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柏 发表于 2010-11-10 20:21:07

从栗智被免职,看干部不作为的危害

栗智简历

  栗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乌昌党委书记、乌鲁木齐市委书记。

  男,汉族,1950年11月出生,安徽利辛人,中国共产党。1969年12月参加工作,1971年3月入党,在职研究生学历。

  曾任乌鲁木齐警备区消防营文书,尼勒克县粮食局门市部工人,自治区轻工厅供销公司干部、副科长,自治区经协办干部、协作服务公司副经理,自治区轻工原料基地开发公司酒花科科长,自治区轻工供销公司总经理助理、酒花科科长、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啤酒花股份公司总经理、董事长,自治区轻工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自治区轻工厅党组书记、副厅长,昌吉州党委副书记,博州党委书记。2005年1月任中共新疆昌吉州委书记。2006年11月任乌鲁木齐市委书记。2008年1月至今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昌党委书记,乌鲁木齐市委书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十二师党委第一书记、第一政委。

  是第十届、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栗智被免职了,是新疆自治区党委作出的,是中央同意的,是维稳的要求,是明智之举。从“7、5”打砸抢烧到“9、2”针扎事件,近两个月时间,事态没有根本遏制,反而变换了方式,改变了策略,死灰复燃,又造成了民众的新的恐慌,作为市委书记,地方上的一把手,显然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被免职是一种必然。表明,栗智在这个位置上已经不可能再有大的作为,这是与事态发展的要求不相符的。栗智不是没有做工作,每天也在忙碌,由于思路上的差异,未能釜底抽薪,实际上是处在了不作为状态。
    当一般大的群体事件的发生,不是偶然的,都与地方上的官员不作为有关,也可以说是因为不作为,才造成养痈为患。这在大的群体事件的发生,是易于看到问题的实质,而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干部的不作为,就非常隐性了,因为涉及的只是少数人,容易被疏忽。而往往这种疏忽对当事人来讲,是一种精神折磨。因为是个体,无以反抗,只能选择默默承受,意志薄弱的人,往往会出变异,精神失常等现象。现在街头上异态的人不少,不能说与当地的干部的不作为无关。
    可见,干部有作为不作为问题不是小事。
    大的来说,影响社会稳定,小的来说,影响公民的个人生活。
    在现在,我们的社会已经转型,要打造的是法制社会,细致的思想工作已经不见了,强调的是依法,这是一种进步。但在现实中法制的触角并没有伸向每个角落,思想观念并不是每个都得到转变,社会制度和设施也不是都得到配套,所以干部的有所作为更显得重要和不可缺少。
   然而,工作中又怎样来权衡干部工作的作为与不作为呢?
   遇事绕着走的,是一种不作为;对事情不认真调研的或以借口推托的是不作为;能力胜任的而实际上没有做好的是不作为;能现场解决的问题而敷衍塞责或推迟拖延的是不作为……不作为的表现可能说是千变万化、千奇百怪,而根子只有一条,就是没有真正体现科学发展观所要求的“人民的利益无小事”和“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事为民所办”的思想。
    为了人民的利益,既要反对乱作为,更要摒弃不作为。
    在我工作的一个城市,就有乡镇干部能作为而不作为的现象:有一所规划为校网布局重新调整合并的学校,因为某个别人的私己之心,党委决议竟在执行时被束之高阁,领导更换后也无人问津,出现的现象是:一方面是政府停止投入,硬件没有发展,教学设备没有更新,安全隐患不能排除,学生锐减,教师严重超编;而另一方面周边学校迅猛发展,教师力量严重不足,花钱外聘:形成极不协调的状况。
    家长对学校也没有了信心,正常的服务区学生招收不到,那些别的学校找各种理由不要的、外地的、农民工的、找不到路子的家子子女,只好退而求次。老师也没有了信心,什么先进、职称名额也失之交臂,人为的制造了隔膜。
    如此状况已经持续数年,现在仍然如故。
    治国很大程度上是治吏,不仅要治吏的贪,更要治吏的不作为,因为不作为会使民意凋闭、民心丧失,动摇执政党和国家的根本。

蒲城大郑 发表于 2010-11-10 20:37:12

更怕乱作为

滨江松 发表于 2010-11-14 07:39:18

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

风飘飘 发表于 2010-11-14 08:50:16

如有胡那气魄,将来可能能进政治局。

胡问 发表于 2010-11-15 20:13:11

现在不作为干部多,纪委也是这样!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从栗智被免职,看干部不作为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