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叶红 发表于 2010-9-30 13:13:00

“挟尸要价”真相在哪里

8月18日,中国新闻摄影“金镜头”年度新闻图片评选活动颁奖典礼在青岛举行。由张轶拍摄的《挟尸要价》以全票赢得了本年度最佳新闻照片奖。
这个定格的镜头,再次唤醒了大家对2009年10月24日湖北荆州长江大学学生结人梯救人的记忆。
当天,同为大一学生的何东旭、方招、陈及时为救溺水儿童牺牲。而打捞公司面对同学们的“跪求”不为所动,一共收取了3.6万元捞尸费。
2009年11月3日,《华商报》在A16版发表长篇深度报道《3.6万天价捞尸费背后的垄断黑幕》并配发此照片,引起轩然大波。不少网友认为挟尸要价的行为已突破了社会道德的底线。
这已经不是《挟尸要价》第一次获奖了。此前该照片分别获得“2009中国瞬间中国新闻摄影大赛(第三届)”一等奖与2010全国摄影艺术展览记录类银奖。
青岛颁奖典礼的第二天,长江大学党委宣传部长李玉泉即表示,照片《挟尸要价》被误读,建议组委会和评委会撤销该照片的获奖资格。
李玉泉在博文中称,(事发当天)下午,长江大学的15名学生在长江宝塔湾河段救起两名少年,三名大学生被江水吞噬。众多媒体云集荆州,争相报道英雄的事迹,但也有的媒体“另辟蹊径”,他们的到来是“为了寻找英雄背后不该发生的”事件,甚至误读照片,制造假新闻,《挟尸要价》就是其中最明显的一例。
他认为,在打捞过程中,两条船共同作业,捞到后要迅速地用绳子拴着手或脚,避免再次滑落水中。船太小,在深水处不容易把尸体捞上来,要牵引到岸边再捞起。着白色衬衫者手牵尸体挥舞手臂是指挥岸上的人们配合将尸体打捞上岸。但照片误读的结果使“牵尸靠岸”在《华商报》的报道中变成了“牵尸谈价”。他说,《华商报》对照片的误读误导了全国大众,引来各种媒体口诛笔伐,甚至咒骂“荆州人”的“冷血”,并引起人们对这个社会或人性的“失望”。
而早在2009年11月16日,李玉泉就在自己的博客上以《“牵尸谈价”:不能不说的事实真相》为题对此幅照片提出过相同的质疑。在《挟尸要价》照片获得全国摄影艺术展银质奖之后,长江大学宣传部也向该评委会发出了“公开信”。

确凿的回应
拍摄《挟尸要价》时,张轶还是《江汉商报》的摄影记者,但今年春节前,他从该报辞职,现任职于湖南一家报社。
他告诉记者,照片在去年底经过了公示,组委会与评委会在接到相关的所谓举报后已经进行了调查,现在既然能够把奖发给他,说明组委会与评委会已经认可了相关事实。
而“金镜头”奖的两位评委——《京华时报》的图片总监骆永红、《人民日报》摄影部主任李舸均表示,如果李玉泉要质疑照片真实性,就必须有确凿的证据。在对《挟尸要价》评审之前,评委会已经对图片拍摄过程以及真实性进行了调查,并未发现任何问题。
李舸坦言,此照片可以全票获奖有两个原因,第一照片很直观,表达清晰准确,十分具有冲击力;第二照片所拍摄的新闻事件本身就具有很强的震撼力,所以得到了评委会的一致认可。
《羊城晚报》图片总监颜长江认为,《挟尸要价》是真实而非PS的这一点没有疑问,有疑问的是照片的解读。
张轶在电话中对记者说:图片定格瞬间的画面是,捞尸者以校方答应的36000元捞尸费还没有全部到位为由“罢工”。一个叫王守海的捞尸者,把打捞上来的方招遗体用一条绳子绑住右手。用另一条带铁钩的绳子钩住T恤,久久将遗体横在水中,而不是拖到船上。当时岸上的同学们哭喊着抗议这样的行为,但王守海摆手不动。
在当地政府后来的调查中明确,打捞3具遗体,捞尸者分3次共收取了学校36000元现金。《华商报》等媒体将以上事实公开后,捞尸者才将收取的捞尸费全额退还给学校。“挟尸要价”始作俑者陈波,因为其行为构成敲诈勒索,被公安机关处治安拘留15天,并处1000元罚款。
拍到照片的张轶,因当时所在报社“只能做正面报道”,不让发,最后就提供给了《华商报》,署名“真真”。照片发表后,荆州一直在调查拍摄者的身份,所幸的是报社领导和同事都一直守口如瓶地保护他。年后,张轶主动辞职。在他离开后,当地黑社会仍放话,说如果他回去就卸他的腿。
张轶认为,《华商报》发表照片时,唯一的失误是把人名弄错了,照片中的老人应是王守海,而不是先前报道中的“陈某”。关于这一点,《华商报》在之后的报道中已经予以了及时的纠正。而《挟尸要价》参与“金镜头”角逐时,图片说明是另外写的,“准确无误”。
配发《挟尸要价》照片的特别报道作者——《华商报》记者郝建国也在博客上发表声明,对李玉泉的博文进行了驳斥。
他认为当时不在现场的长江大学宣传部长李玉泉,事隔近一年时间后,不顾英雄家属和长江大学数万师生的感受,突然冒出来为几个千夫所指、已经受到法律制裁的捞尸者鸣冤,称记者“误读照片,制造假新闻”,无疑是继“挟尸要价”事件之后的又一大丑闻。他表示,自己通过现场的长江大学学生、冬泳爱好者、目击者等多个信息源证实,捞尸者“挟尸要价”铁证如山。
8月20日晚,《潇湘晨报》记者拿到了张轶当时在现场拍摄的近百张图片。整套照片清晰显示,现场学生、老师、群众、打捞者的惊愕、慌忙、痛苦和淡定,在夕阳的余晖下一目了然。
这套照片中,有关引起广泛争议的白衣老者的图片共5张,包括这幅屡获大奖的照片。照片原始时间显示从2009年10月24日16点49分18秒始,至2009年10月24日16点50分57秒止,可以看出,白衣老者确实在跟岸上的人用手势交流。
争议声中,被照片印证的这99秒,拷问着所有参与者和围观者的人性。

寒风 发表于 2010-9-30 13:35:42

与没有道德的人,何谈道德底线
没有良好的道德评价体系,何谈公正的道德判断

媒体的命运是:在一个大的主旋律前提下,在一种商业刺激的目的下,在对公众欣赏口味的吸引下,继而在对事件本身的操纵下,制作自己的事业.它原就不是事件本身的单纯.
媒体的最终目的是操纵你的一切视听觉,直至你成为一俱走尸.

蒲城大郑 发表于 2010-9-30 14:17:28

事物都有两面性,就象老人摔倒沒人敢扶一样,"挟尸"的事一定少人再做了

风清扬 发表于 2010-9-30 14:30:55

有的人连道德都没有,何谈道德底线

志在千里 发表于 2010-9-30 17:25:30

是不是真好吗

志在千里 发表于 2010-9-30 17:27:23

可是真的吗

志在千里 发表于 2010-9-30 17:35:13

各位好,国庆长假大家怎么玩啊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挟尸要价”真相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