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本山大叔“上帝给我的面子”
中国人的道德标准很高很华丽,包括我在内,受着古典文化思辨色彩的浸染太深,多数人在儒与道之间徘徊。这种徘徊有着生存的智慧,也有着现实的漠然,由此便产生公众道德观的华而不实。诸如“仇富”“仇官”就是这种规律的显现。究其根本来说,富与贫一样有着绝对的理由,官与民也有着绝对的现实差别,无可否认也无须否认的有“不平”现象。一味用“仇”的观点来看现象,不仅扭曲我们自身,而且给公众道德观产生久远影响,致使更多跟风者不假思索的得出结论:该杀!当然,作为任何一种观点都有自身修正的必要。其实,如同法律,完备的(即理智的)个人价值观超前的看待一个人,总归比事后纠正要更公平一些,当我们在极度不平衡且无限膨胀的心理支配下去评价世事时,很多人委屈的在口水之下躲藏,怀着胜利的奸邪的笑声似乎报复得一个弱者瞬间强大起来,而这也是在扼杀。所以,公正的理智的而不盲目的去看一个人及其财富和权利,透过某个细节运用自己的智慧揭示光华之下的灰色,或许让我们都能成为社会风气的改造者甚至创造者。
譬如:袁隆平。当传言他买豪车的时候,许多网友都给予原谅和支持。这很奇怪也并不奇怪。原因,这个人的成就,所运用智慧创造的让无数人无法正视的光环已经同样让我们不得不住口,任何对他的质疑都已经化为对自己知识、品格的不尊重。这样的人,可怕到极点,能让网友们闭嘴的人自然是可怕到极点的。而观袁大师的事实动作,与那些一般人物并无区别。那么事实上大家看到的,就是一个对自我观点的修正,这修正的标准极其之高,因为中国再无第二个袁隆平,被人知晓的袁隆平。
倘若拎起来看这件事,那即是:一个人通过自己的知识、道德、作风所赢得的社会财富和精神财富是被广大民众所能够接受的,而不必再受所谓的公众道德标准的严厉审查,但同时这个人的成就必须惠及每个人并众所周知。严格意义上说,这个标准之下,没人不死。
改革开放N年来,中国的新闻界唯独娱乐这块无限发展了。到此,已经形成一个不亚于欧美的严格商业体系。考察这个体系的最底端,不难看出,正是那些所谓的娱乐人。“艳照门”是个典型例子——没有任何一个娱乐记者嫌弃新闻做大了。
中国的慈善正遭受娱乐同样的命运,巴盖二位来中国,媒体造势运动发挥到极致。而这里的最大新闻点是:中国人的道德标准似乎已经到了审判财富良知的时候了。穷人太多,富人何可独善其身?拉出来晒晒,搞死个把,活动活动那受伤而脆弱的心灵。
认真来说,一部分中国富人的手上流淌着是同胞的血,他们不干净,这比地沟油更让人恶心。但要知道,财富的原始积累无一例外的都浸着弱者的血汗,无一例外的都是血淋淋的历史,自古皆是如此,这跟财富的特点有关,与拥有财富的人本身也有关。因此一时间,读书无用论悄然而起,这种理论深刻的反映了一些人面对卖血维持生命的呐喊。中国媒体不放过这个机会,给了大众一次公然拷问、揭露和报复的机会。呼拉拉,一时间,个个富人只能躲在舆论的狂风之下,作过街之鼠。
很多富人是不恨媒体的,他们恨巴盖没事找事。这便是中国富人的特点。再而后他们再依靠媒体传达着一种看上去很完美的观点:不是我们不慈善,不是我们不捐款,而是中国的体制不行。
诚然,我们的体制确实不行,地震捐款都能买豪车,还有什么事中国的官们不敢做。但我想,这不足成其理由。我认为,慈善的支撑点是社会责任,是对财富管理权认识,是个人道德观的裁量,而不是钱的去向问题。李连杰壹基金的困境反映了当前制度的缺失,但这并不能压制李及其基金勇往直前的勇气。同样是追求,对财富的追求与对价值的追求,后者意义更大,更应该付出自己更多的智慧,为中国的慈善事业贡献出自己的能力,而狂热的积累财富,而后消极的等着制度完善再去做慈善,这种不同态度就反映它是假慈善而非真慈善,只不过讨大众口水上的一个饶命而已。这种本质上可憎面貌比不慈善更令人无法容忍。然而,媒体出乎意外的不饶空头支票的同时,对这种消极观点给予了“体制党”无奈的放行。中国人在体制问题上真是没长脑袋了。
记得哪年网友力推一个老人上“感动中国”,结果没成功,网络上掀起轩然大波,公开质疑感动中国是否真正意义的感动,还是经济动作后广告的代名词。再往回看一眼那已经逝去的老人:靠捡拾破烂,卖钱,捐助贫困学生,数额是30多万元。我想这个老人从来也最终没想过走上“感动中国”金光闪烁的舞台,他就那么静静的做着,不图回报的做着,有良心的中国人都记得他佝偻的身躯,伟岸的身躯。同这老人相比,这些所谓的体制党商人不过是小丑,不过还是血淋淋的商人。
当然,我们说“上帝”有时候会犯点小错误,让一些只是更走运的人挑起财富的重压。他们在鲜血与精神的双重压力下,管理着永远只是流动的金钱。譬如赵大叔就说:“我能走到现在也算是上帝给我的面子,所以我更应该努力做慈善。”
这个认识很二义。一方面他认清这财富本不是他的,他也不可能在财富中获得永生,生命的价值不可能单纯依靠财富来体现,财富能给人的只是空虚又空虚的“运气”罢了。一方面他又认为这财富的来路很唯心,自己很偶然,忽略了个人努力和大众支持。于此,他的慈善更多的是满足自身对运气不确定性认识所产生的畏惧。
当然,我们说这已经够了。我所认为的慈善与个人之间,还是比较推崇李连杰模式,这个模式同样复制在赵本山身上,那就是:你自己可以享受自己的财富,买豪宅,享受私人直升飞机,晒天价日光浴,但同样你得分出你的一部分精力和成果用于满足社会公平要求,帮助更多的贫困人群,以获得精神上的超越。单就其个人意义来说,这是很无可非议的模式。个人财产是受法律保护的,慈善作为公益事业,更多的需要个人自我规范的自觉性,因此,在不能强加的前提下,要严格的把个人的生活与公益慈善分开。我们要从这两个角度看他们,媒体应更多的关注他们的社会性事务职责履行情况,而无须把过多笔墨关注私人生活。
下面就以赵大叔历年来的慈善事业成果作出本评论的结束:
昨天,著名表演艺术家赵本山对自己前天受邀担任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温暖大使”时公开承诺的“从2011年起,把个人所有商业演出的酬劳全部捐给红十字会。”
其实,赵本山搞慈善早就不是第一次了。前些年,他在青岛收养了10名孤儿,还捐款在家乡办教育。去年,他当选第四届“全国十大社会公益之星”,是当选的惟一文艺界人士。今年,他又为西南旱灾捐款260万元,为青海玉树地震捐款200万元,为甘肃舟曲泥石流灾害捐款103万元。今年中秋节当天,他还自掏腰包10多万元买了1300多盒月饼,来到本溪的玉树中学,与来自玉树灾区的600多名中学生共同过节,并用快乐的演出让孩子们过了一个充满笑声的节日,席间他说:“我以后每年都来学校和你们一起过中秋。”
(节选新闻地址:新华网http://finance.ifeng.com/money/wealth/star/20101025/2762746.shtml) 路过 这几年春晚上的本山大叔,一直遭到广大观众的非议,但却不能阻止他年年获奖,此乃央视一大怪现象,其实央视也知道本山大叔的小品并不怎样,但是没有办法,因为他们要靠本山大叔来压台,这不,今年的春晚,本山大叔又已被春晚剧组请去了... 笑笑而已!只要开心就好! 只能一笑而过,!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