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诗歌洗涤心灵,让情悉闪烁光电——读黄晔《诗歌的远行》作者:裴章传
以诗歌洗涤心灵,让情悉闪烁光电——读黄晔《诗歌的远行》(一) 现在作为企业家又是作家、诗人的人越来越多,我身边就有好几位。这些企业家从事文学创作与官员写作不同,官员写作的目的相当复杂,而企业家写作首先可以断定不是为了钱。官员写作可以或多或少地赚钱,企业家写作通常是赔钱,要买书号,要印刷,印出来的书还要大量免费送人。这是一种追求,是一种生活和精神实践的总结、是文化积淀及文学情怀的释放。黄晔先生就是其中一位。这种释放是值得尊敬的。作为诗商的黄晔通过繁忙的工作之余,追求一种精神层面的独立表述,以诗歌形式建设一个美好的精神家园,是自己的感悟,阅历、喜怒哀乐等各种情绪升华到更高的境界,这就是我所理解的黄晔先生诗歌创作。 %#EzZD读罢黄晔的诗集《诗歌的远行》,感觉到是一种享受。其中有许多诗写得很美,像《夜半人静》、《荷》、《老荷》、《秋天的样子》等,是诗歌中的上乘之作。这些年很少读到这样的诗歌了。大量的诗歌充斥着虚浮、无聊、空洞和装腔作势,以及僵硬、粗俗、麻木和嬉皮笑脸,我认为它们是形式的作为,而却又是精神的沉沦。我赞成一种光明的多元的写作,因为这样的写作对诗人自己、对读者才是有益的,但是,当写作者把诗变成一种脱离人类公共美的把戏时,便是一种悲剧了。诗歌是一门独特的伟大艺术,除了最能体现纯文学特质外,在精神上应该成为引领人们精神享受的明灯。这才是我们景仰的、追求的、呼唤的好诗。好的诗歌理所应当在指导帮助我们建设自身,在消除低级趣味、构建精神完整方面起到作用。我以为这正是诗歌作为独立艺术存在、发展的理由和意义所在。 [".94(qs
黄晔先生的诗歌创作,在处理当下生活和日常题材时,精神灵魂和现实自我同时在场,他的作品不是一味地向自我和物质化俯就,在自我观察世界和世界之间的关系上,是以永恒性、神圣性的面貌出现的。而不是从庸俗的、萎琐的一面表现的。如《将生命举过头顶》、《自己的样子》、《走过》、《远行》、《瞬间》等作者在字里行间,承认人的矛盾性、物质和现实、精神追求与实际生活之间的不协调,但却不迁就这种矛盾,不回避苦恼,用诗人的勇气与之抗争,甚至获得超越。在黄晔的笔下,我们看到了高尚的灵魂,看到了个体与人类整体的共同呼吸,看到了一个大写的人。 ]4')H;'y
247vU1
(二) t\2-7Ohj6
从《诗歌的远行》中,我感到黄晔先生应该是一个性格内向的人,是一个具有特定心态的诗人。他的心态与常人不大一样,在他心中郁积了许许多多非用诗的形式不可表达的真心话,悄悄话、私房话。就如同正在受着缪斯的催逼,在黄晔心中有一团熊熊的火焰在燃烧。甚至连精神也处于癫狂状态,笔下流淌着一串串闪烁着光电的语言和感悟。 2A*,9S|Y
这就是黄晔写诗的秘密。在他的诗句中可以看出,他的正常生活、正常情感、正常思维和内心的平静,时而受到了外界的意外冲击,于是他写成了诗,写出了他在受到冲击时的所悟、所思、所想、所感,《窦娥冤》中的窦娥正是在非常态下喊出了:“天哪,你不识好歹妄为天!”的传世佳句,人们说:“愤怒出诗人”,或许也是这个道理。黄晔未必愤怒,他是新时代的诗商。但他的心中有着千千结,有或多或少的心理失衡,所以才写成《诗歌的远行》了。李白、杜甫、郭沫若、普希金、歌德和泰戈尔之所以成为大诗人,皆因心中有失衡之情。郭沫若晚年的诗歌四平八稳,没有失衡心态了,所以他不再是诗人了,而是带有政治、官员色彩的文化人了。海明威晚年才思枯竭,因此也不再是那个阶段大作家了。所以我认为诗人是在现实与理想的冲突中,心理失衡而带来的结果,这种失衡具有巨大的人生价值,社会意味和审美效用。如《行走者的灯》、《披着狼皮的羊》、《死亡是一种告别》、《爱的诗意》、等,这种效用均有体现。 mICx9oz]
黄晔先生的诗当然不属于悲剧性、批判性那一类,但他却又是现实生活中的诗人。诗人依照现实原则去判断和获取,理想之光在闪烁,给他带来了许多意外的收获,于是有了诗。他的诗记录了他的心态,加之他有关于写诗的熟练的技巧,为诗准备了必要的展示手段,所以才有了《诗歌的远行》。 _BgWy#
(三) Z,-TMtM7
我注意到了《诗歌的远行》中的咏物诗了。所谓咏物诗是以具体的物作为吟咏对象的诗,它的实质是借物咏诗。好的咏物诗最起码应该具备两个条件,第一是形神具备第二是情感和思想有所寄托。前者为后者夯实了基础,后者则是前者的情感升华。有些咏物诗看似形神很好,但境界不高,单薄而不具备深刻性,这不是好诗;反之,如果不打好基础,像无源之水,像画中楼阁,仅用无缘无故的感情抒发来写诗,也只是诗的空喊,这是不能感动读者的。 EronNtu8i
黄晔先生咏物诗的形神供似,不是面面俱到,而是写物的真实,抓住了物品的主要的特征、特质,又在诗中寄托了个人情感和思想,读起来就能打动人了。如《秋天的样子》。 &liFUP?
真实,是一切艺术的生命力的所在。歌德说:“我写诗从来不弄虚作假。”拜伦说:“如果诗的本质是谎言,那就将它扔了吧,或者像柏拉图所想的那样,将它逐出理想国。”黄晔先生遵循了真实的原则,在反复观察、深入思考、经过去伪存真。去粗存精的艰难过程,才将具体的物咏叹为艺术之诗。如《老梅》、《老荷》、《荷花》、《轿子》、《霜叶》、《花与瓶》、《雪》等等。黄晔的咏物诗在创作方法上,即注意了正面实写,又注意了侧面烘托,通过对比,使诗的情感浓烈起来。他是在观察、对比、思考中把握事物的特质,并在此基础上抒发自己的情悉。 #K`[XA 以物寄情,一吐为快。或隐喻,或直言,留给后人猜测去吧! 诗歌真是一门艺术 黄晔先生的咏物诗在创作方法上,即注意了正面实写,又注意了侧面烘托,通过对比,使诗的情感浓烈起来。他是在观察、对比、思考中把握事物的特质,并在此基础上抒发自己的情感。 写诗我是不行的,不过看诗歌赏析我还是比较喜欢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