也把持不住了,有些摇摆。停下一看,原来前胎瘪了,钢圈对沥青路面,气跑了,完全是硬对硬了,中间柔软的部分只剩了一层皮,在硬对硬的碾压中,已经毫无作为,甚至起了反作用,方向不时的改变。
   从新百到金山转盘,一路原来有四家自行车修理摊,大厦旁一家,中行与二中去狮峰山菜市场路口第二家,城建局路口第三家,金山转盘社企局楼道第四家。但如今,大厦旁巷道,空的,以为领导要检查,像赶流浪汉一样,赶着让他们藏惹起来,往里走了走,探头看了看,没有;中行与二中的那条往狮峰山菜市场路口,也不见踪迹,摆摊设点的依在,自行车摆成了一长条,唯有修理自行车用工具箱、盛水的瓦工桶还有用于路人免费打气的自行车打气筒不见了。这一段并不算长的路,此时此刻,却是这样的难行。显然,步行推着自行车,心理有一种难以言表的尴尬,是什么?是自尊心的损伤?都什么时代了,人家大多是以车代步了,你还推着自行车,还是辆坏的。或许有吧,或许没有,于我而言,向来不喜欢与别人相较,唯愿的是走自己的路。
    虽还不是烈日当头,瞧着身旁来来往往,疾行如飞的车辆,还是相当的不自在啊。也不管方向不方向了,硬是骑上车,任车头摇摇摆摆,到了城建局原来摆摊设点的自行车修理摊。真可谓“黄鹤一去不复返”,“此地空余黄鹤楼”,这里的也了无踪影。
    有点奇怪了,这条湖滨东路,这一天怎么了?三家自行车修理摊都没有见到影子?都一夜发达了,改头换面了,都成了富人,不再吃这碗饭了?抑或旁上了富婆或大款,加入了寓公的行列?
    旁边就是莲花桥。桥的两侧两端,各有一只石狮子;石狮子间是石栏板。石栏板上,一些石雕,记录着莲花湖的一些往事。就有好事者,将左侧北边的那头石狮的一只脚的四只脚趾剧掉了……这叫什么事?
    此事不归我“管”,可看到了,显然影响了我的心绪。
    这年头,还有这样的好事者啊?!
    不想了,继续骑着我的把握不住方向的车,来到金山路转盘,来到社企局的楼下通道。也就这里,唯有这位师傅忠于着职守,坚守着岗位。
    这位慢条丝理的师傅,听着我的叙说,没有搭腔,而是直捷用他有力的双手,弯腰抓起车架,举起翻了个,倒放在地上,淡淡地说,“看看吧。”师傅的工作区,横跨过道,这边有他的“坐骑”,一辆叫路基亚的电动车,装有不锈钢防护罩;有一个工具箱,窄长,有电脑主机大小;地上散放着一些油腻很重颜色深黑的起子、钳子之类的工具;一个特制的用钢板焊接的低矮的圆凳和一只装着水的瓦工用的橡皮桶;两只打气筒斜靠在工具箱上。那一边,有一辆车,三轮的,敞蓬,车斗里散放着一些材料。其余的位置,除了中间留了条通道,都被各式代步工具占据了,踏板电动车、汽油踏板车及摩托车。
    师傅抽出内胎,打上气,再放到水桶中,立即有了反映,咕突咕突的气泡不断冒了起来;转了一圈,只有这一处。
    师傅说,有点麻烦?
    为什么?我有些不解,正常的胎破了,补就是了;补不了,换就是了。
    师傅说,换一只,挺可惜的,这只内胎使用时间还不长,是牌子的。
    很难得这位师傅,能以消费者的角度考虑问题。
    呵呵,为什么说麻烦?
    因为漏气是在气门芯这个位置。
    我突然想起,去年的一次,那是在大街上,下班回家,突然前胎瘪了,前胎一罢工,加上饥肠辘辘,就再也没有力气骑了。就近,推到土产公司前的自行车摊。师傅是个老者,头发已经花白,家还在下枞阳那边,早出晚归,中午是自备午餐。
    他剥开前轮,抽出内胎,充气水验,气门芯的地方露气。在他挠头的时候,我即说,就换一只吧。他说,先补。他使用的方法,是剪一块胶皮,露出一孔,套进气门芯,糊上胶水,还用上了502,之后用锤子锤了锤。十分钟后,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仍旧走气。最后是换一只新胎了事。
    回到眼前,我说,那就换吧。
    应当有办法,这位师傅说。
    有办法?有了上一回,我不敢相信了。
    放心吧,前天还换了一个。
    这么信心满满?我暗自思忖,他能有什么神道?
    他走过去,在三轮车车斗里挑了半天,拿来了一只气门芯,他说,不过这个,还是老式打气的办法,不是高压的。
    换上?我盯着他手里拿着的老式气门芯。
    嗯,他点点头。
    行吗?我还是不放心。
    保证!
   “保证”这个词,现在社会上、人与人之间,很少用了,都变和谦逊起来了。而他,显然还停留在过去那个要诚信有诚信的年代。
    时间没用多久,换好了,上胎,充气,连试一试的程序也省了。似乎他舍不得用力,我又接过气筒,将车胎充硬。
    你怎么这么有信心?我问。不需要沾点胶水什么的?
    不要。他的做法是,将内胎上的露气的气门芯去掉,用旧的老式的气门芯螺母松了,再将底盘挤进内胎,调整好,将螺母紧了,紧到不宜再紧了,螺母的压片已经有点吃进胶皮里。
    我还有不解,问,为什么两次,都是气门芯那儿漏气,而且是前轮呢?
    撞击造成的。
    撞击?
    他说,你注意到了吗,路是搞好了,有了许多路牙,对汽车无所谓,对自行车来说,越过路牙就要撞击,久而久之,撞击多了,车胎也承受不了啊。
    真是这么回事,沥青路据说上面还要铺一层,有意留的路牙;还有一些人行路,分段铺上大理石,每段路间的衔接,也不平整,拐到人行道上,前胎也要撞击。这种情况在湖滨东路这一段,不止一处,自毁了旧路开始,一直就是这样。
    这是小事,中国人历来“行大礼而不拘小节的”。但我想,这里面就有一个人文关怀的问题在里。我们这个社会是在进步,尽管比先进的国家要慢,要晚觉悟,但在做,在赶,如对残疾人,设置无障碍通道,上洗手间,另加扶手或专门设置坐便器,公交上,有残疾人专坐等等。而对正常人,对一些手边小事,能就便解决的,还是缺乏这种与人方便自己方便的理念,比如说路牙,就可以培点土,让自行车平稳转道,不需要撞击;修路时只须注意一下,有悬空坡度就培一点土,平缓上坡,就可以减少撞击的可能。
    只是遗憾,可能是我们压根就没有这种意识吧。
    等到全社会意识到了,变成自觉的指导自己的言行举止了,离民主体制也就不远了。
    期待吧,对未来,我不知道什么是沮丧,总是信心满满!!


2011-5-26上午

心旅简约 发表于 2011-5-27 12:58:27

我很仔细的看了两遍,长见视了

益平民 发表于 2011-5-27 13:11:11

等到全社会意识到了,变成自觉的指导自己的言行举止了,离民主体制也就不远了

益平民 发表于 2011-5-27 13:13:00

老师写作功夫了得!

墨尔本 发表于 2011-5-27 13:19:11

我仔细的看完了,这种平时对生活的入微细心的观察和思想,在现在社会是很值得。。。

我心深处 发表于 2011-5-27 13:53:39

有值得我们深思的地方!可惜我们大多数都是人轻言微呀!

蒲城大郑 发表于 2011-5-27 14:49:14

荒年饿不死手艺人。

风清扬 发表于 2011-5-28 15:47:03

白描更精彩!

这才叫功夫!这更见功底!

蔚蓝天空 发表于 2011-5-28 21:31:10

以文字,勾兑人间芙蓉色.以水墨,涂抹未央五月天。

老成 发表于 2011-5-28 22:04:42

支持原创。   

阡陌 发表于 2011-5-28 22:06:13

质朴的言语道出个中表达的意思,这,才是功夫

我心依旧 发表于 2011-5-28 22:08:02

这就是功夫!

韩静思 发表于 2011-5-28 22:22:29

古柏 发表于 2011-5-29 15:01:27

谢谢以上各位!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