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日
http://www.zy234.com/p_w_upload/Mon_1009/5_3489_1f40a96e610e16d.jpg这两个字,在一般人很容易理解:仇恨日本。但许多书上把它解释为:仇恨日本帝国主义。
这有一些区别。前面的范围显得比后面的范围广,既包含有对中国犯下不可饶恕罪行的历史,也包含有对当下日本一切否认历史,一切模糊历史,一切反华和一切存在于这个可怕民族灵魂中的暴虐、麻木和神经质。乃至整个这个民族和国家在中国人心中的彻底否定。
当下,我们所提倡的抵制日货是这种意识的实践行为。
国民的民族情结和爱国情感是与一个人存在与不存在无关的概念。之所以说它无关,是因为你的存在之前与之后这种概念都存在,并且决定你行为的特定性。国家和民族给予我们最大的归属感,这种归属感如同父母一样,是无法逃避的话题,并且受着最高系统的道德约束。站在某个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上,我们能做的最基本的人格就是去承认,不背叛。
什么叫背叛?最基本的也就是不承认。比如改国籍。一般,我们对能赚取比我们更多金钱的人,是持两种不同态度的。一种是认为他们有着过人的素质、过人的智慧,至少有着不同一般人的人格魅力的。另一种是认为他们都是道德欠缺,昧着良心的。事实上这两种人都存在。然而,更改国籍放在这个意义上,似乎就一律可以认为道德不好。至少,他们是不如不嫌家贫的狗的。何况,如果改了日本籍,更是认贼作父。
我们通常会认为,在抗日期间,那么多的汉奸是非常可鄙的。然而想想曹操的胸怀就可以知道,在那个时候,姑且不知道自己死于何方,一时妥协能换来至少家人平安,多数有些无奈的泪水。尚有可恨之人必有可怜的因素。而今,有钱人改国籍似乎就不像那么被动了。当然,基于什么心理我们不知道,有一点却可以肯定:他们咬咬牙不回头的背影便似乎准备断了自己的根。
这种恶劣的背叛,时下却被许多人追逐着。而从事这种背叛的,往往都是有说话权和公众影响力的。这时我们又不免说到媒体。这似乎更能证明立意的恶毒和没有灵魂。从某种意义上,媒体代表着国家信仰。他们却给叛徒们太多的宽恕,并且引导出了更多的叛徒。
比如说杨振宁。一个美国华裔科学家。许多人认为如果他不是美国籍自然是获得不了诺贝尔。但是对于个人来说,如果一个奖项相对对国家的背叛更重要,这人似乎也见着无可比拟的自私。中国,没有诺贝尔的历史,也只是因为那是意识形态上的差别。即使是因为我们没有那本事,这个重要吗?中国照样成为大国。
这些大而空的近似口号说多了也没有什么用。然而近日在网上居然还看到,此时,还有中国人去日本旅游,结果遭日本人的包围踢打。据说人数是1300旅游者的一半。
中国人确实有钱,但显然更为无耻。我不禁要为这些中国人鼓掌,进而也为日本人鼓掌。姑且不管打得对与不对。中国人是有勇气,无耻到无畏的地步,而日本也居然无畏到无耻的地步。在这个时候,去日本的,本来也就是找打。在这个时候,日本人动点手脚,本来也就不打算修复关系的。这两者的冲突,最可见的是,他们应当握握手,把中国人的脸贴上日本人的屁股,再谈判。
我现在倒不怎么关心他们的将来的命运,和国家如何对给这些勇敢的子民去擦屁股。我在畅想当时被打的状态。似乎650人,又回到当年的南京。
仇日,在我看来,确实很悲观。或许只是这些无钱的小民们自发的一些牢骚,而对于那些腰里带着花花绿绿钞票的中国人来说,世界大同,国际和谐才是他们认识的更大范围的意识形态。 希望南京的精神在中国蔓延!
因为南京人很少买日本货,南京也很少有日企业! 顶一个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