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人忧添 发表于 2008-3-21 09:20:22

戴安澜将军枞阳读书处

    当我们沿着古栈道登上古楼山时候,看见古栈道像一串古老的音符,掩映在草丛里。凉爽的山风吹过,耳边除了天籁,再也听不见其它声响。这里真安静,我们小心翼翼地迈着步子,惟恐惊醒了它,惊醒了古栈道上走过的那悠悠岁月。

  古栈道位于枞阳县周潭镇施湾村西北部的古楼山之中。周潭是旧桐城东乡的中心地带,是著名的武术之乡。施湾背依群山,前临烟波浩淼的枫沙湖。山光湖色,相映成趣。村庄前绿色的稻田里,白鹭飞来飞去,从容地觅食和休憩。在这里,人与自然是如此地和谐。

  关于古栈道的由来,有一个有趣的传说。古楼山那边就是无为县。传说旧时无为一位财主的女儿嫁到了东乡。由于被群山所阻,财主的女儿每次回娘家都要辗转数百里。这样,她每次回娘家时都要痛哭一场。财主爱女心切,遂狠心拿出一笔巨资,在无为与施湾之间的大山之间修筑了一条栈道。财主的举动不仅方便了自己的女儿,而且泽被乡邻,给两县百姓的交流打通了一条通道。

  栈道由麻石板铺成,依山势而建,有的地方相当陡峭。栈道上山七华里,下山八华里,共十五华里长。道旁有一条山溪,山泉丁冬,鸟鸣啁啾。道两旁杂树繁花,不时见苍松临崖而立,美不胜收。这真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返乡之旅了,当年走在这栈道上的财主的女儿,心情肯定是无比愉快的,她肯定曾为这美丽的山景乐而忘返吧。在半山腰,有一棵古枫树,干粗可数人合围。施湾多枫树,一到秋天,红叶似火,遂成东乡名景“枫林夕照”。想当年,这条栈道上是十分热闹的。行色匆匆的贩夫走卒,游山玩水的书生,到山外去传播武术的东乡武师,当然,更多的还是本地上山砍柴的山民。一条路,让一座山鲜活起来,充满了人气。如今,这里早已成为偏僻的山野,人迹罕至。栈道老了,它像一位老人,静静地躺在杂草丛里,早已习惯了山中的荒凉和寂寞。

  少年戴安澜就是从这条古栈道上从无为县来到了东乡施湾。

  戴安澜是著名的将军和抗日英雄。抗日战争期间,戴安澜率军在长城抗战、台儿庄战役、徐州战役、武汉会战、昆仑关大战等战役中屡立战功。1942年,戴安澜率军远征缅甸,重创日军。后牺牲在缅甸战场上,年仅38岁。戴安澜被称为“域外殉国第一将”,周恩来总理曾题写挽词:“黄埔之英,民族之魂。”

  准提庵是戴安澜少年时代的读书处。古楼山的背面就是无为县。戴安澜是无为人,他的外婆家就在东乡周潭施湾村。当时,在古楼山栈道的起始处,有一座庵宇,名准提庵。桐城派文人、清朝进士周大璋先生曾居于此,他利用庵宇作为学堂,在这里办了一所私塾,收徒教学。准提庵北依群山,侧临幽谷,四处茂林修竹,是办学的好地方。少年戴安澜在来外婆家时,被准提庵里琅琅的书生所吸引,遂决定在此就读。戴安澜当年在此读书,据说是父亲把家里仅有的一点土地卖掉,外加上外婆家的补贴来支付学费的。他在准提庵读了两年书,后又到周潭镇上读书,再后来就考入了安徽公学高中部。

  戴安澜在准提庵读书,度过了他一生中很重要的两年时光。准提庵传统的儒家教育和优美的自然环境熏淘了他幼小的心灵,培养了他的爱国爱乡之情。他从这里走向广阔的世界。

  当年从准提庵里,走出了一大批文人,后任清朝宰相的张廷玉少年时代也曾在这里就读。他在任宰相之职后,还为准提庵题写了一块金匾:“孝道禅修”。可惜原庵宇被国民党广西军所毁。如今,通过当地乡亲自发捐款,准提庵又焕然一新地出现在世人面前。

  施湾,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山村,枫林夕照的山村,走出将军与平民的山村,它的历史,它的传说与故事,悠久、生动、深刻,是如此地让人感叹。

  一处人迹罕至的山野,一条古老的栈道,一座小小的庵宇,静静地沐浴在夕阳的光辉里。石头无言,村庄无言,又是一年秋风至,而枫叶就要红了。

企人忧添 发表于 2008-3-21 09:23:21

Re:戴安澜将军简介

戴安澜:民族英雄,(1904~1942年),又名戴炳阳,原名衍功,自号海鸥。安徽无为练溪乡人。著名抗日英雄。

1926年黄埔军校第三期毕业,历任国民党军队排长、连长、营长、团长。

1933年3月,率部参加长城古北口抗战,荣获五等云麾勋章。

1937年8月升任第13军73旅旅长。次年3月,在台儿庄战役中,戴旅火攻陶墩,智取朱庄,激战郭里集,迫使言儿庄之敌后撤,得华胄劳誉奖(一说宝鼎勋章)1枚。5月,升任第89师副师长兼第31集团军总部干训班教育长。8月,率部投入武汉保卫战,被第31集团军记大功1次。

1939年1月5日升任第200师师长。5月,率部参加抗击日军进犯的随(县)枣(阳)之战。9月,参加长沙保卫战。11月,参加桂南昆仑关作战。次年1月,在坚守昆仑关的战斗中,戴部确保441高地,毙敌百余人,毁敌坦克2辆、炮4门,缴获枪械百余支。11日,戴安澜身负重伤。国民党政府颁授四等宝鼎勋章(一说青天白日勋章)[枚嘉奖之。

1941年12月16日,第200师开赴缅甸协同英军作战。次年3月,参加东瓜保卫战。在没有空军协同作战的情况下,同4倍于己、配备有步兵特种兵和空军的日军苦战12天,掩护了英军的安全撤退,并歼敌5000余人。4月25日,又率部克复棠吉。5月18日,在郎科地区指挥突围战斗中负重伤,26日下午5时40分在缅甸北部茅邦村殉国。10月16日,国民党政府追赠戴安澜为陆军中将。29日,美国国会授权罗斯福总统追授戴安澜1枚懋绩勋章。

1943年4月1日,国民党政府在广西全州香山寺隆重举行有1万多人参加的国葬。国共两党领袖均亲撰挽词。毛泽东的挽诗是:“海鸥将军千古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沙场竟殉命,壮志也无违。”蒋介石的挽词是:“虎头食肉负雄姿,看万里长征,与敌周旋欣不忝;马革裹尸酹壮志,惜大勋未集,虚予期望痛何如?”

1948年5月3日,卜葬于芜湖市小赭山。

1956年9月21日,被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追认为革命烈士。

五律·挽戴安澜将军

诗词名:五律·挽戴安澜将军作者:毛泽东朝代:近代体裁:五律

外侮需人御,
将军赋采薇。
师称机械化,
勇夺虎罴威。
浴血冬瓜守,
驱倭棠吉归。
沙场竟殒命,
壮志也无违。
--------------------------------------------------------------------------------
【注释】:
戴安澜:国民党200师师长,在缅甸抗击日军的战斗中牺牲,年仅38岁。
外侮:外国侵略者,指日寇。
采薇:即诗经小雅中的采薇。
虎罴:指敌人。
冬瓜、棠吉:缅甸地名。
作于1943年3月

检生 发表于 2008-3-21 09:33:57

一座小小的庵宇,自有它熠熠的光辉。

鱼跃鹰飞 发表于 2008-3-21 10:37:33

我是枞阳人,竟然不知道这里,真不好意思呀

吴小进 发表于 2008-3-21 10:52:33

我也不知道,不过戴安澜将军是知道的,我看老毛的挽词没老蒋的好。

胡畴雨 发表于 2008-3-21 12:04:37

细看此帖顿生春游古栈道,神访:戴安澜的念头.不知有没有网友愿同行,如有同志者望和我联系,有三五人即可成行.

企人忧添 发表于 2008-3-21 14:35:00

若有机会能够小聚,我愿意结伴同行。

晴天娃娃2012 发表于 2012-4-11 11:44:22

不要因為失去了什麼而低落,其實就只是再努力多走幾個步伐就能看到美好的未來;得不到的 本來就不是屬於你的,就算你想方設
斑秃吃什么药法得到了,也不過是在你那裡稍稍停留一下而已,緣分盡了就是盡了,何必心痛傷感脆弱~~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宋庄庄主 发表于 2012-4-20 18:39:33

我去过,那是83年.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戴安澜将军枞阳读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