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稻葵:房价的快速增长已经到头儿了
在李稻葵看来,目前我国居民的投资渠道还相对单一,股市、房地产市场长期以来是吸纳大量资金的两个水池子,但是,近年来房价疯狂上涨,房地产市场不正常发展,吸收资金的能力已经相对有限。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10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价同比上涨8.6%。并且因为对房价的上涨存在预期,不少人认为中国的房价还会大幅度的上涨。记者:但是我们现在听到的声音是,北京的房价会一直涨到跟纽约差不多的时候才会停下来。
李稻葵:我想经济学的一个任务就是在大家特别乐观的时候,没有看到风险的时候,要提醒大家. 提醒,这就是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职责所在。 李稻葵认为,正是因为房地产市场存在着众多不正常现象,导致了房价的居高不下,要想解决房价的困局,必须依靠政府自上而下的改革。
记者:我们不早就有了政府的干预了吗?这样的政策已经存在很多年了。
李稻葵:事实上没有,事实上我们的干预都是说说而已,并没有落实到实处,为什么呢?因为地方政府的兴趣并不在于控制房价,地方政府还要靠高房价来进一步拍卖土地,所以我说我们的市场经济,表面上市场经济,房地产的市场经济根子是非市场的,根子是非市场的,你在市场末端搞市场机制,当然是一塌糊涂了。
李稻葵:如果我们的房价涨到纽约那个水平,那将是恶梦,我的个人的观察,中国房地产市场,尤其是大城市的房价,这么快速增长,这个事情到头了。 记者:到头了? 李稻葵:到头了,不会再像过去那样疯狂地上升了,这么一个玩法对谁都不利。决策者已经有决心,老百姓在抱怨。 记者:三年前,我采访某些著名的房地产商的时候,他们已经告诉我,他们已经挣钱挣的心惊肉跳了,但是直到现在,他们挣的是比过去更多的钱,因为他们认为这是市场经济,没有办法,市场就是这样。 李稻葵:不能完全这么讲,的确,我们的房地产市场到目前为止是个市场机制,这是事实。但是我们必须看到,我们的房地产的自由市场是建立在非常奇怪的基础之上的。 记者:你指什么? 李稻葵:三件事情导致我们这个房地产市场是个怪胎。第一件事情,地方政府控制着土地的转让权,拍卖。而地方政府一个重要的财政收入来源是土地转让,这个事情,全世界各国是少见的。第二个怪的地方是中国经济,货币存量非常之高,这么多货币存量寻找投资的方向,推动地产的上涨。第三件事情,中国人2000多年的封建的土地文化传统,不就这两件事情吗?一个是儿子,一个是房子,对不对?于是乎我们看到中国的房地产市场,表面上看是自由市场,但是房价奇高,房价奇高的背后是一些不太正常的,比较奇怪的需求所导致的。 10 必须有一个彻底的财税改革 李稻葵认为,正是因为房地产市场存在着众多不正常现象,导致了房价的居高不下,要想解决房价的困局,必须依靠政府自上而下的改革。 李稻葵:对政府而言必须改革。 记者:你指什么? 李稻葵:就是要建立一个新的房地产的管理体制,这个新的体制是市场跟政府干预有机结合的机制。 记者:地方政府也很无奈,我现在财政收入就这么多,你还要我发展,还要我给大家把福利,把城市建设都做上来,钱从哪儿来? 李稻葵:对,所以问题的核心是要进行一个彻底的、全面的、系统的财税改革,地方政府不能被逼着去卖地,去靠卖地的收入搞经济发展,地方政府他正当的、合理的经济发展的资金需求,应该是从正当的、正常的,包括与中央政府分享的税收税源中来,这是问题的关键。 在李稻葵看来,只有从财税制度改革入手,彻底改变地方政府依靠卖地收入发展经济局面,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房价的问题。而目前推行的差别化房贷政策以及其他调控措施发挥的作用却相对有限。 记者:你一直说二套房、三套房的改革是治标不治本,别人会不会觉得你太悲观了?这还不够紧啊? 李稻葵:很简单,因为二套房、三套房的改革只是短期内控制了需求,只是短期的把需求方进行了收紧,这个东西没有改变百姓的预期,很多百姓说,房价还会涨,你这个政策不可坚持,地方政府的兴趣还是卖地,房价低了之后,地方政府肯定着急,这个预期是很合理的,这就是问题症结所在。缺的是什么?缺的是一个动手术的改革。 记者:你能简单描述一下,你理想中的动手术是什么样吗? 李稻葵:两件事,第一,地方财政的改革,不能要求地方政府动辄就要搞配套的资金,国家如果有什么事要地方政府做,直接给钱。第二个改革是什么?就是房地产本身,鼓励地方政府,允许地方政府去利用资本市场,去融资,拿了资金之后,然后拿出自己的土地进行开发,这个开发的房子产权归地方政府,不要马上拿出来卖,根据市场的原则,动员社会各界,动员网民来监督,怎么分配,分配给谁,以什么租金来分配,请社会公众监督。 记者:有一种声音说,只不过李博士让地方政府换了一种牟利的方式而已,有什么差别呢,都是从房地产挣钱? 李稻葵:完全不同,为什么?因为从卖地来牟利是短期行为,地今天卖很过瘾,一块地动辄十几亿、几十亿就拿回家了,干什么都可以,这是短期行为。任何政府,让我当政府官员,我也会这么干,我也有兴趣。但如果拿这个地到市场上融资,来开发土地,长期持有,行为就变了,它是个长期的管理的过程,它的这个地,它的这个房子,由地开发出来的房子,能不能够管得比较好,能不能够促进本地经济发展,能不能够通过政府控制的房子来吸引人才,来进入这个地区,这就考验地方政府长期的管理的基本功,也改变了地方政府的行为,从追求短期的经济增长,变成了追求长期的稳定的健康的发展。 记者:你一直说二套房、三套房的改革是治标不治本,别人会不会觉得你太悲观了?这还不够紧啊?
李稻葵:很简单,因为二套房、三套房的改革只是短期内控制了需求,只是短期的把需求方进行了收紧,这个东西没有改变百姓的预期,很多百姓说,房价还会涨,你这个政策不可坚持,地方政府的兴趣还是卖地,房价低了之后,地方政府肯定着急,这个预期是很合理的,这就是问题症结所在。缺的是什么?缺的是一个动手术的改革。
应该有所行动了吧 不知道是不是到头了。
市场变化莫测。
反正对老百姓只会有弊不会有利的。 怀念毛主席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