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钓鱼岛事件比较冷静的演绎
摘自炎黄出版公司《古今事件通考》体育场有人干架。
参与的有四个人:中国,日本,台湾,美国。目的是争夺一个篮球。篮球所有权归台湾。
基本的人物关系是:
A:中国和台湾是兄弟,但这兄弟之间不太友好。
B:日本和中国是仇人,现在的关系稍稍改善。
C:美国很强壮,日本和台湾都依附于他。中国也必须得到他的帮助。
D:美国并不想得到篮球。
E:美国有第三方的说话权。定义是,可以当放屁,但有代价。
F:美国最厉害(能量值:50000),中国其次(能量值40000),日本第三(能量值38000),台湾第四(30000)。
起势原因:球从中国脱手时,两只球相撞。一只是篮球,一只是日本的头。而此时日本精神不集中,正在动脑筋想如何把球占为己有。
现在的基本情况是:
A:球在日本手里。
B:日本说球是他的。中国说球是中国兄弟的。
C:而此前,为了玩球,中国提议暂不论球是谁的,先玩起来再说。
D:台湾说球是台湾的。
E:美国说,无论球是谁的,最好别打架。
F:中国很阴。说不清在怎么想。
延伸的情况:
A:此间,美国趁机捏了中国胳膊一下。中国喊痛。
B:而日本赶紧穿上厚实的运动服,防止被捏。美国反对,大家都赤膊,凭什么穿衣服。而矛盾未发生之前,中国给他的运动服裂了一个口子。不大,但漏光。
C:日本的运动服上印着中国制造。而且这是捐赠日本的球服。
D:中国想与台湾重修和好。
矛盾A:台湾是不够能力抢球的。但不抢日本是不会给的。
矛盾B:中国想抢。日本自然也不给,但台湾怕中国抢去又没的给。
矛盾C:美国是整日想搞中国。自然怂恿一切。包括中国兄弟台湾。
矛盾D:中国块头很大,搞日本是行的。但像姚明一样,有些慈眉善目了。远没有奥尼尔似的美国来得凶。所以,中国不想搞。
分析1:日本处理球的逻辑是:在谁的手上就是谁。但可以肯定的,球的所有权不在他。然而要想抢回球,就必须有制衡的手段。
分析2:台湾必须声明球归他,打起架帮个手,此外,最好呆着别动,找人替他出气。而无非2条路:
A:动用美国的影响力强制是日本放弃。
B:中国直接武力抢夺,前提是承诺球是台湾的。但很明显,台湾拿到球就认不认兄弟不得而知。闹分家由来已久。
分析3:对于中国来说,先扁倒日本,而后以球拉拢兄弟,孤立美国,是良策。但美国强壮,也不是植物人。
分析4:中国的策略似乎可以这样做:先吐口痰在日本身上。日本肯定受不了,会主动动手。中国再以最快的速度连同台湾的配合抢回篮球,共同抱在怀里,或者放在台湾手里,用来收买台湾之心。而后美国评理,出于强壮的理由,会认为日本先动手不对。至多,中国的胳膊给美国再捏几下,以示公平。但弊端在于,日本也不动手。而是也吐口痰怎么办?
分析5:中国的态度强硬。运用武力解决一切。但代价是,与日本拼斗耗体力、担心台湾铁心分家耗心力、美国会发火不单单是捏胳膊。
分析6:中国人不再捐赠运动服,不断索回。让他们耗时间自己去备。但显然,此间球依然在日本手里。而且自己也没球玩。
——————————————————
事实上,我们基于以上的讨论都可能忽略了一点:这球是中国故意砸过去的。原因是中国看出日本心思。目的就是让日本抢去。而吐一两口口痰只是一连串动作的前奏。而此前中国也看出美国捏胳膊的可能。
综合一下,那就是把是日本的目的公开,放到中国兄弟的平台上考虑。诸君有没有看到,日本的说法是:你的袖子已经抡起。 要是能将美国罚下,事情就好办多了。 二战时钓鱼岛被美国占领,后美国移交给日本而没有给台湾。
牛B,比喻非常恰到好处 各位不妨思考一下,假如你是旁观者,你应该如何解决这只篮球的问题。 政治家的事也到球场上来解决 呵呵,改天也来做个线性分析~~~~~~~~~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