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 清 明
每年的清明都得要做——清明大似年。往年,我们均由乡下的三叔带领——三叔无儿无女,与三婶孤苦相依,在乡下过着清寒的曰子。三叔是长辈,再加上大哥的孩子,便是爷孙三代十几口了,算得上人丁兴旺,对得起老祖宗。而今年,三叔携三婶双双入了某教,从此,不信菩萨不叩头,纵是九泉之下的老祖宗也全然不当回事——自然是不做清明了。为这事,父亲伤透了脑筋。眼看清明将近,本想亲自带队,奈何已近古稀之年,心虽有余却力已不足,只得早早通知我们一定得回家做清明。
接到通知,刚刚加入我们家族的年轻的妻便在街上买了一杳冥府通币,全是十亿元一张的。一看这钱,没谁不心跳,没谁不想入非非。妻说:“让老祖宗富了,也保佑保佑我们。”回到家,父亲抽一张,擦亮眼睛左瞧右瞧,横看竖看:“嘿,这城里的玩意就是不一样,好是好,要是让老祖宗在下面遭了强盗可就不好了……”往年清明,总得办三晕三素,洒饭齐全,在坟头上怎么摆设都极有讲究,这一切自有三叔一手操办,如今不能依赖三叔了,我们建议向城里人学习——用糕点,让老祖宗也尝尝西餐、换换口味。父亲斟酌再三,终于点了头。
这是一个睛朗的日子,太阳象刚开坛的美酒。大地万物欣欣向荣,到处洋溢着春天的万象更新和催人向上的勃勃生机……昔日那熟悉的光山坡如今己变成一片桃园。桃花正殷勤开放,微风拂来,浓香扑鼻,令人尝心悦目,神爽气清。小妹与妻早已钻进桃林追逐嬉闹——“人面桃花相映红”,那情景真真可人。
没有了三叔,我们显然力不从心。不久便为一座坟究竟是不是自家的祖坟而生争执,二哥和小妹各执已见互不相让。小妹说:“要不就问一下村里的亲戚。”二哥说:“找不到坟包乱叩头,那是笑话。”……我不禁想起了三叔:三叔对每一座坟都了如指掌——这是祖父的父亲,这是祖父的曾祖父……一直要数到我们如坠五里雾中方才住口。可是,对眼前这一座坟我也毫无印象,眼看他们还在争吵,我只得做和事佬:“没关系,请的时候,我们解释一下,大人不计小人过,即便错了,老祖宗也不会怪罪我们的。”
其实,对于清明,我们并无多少诚意——除了小时候疼爱过我的祖母和英年早逝的大嫂,其他的祖宗我们一概毫无印象。但于清明又都热心,大约只是因为一年四季而难得回家一次吧。
清明,虽说是年年都做了,但各自的命运(包括三叔)也不见有什么转机,也没感觉老祖宗有什么保佑——我父亲兄妹五个:大伯在台湾,三叔例外,小叔在铜陵,小姑在青海,从未回来做过清明,从未回来扫坟祭祖,但他们的生活条件、子女就业,却都比我们强。对此,父亲解释为:信则有,不信则无。三叔也许更是——另有深悟!
明年的清明依然要做。
后年的清明仍然要做。
拙作96年3月15日发表于《安庆日报》 是啊,年可以不过,但清明不可以不做。
往年的清明,我几乎都回老家做了,但今年老二提前回家做了,我就不用再跑了。 我赶回家做清明,就在我回家那天,妈妈已经回钱桥了,没赶上,实为可惜。
来日方长,我想以后,会更珍惜这个纪念日的。 洒饭齐全 不知N年后,我们的后代是否还记得给我们做清明? 跪拜亡靈,這是我們中國古老的文化,繼承祖先遺傳的美德! 清明时节雨纷纷,但悲不见二岸同。 好多年没有做了,还好今年我能赶上! 我从出来都没做过清明了。。
唉。。。
明年一定回家。。。 我也已经好多年没做过清明了!但愿今年能赶上吧!
怀念我那九泉之下的母亲! 十几年前大学就能为此美文,怪不得如今笔力惊人.姚湾"才"源茂盛呀!难道和孝顺不忘本无关? 清明勾起我无限的怀乡情绪。 引用第12楼检生于2008-03-27 11:18发表的:
清明勾起我无限的怀乡情绪。
有同感!
让我想起了儿时父辈兄长们带我们去跪拜一座座坟墓. 那才是清明!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