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柏 发表于 2011-5-6 06:12:45

女理发师和她的儿子

               因为理发,一边接受着理发师的推、剪、吹、刮,一边与之闲聊。话题从我翻阅的《枞阳杂志》说起。
   “老师还喜欢看书啊!”
   “当然。”
   “平时也不打打牌?”
   “一般不打,只在饭店吃饭前炒炒地皮。麻将赌博,不来。”
   “好像也不抽烟?”
   “是啊。”
   “好习惯啊。”
   “ 呵呵,也不尽然。”看到理发店里有《枞阳杂志》,我有点好奇,问:“枞阳杂志是你的?”
   “是啊,我订的。”
   “哦,喜欢看书?”
   “闲的时候就看看。在这上面发文章的有几个我知道,发散文的联社的章某和发小说的唐某某。”理发师显然有些兴奋:“我做姑娘时,也喜欢写写哩。”
   “是嘛!那时也是文学青年了!”不由让我另看这位人正中年的女理发师。
         “叫什么不好说,就是有点冲动吧。”
         “发表了吗?”
         “哪有那水平。”
          “还挺谦虚的。”
          “工作后就没了时间写写了。”
          “应当坚持。”
          “不行啊,后来结婚了,就更没时间了。”理发师有点惋惜自己;“不过,我的这点爱好,传给了儿子。”
         “怎么说?”
         “儿子在小学时就喜欢写,读初一时,写了一篇文章,立意非常好,语言也幽默。是说一次,局长带着两个科长在外地出差,到了一家饭店,想吃当地的特产,乳鸭。科长甲实话实说,那是腊月,哪有什么乳鸭啊?遭到局长的白眼。科长乙狡黠逢迎,百般讨好,明知是齐毛鸭硬说是乳鸭,局长大为赞赏。第二年,一个机会,科长乙得到重用。”
          “我与他爸爸说,让他评论,他爸说,这孩子将来会对付人。”
   初一的学生能有这样的见解,有点老成的样,也真是难为小作者了。
         “现在东北读大学,去年我生日,他写了一首小诗给我,有情有意,语言也美,我特别感到幸福。准备投到报刊上,好东西要让人分享啊!”理发师叙述着,有点忘我了,“只是儿子坚决不让,说是隐私,是不能分享的。”
          “呵呵,那得尊重儿子的意愿。”
          “嗯。只是儿子读的是工科,那点爱好可能成不了气候,”女理发师有点婉惜地说。
         “读工科好啊,读工科丢不了文科的,而读文科有可能丢掉了曾学过的理工科的东西,”然后又往大地比,“像现在的国家领导人,绝大多数是理工科出身哩,哲史地的几乎没有”。
         “这也不假,读工科的丢不了文科的东西,”她进一步发挥道,“天天要用,不管做什么工作,最终还要与文字打交道”。
         “就是。”
         …………
   闲聊间,她已完成了对我容颜的修饰工作,可似乎聊而未尽,只能期待下一次再续话题。
   文学于经济大潮中,似乎是一个没落的话题了,只是年轻人躁动的一个“物种”了,而作为独立文人的谋生手段,也不复存在,或者说异常艰难。现今做个“文人”,必须有所依附。这种依附,客观上剥夺了作为“文人”的独立思考,只能听命于某种思想。不能独立思考的文学,其人文价值就像清仓的商品,总是要打上折扣的。
   所以,现代社会,为什么“文学大师”出来一个就会被口水淹没一个,这就是答案。


2011-5-6晨

http://www.99xieshou.com/uploadfile/mp3/%25E8%25AF%25B4%25E5%2586%258D%25E8%25A7%2581%25E4%25B8%258D%25E5%25BA%2594%25E8%25AF%25A5%25E5%259C%25A8%25E7%25A7%258B%25E5%25A4%25A9.mp3

蒲城大郑 发表于 2011-5-6 08:15:42

生活是文学的源泉,大师要后人评涚。

此情可待 发表于 2011-5-6 09:19:40

做文人先要有独立的经济基础

沿江路丰谷 发表于 2011-5-6 15:18:58

是商文,不是对话。。。。

胡杨 发表于 2011-5-6 20:09:22

真正的文人会得到应有的社会尊重与地位。

古柏 发表于 2011-5-9 06:08:15

回 4楼(胡杨) 的帖子

呵呵,现在"文人"太多,社会"尊重"不过来了!谢谢品读!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女理发师和她的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