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感(八)
1、都说中国历史悠久,都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而如今哪里也找不到一个没有商业阴影的纯粹文化元素了。往典籍里找,可孩子怎么能懂,这让我们再也无法直观的去跟他们说丁香到底是什么。2、用腐败去治理腐败,好比用抗生素去治病,用饥饿去减肥。
3、大国梦,其实是虚荣。古代皇帝所谓天朝才是真正的自尊自信。这区别在于不畏首畏尾,不害怕失去,没有利益权衡的主权意识才是大国的真正风格。苟且经济发展的得失荣辱,而让国民麻醉于财富,是熄灭。
4、国家有没有形象,有的。但这只是普通百姓的好感,在政治家,利益及其权衡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的出发点。也因如此,当你的商品得不到承认,或者只是定位于农村的小白菜的时候,你永远得不到一个城里人平等的利益和尊重。宣传片能激起的只有八国联军的恶毒邪念。
5、政治的本质是文化,逆文化而行的政治迟早会扭曲文化而最终还是要低头的。在中国,一党执政是正确的,放在外国便不好使。同样,北京应该是文化之都的定位,而上海则可以是经济中心。文化强调分歧,在政治大一统的前提下,相互之间的争执不是为了求同,而是为了求不同,社会才会活跃起来。一切向钱看的思想,只会抹杀关于文化的一切思考,同样也就没有民族的进步。
6、经济体制改革应该由下而上,从细。政治体制改革应当由上而下,从粗。
7、政府的报告,包括领导的讲话,都很长(我尚且没有能力去评价它的空和假。长空假是习近平副主席的评论),这长的一部分道理是力求全面,表示领导重视,一部分是因为避险:我讲到了,而且按照上面的意思讲的,有错误也是上面的错误。但到理解文件精神的时候,则必须被迫离开文本。于是,脱离文件的现象既非自愿,也非被迫。逐渐的,讲话是一套,怎么干还是一套。检验时候拿什么,还是拿文字去汇报。长期,报告与实际关系就不太紧密了。泛泛开来,关于文件,关于规划,关于批示,甚至关于法律就会架空。不只是纸质架空,中央政策及其执行力就会被架空,形成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特色。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早己司空见惯!
人治不如法制!
有章可循无空可钻方为正途!
回 2楼(风清扬) 的帖子
昨天还想到一个标题呢:从人治到治人,从法治到治法。写来写去,规避来规避去,结果弄出个四不象,狗屁不通,干脆不写。我们的精英不少,我们的法律不少,可是我们也有不少的失望。 有很多话是不能说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