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种自由!-----谨以此文献给广大网友和我自己!
第六种自由 熊培云 面对无孔不入的信息垃圾,人们将何去何从?是否需要知道那么多的东西?全世界每年出版近七十万种期刊,六十余万种新书,登记四十多万项专利,新增期刊近万种向你源源不断地输出层出不穷的新观点; 九百多万个电视台、几十万个微波通讯塔、几万个雷达站、三十多万个民用电台,以及随时在增加的移动电话和终端电脑时刻提醒你 注意全球任一角落发生的大事件。不止有新闻、调查、数据、分析、广告通行世界,更有预言、传言、流言与谣言招摇过市……
http://b72.photo.store.qq.com/http_imgload.cgi?/rurl4_b=2c035ce5cbfe4b96ee47ecdd13543a24ff473f818b0fc61006a371e22609b512b72f4f2186071532b4887c9babf0c36fef9c4c2b4524ee30ec124815d6efd36fc2f4921732ec8019f98570f1db036d7f2b062fef&a=72&b=72 上世纪初,晏阳初曾经将“免于愚昧无知的自由”视为“第五大自由”。几十年后,索尔仁尼琴还注意到另一种自由,“除了知情权 以外,人也应该拥有不知情权,后者的价值要大得多。它意味着我们高尚的灵魂不必被那些废话和空谈充斥。过度的信息对于一个过 着充实生活的人来说,是一种不必要的负担。”
在此,姑且将免于倾倒信息(宣传)垃圾的自由称为“第六种自由”。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们的客厅不过是电视台倾倒垃圾的地方。 在过去,性病广告只是贴在厕所、电线杆等“公器”上,而现在贴到了居民日日拂拭的家具上。
http://b62.photo.store.qq.com/http_imgload.cgi?/rurl4_b=2c035ce5cbfe4b96ee47ecdd13543a24593ec4012afa4e62d473e6306ea075bc9a6a8ba88573996951855f9700b3c19f0e33da03f3a1e545e82c8a0638d2554f35515008b6f5dbae6be154a6aeb6d29c2608183d&a=62&b=62 《一九八四》里的“老大哥联播”、“真理联播”早已令人生厌。同样令人生厌的是各类信息无孔不入。根据报道,台湾一家公司准备 生产一种如厕用的RSS阅读器,通过与电脑主机相连的无线网络,将你所订阅的RSS内容打印在厕纸上供你阅读。“恭喜你,你的最后 一块私人领地也被垃圾信息占据了。”(《新周刊》)
现实是,有用的信息在黑箱之中无路可寻,而无用的信息管道却像章鱼的爪子一样连接我们身体与生活的每一根神经。内心对信息的隐 秘的渴望,以及信息垃圾的无孔不入,使人们在信息时代几乎无路可逃。对网络的沉迷无疑已经耗费了我们的大部分光阴,每一位“信 息成瘾者”更像是信息时代的逃犯,享受信息斋戒的日子只是逃亡的日子,过不了多久,他便会听从内心的召唤,心甘情愿地被网络引 渡回来。
http://b61.photo.store.qq.com/http_imgload.cgi?/rurl4_b=2c035ce5cbfe4b96ee47ecdd13543a24346240f5e97242a789dcf367a3cf1b51583e4b41813e682e4b12ab06a2abe1e5b7d7d37bba92c43a9fd5d728bd834eaa01b7061614d31921bf0986c2ca72ed9c60c45566&a=61&b=61 其实,这不过是梭罗笔下的另一种“静静的绝望的生活”。正是为了逃离这种绝望,早在1845年,梭罗带着一把借来的斧头,走进了 瓦尔登湖边的青葱密林。在美国独立日的那天,开始搭盖他的湖边木屋。对于梭罗来说,这不过是一次有关生活的实验,或者说,一次 有关生活的反叛。不是逃离生活,而是走向生活。
就像今天,拔了网线,关了电视,过不被信息垃圾包围的日子。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那些发生在远在天边的大事小情,无论是一场血 淋淋的自杀式袭击、绑匪的演讲,还是政治领袖的亲民秀、女明星成功或者失败的隆胸术,很多都是与我们的生活是毫不相干的。
梭罗曾经这样嘲讽那个时代的新闻成瘾者:吃了午饭,还只睡了半个小时的午觉,一醒来就抬起了头,问“有什么新闻?”好像全人 类都在为他放哨。而睡了一夜之后,新闻之不可缺少,正如早饭一样重要。“请告诉我发生在这个星球之上的任何地方的任何人的新 闻。”——于是他一边喝咖啡,吃面包卷,一边读报纸,知道了这天早晨的瓦奇多河上,有一个人的眼睛被挖掉了;一点不在乎他自 己就生活在这个世界的深不可测的大黑洞里,自己的眼睛里早就是没有瞳仁的了。
梭罗甚至说,世界有没有邮局都无所谓。当然,这种夸张的说法并不代表梭罗具有反文明倾向——他随之而来的解释却是值得回味的。 “我想,只有很少的重要消息是需要邮递的。我的一生之中,确切地说,至多只收到过一两封信是值得花费那邮资的。”而且,“我 从来没有从报纸上读到什么值得纪念的新闻。如果我们读到某某人被抢了,或被谋杀或者死于非命了,或者一幢房子烧了,或一只船 沉了,或一只轮船炸了,或一条母牛在西部铁路上给撞死了,或一只疯狗死了,或冬天有了一大群蚱蜢,——我们不用再读别的了, 有这么一条新闻就够了。如果你掌握了原则,何必去关心那亿万的例证及其应用呢?”在梭罗看来,生活中新闻不是最重要的东西, 最重要的东西相反是那些“永不衰老的事件”——就像林中漫步、晒太阳之于人的健康一样意义久远。
http://b66.photo.store.qq.com/http_imgload.cgi?/rurl4_b=2c035ce5cbfe4b96ee47ecdd13543a2402d4e92eced33c9aaec1cef22876b6d987a4f5829e4600b031546bfdfa2fb995600937832ac3687cb873fd2716ff758bf417198ce5e2315766649269e902f9cc33d99387&a=66&b=66 为什么要席不暇暖、马不停蹄地换房子?为什么不断抱怨自家液晶电视不如墙壁宽?若干年前,当我初次走进一些法国朋友的家里时, 曾经感慨他们的电视机为什么那么小。关于这一点,相信看过电影《天使爱美丽》的中国观众都有印象。后来我才知道,其实这跟欧洲 人比较珍视“第六种自由”有关。他们当中许多人不仅抵制无用的信息与广告对公共领域与私人生活的侵蚀,而且时刻想着关闭电视和 电脑,将自己放到海滩和阳台上,过和大自然一样自然的生活。
马尔库塞在《单向度的人》里表示单向度的工业社会具有“极权化”倾向。当人们使用着相同的网络,阅读着相同的头条,因为相同的 信息垃圾而消化不良,信息社会同样造就了无数“单向度的思想”与“标准化的人”。确切地说,不是“标准化的人”,而是“标准化 的阅读器”。
http://b65.photo.store.qq.com/http_imgload.cgi?/rurl4_b=2c035ce5cbfe4b96ee47ecdd13543a24a2dec22e2ad7970a56ebf858a69f461e852503c7b4251a3ff97ca5c38b468760018acf8a8dd8da18356f3c35ce4a6872d5df045f26411bd0d80a93d40f6a761889cb8e8d&a=65&b=65 过多的信息摄入或者过度的信息依赖让我的人生不自由。不是么?打开几个网页,关掉,一天过去了。打开无数个网页,关掉,一辈子 过去了。十五年来,我把一生中最宝贵的光阴都花在互联网上,花在了许多与我的人生并无关系的奇闻轶事上。事实上,从我意识到我 要守住自己的“第六种自由”时开始,我便想着做这样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了:若非必要,以后一定少上网。我热爱生活,并且喜 欢安静,我更想坐在阳台上读几本书,懒洋洋地过一上午,而不是坐在电脑前,与世界抱成一团。
http://b61.photo.store.qq.com/http_imgload.cgi?/rurl4_b=2c035ce5cbfe4b96ee47ecdd13543a2431c3bca3008c5e0698cb681b34640978f4792aa6d7056fe71e4482dcbb1557168c8b659cf2934f963225feaad6474b42e39205d375eea9701059d4dfdb06bf5a1999fbbf&a=61&b=61 (摘自《自由在高处》 熊培云 著) 熊培云,新闻工作者。《南风窗》驻欧洲记者(主笔)。《南方都市报》、《新京报》、《南方周末》、《东方早报》专栏作家及社论 作者。其文字,自由、明辨、宽容、温暖,近年来在《南风窗》、《南方都市报》、《新京报》、《南方周末》、《亚洲周刊》、《信 报月刊》、《凤凰周刊》、《散文》等海内外知名华文媒体发表评论、随笔千余篇。 2005年和2007年,以其理性且有情怀的思想、温和而向上的力量两次入选世纪中国网友“百位华人公共知识分子”。 致力于建设一个 人道的、人本的、宽容的、进步的、每个人都可以自由思想的中国与世界。 编辑LALA " + __flash__argumentsToXML(arguments,0) + ""));}" setswfpausestate="function () { return eval(instance.CallFunction("" + __flash__argumentsToXML(arguments,0) + ""));}" setswfmute="function () { return eval(instance.CallFunction("" + __flash__argumentsToXML(arguments,0) + ""));}" getswfmute="function () { return eval(instance.CallFunction("" + __flash__argumentsToXML(arguments,0) + ""));}" setswfplayprogress="function () { return eval(instance.CallFunction("" + __flash__argumentsToXML(arguments,0) + ""));}" setswfplaytime="function () { return eval(instance.CallFunction("" + __flash__argumentsToXML(arguments,0) + ""));}" setswfvolume="function () { return eval(instance.CallFunction("" + __flash__argumentsToXML(arguments,0) + ""));}" setswfcursong="function () { return eval(instance.CallFunction("" + __flash__argumentsToXML(arguments,0) + ""));}" setswfsonglist="function () { return eval(instance.CallFunction("" + __flash__argumentsToXML(arguments,0) + ""));}" setswfdownloadprogress="function () { return eval(instance.CallFunction("" + __flash__argumentsToXML(arguments,0) + ""));}" clearhighlight="function () { return eval(instance.CallFunction("" + __flash__argumentsToXML(arguments,0) + ""));}">
听说过第六感,还没听说过第六种自由,现在知道个一知半解了。 有人竟然认为楼主是我的小号,
我表示鸭梨很大———————— 顶,顶,顶 全世界每年出版近七十万种期刊,六十余万种新书,登记四十多万项专利,新增期刊近万种向你源源不断地输出层出不穷的新观点; 九百多万个电视台、几十万个微波通讯塔、几万个雷达站、三十多万个民用电台,以及随时在增加的移动电话和终端电脑时刻提醒你 注意全球任一角落发生的大事件。不止有新闻、调查、数据、分析、广告通行世界,更有预言、传言、流言与谣言招摇过市…… 第六种自由
另一类感觉 索尔仁尼琴还注意到另一种自由,“除了知情权 以外,人也应该拥有不知情权,后者的价值要大得多。它意味着我们高尚的灵魂不必被那些废话和空谈充斥。过度的信息对于一个过 着充实生活的人来说,是一种不必要的负担。” {sfmWVp
在此,姑且将免于倾倒信息(宣传)垃圾的自由称为“第六种自由”。
我顶顶顶!!!!!!!!!!!! kanbudong!wozhiyoudiqigan!
回 7楼(枫叶红) 的帖子
呵呵 第六感 第六种自由是指不要让垃圾信息充斥了我们的生活,我们应该找到生活真正的意义。 树欲静而风不止!垃圾信息是风,吹走了落叶,而树依然茁壮成长!
连叹息也销声匿迹……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