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游西施故里
西施大家教很熟悉,越国老乡们可能有所闻,可越国地处何方?大家不一定请楚,但我老左知道,并在此生活了十二年之久。那就是浙江诸暨市。诸暨浣纱江畔有个名闻遐迩的苎萝山和西施殿。今天春天出游时,重游了苎萝山和西施殿。山,依然清幽,水,依然碧绿,美丽而动人的传说依旧在当地人中口耳相传……步入西施故里景区,大门的门楼上悬有“西施故里”匾。两侧边门上悬挂“长山钟灵”、“浣水毓秀”匾,一派古朴清寂之风。门楼内顶棚为螺旋形藻井,雕刻着 “龙风呈祥”、“百鸟朝凤”、“五福临门”等吉祥图案。从苎萝山门、苎萝亭行至古苎萝村,满目都是爽心悦目的景致。苎萝山脚立有“苎萝山”石碑,那雄浑遒劲的题字是著名书法家沙孟海先生的笔墨。山腰上建有山门,从山门直上山顶,抬头即可见到结构独特的苎萝亭,从亭子里向下观望,可以鸟瞰景区的全景。从古苎萝村出,下到浣纱江边,江水缓缓流过,有一处高约3.6米,宽约5.7米的崖石,就是传说千年的浣纱石了,相传当年西施就是在此浣纱的。崖石上有高大挺秀、苍劲秀媚的“浣纱”二字,据传为书圣王羲之题写。唐朝大诗人李白有诗云:“西施越溪女,明艳光云海┈未入吴王宫殿时,浣纱古石今犹在”,诗中歌咏了这块崖石。西施殿古称浣纱庙,是整个景区的主体建筑,大殿的门厅上挂有著名画家刘海粟先生题写的“西施殿”匾。门前有四对稚态可掬的石狮子,造型生动,古朴温和,惹人喜爱。两侧厢房上悬挂了“忍辱负重”和“以身许国”匾。颇具特色的是殿内的四十扇裙雕花门,雕刻着 “渔樵耕读”、“梅兰竹菊”、“八仙过海”等吉祥纹图,那气势、那工艺,一定是出自民间能工巧匠之手了,不由得让人啧啧称赞!大殿正厅门上悬挂了一块精工制作的木匾,上书“绝代佳人”四字。大殿内塑立着西施塑像,高近 3.6米,神态娴雅,细观西施象的造型:单凤眼、柳叶眉、樱桃嘴、鹅蛋脸,她的形象颇费了雕塑师的心力,充分体现了中国人传统的审美观念。西施,世居越国诸暨苎萝山下苎萝村,生活于春秋末年,距今已有2500年了。西施姓施名夷光,出身于农家,常年浣纱于溪边,所以又有浣纱女之名。西施与范蠡帮助越王勾践于公元前473年打败吴国,相传两人驾扁舟,泛五湖,不知所终。李白的诗作《西施》曰:“西施越溪女,出自苎萝山。 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 浣纱弄碧水,自与清波闲。 皓齿信难开,沉吟碧云间。勾践征绝艳,扬蛾入吴关。提携馆娃宫,杳渺讵可攀。 一破夫差国,千秋竟不还”。唐朝诗人李商隐有诗云:“西子寻遗殿,昭君觅故村”。另一位唐朝的女诗人鱼玄机,她写了一首题为《浣纱庙》的诗。两位诗人的诗句证明,西施殿至今已有1140余年的历史了。 西施殿经历宋元明清数代,曾出现“茂草荒台,苎萝枕冷闲愁”的荒疏景象,太平天国起义时,西施殿毁于战火。民国时期,乡人又多次进行修复。现代著名作家郁达夫游览苎萝山时,为西施殿题写了“百年心事归平淡,十年狂名换苎萝”的对联。抗日战争期间,日本侵略军飞机频繁轰炸诸暨县城,西施殿未能幸免,大部被毁,仅留下后殿一角。“文化大革命”期间,西施殿遭受最后一击,最终地面建筑荡然无存,只留下了遗址。八十年代,当地政府和民众重建西施殿。为了恢复这座千年古殿的神采,建筑师们深入民间,征集了木雕桁梁、门窗、牛腿、雀替和石雕窗、石柱、狮子等万余件古建筑构件,精心施工,于1990年10月完成了费工浩大的重建工程。从建筑物的品相到质量,使这座千年古建筑得以新生!人们将其誉为“民间建筑艺术博物馆”,确是名副其实的。西施殿有联语曰:“问门外山色苍茫,溪声幽咽,浮沉几代兴亡”,道出了几分历史的感喟。步出西施殿,回望苎萝山,远眺浣纱江,江碧山青,殿宇被郁郁葱葱的绿树掩映,这山环水绕的古殿古村,几经兴废得以完整地保存下来,是百姓的厚爱,也是历史的幸运! Very good !!!!!!!!!!!!!!!!!!!!!!! 西施、貂蝉、王昭君、杨玉环,是传说中的古代四大美女。传说中的西施被沈江淹死,貂蝉下落不明,而王昭君远嫁匈奴,杨玉环缢死马嵬坡,似乎无不以悲剧告终。在今天看来,除王昭君、杨玉环实有其人外,西施、貂蝉是虚构的人物。但诸暨的确人才辈出,文物古迹众多。越王勾践曾以境内勾乘山为休养生息、图谋复国之所。
回 2楼(风清扬) 的帖子
具体西施是否虚构你我无从考证,但在诸暨西施是家喻户小,人人皆知的事实。 西子故里,有时间得去玩玩。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