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卫视“非诚勿扰”七宗罪
江苏卫视“非诚勿扰”七宗罪身为江苏人,深为“非诚”节目羞耻。此贴发到其它论坛上的时候,有人说你不是其它电视台的,好像只有同行相轻,才看不惯江苏卫视的作为。身边的很多江苏人,都对江苏台的节目,深为厌恶。在单位的内网上,许多江苏同行,都对江苏卫视的庸俗与丑陋表示极度的反感。记得当时还把同仁们的对江苏卫视的意见,寄给电视台,但江苏卫视依然如故,实在有愧于江苏的英名。
江苏卫视“非诚勿扰”七宗罪
闫凤娇、马诺的艳照门甚嚣尘上,极大地败坏了社会风气。在社会舆论把批评的矛头对准这些当事人的时候,江苏卫视却似乎纹丝不动,依然死守着这种不良信息的源头“非诚勿扰”节目沾沾自喜,陶醉在万人瞩目的轰动效应,享受着利用低俗信息攫取极大的经济利益的快感中。
5月23日《新闻联播》里有一则信息令人注目。它以专题的方式,表扬了四川广电的节目导向,其中提到四川广电系统节目,不以低俗的娱乐节目,制造轰动话题。
在当前艳照门愈演愈烈的情况下,《新闻联播》播出这样的节目,其潜在的意义不容低估。
可见预见到不久的将来,江苏卫视兜售不良信息“非诚勿扰”节目将会寿终正寝,终止它的这一场激发了恶俗情绪的闹剧。
在“非诚勿诚”终结之前,有必要揭示出它“七宗罪”。
一、祭起色诱,吸引眼球。
“非诚勿扰”节目,打着招亲的幌子,其潜台词令人寻味。
鲁迅说过,所谓婚礼,就是性交的广告。
按照这样的逻辑,我们可以说,这种招亲的节目,潜台词就是以性为色诱的招牌。
节目里,女嘉宾鱼贯而入,一字排开,她们笑靥可人,风情万钟,表面上看,似同一个正常的娱乐节目,但后面的潜台词,无一不通向“性”这样的敏感话题。她们能选择夫婿,希望出嫁,希望结婚,按照鲁迅先生的那句精辟的哲语来判断吧。
正是因为“招亲”背后蕴藏着的特殊含义,才使这个节目受到人们的关注,引起纷繁的话题。而同样,也正是因为有着这样的背景,才使得这里的女嘉宾鱼龙混杂。闫凤娇的不雅照,直接把女人的生理器官予以展示,倒很好地说明了,“非诚勿诚”节目正是利用了女性的这种生理本质,进行包装与诱惑。
二、缺乏平等,走向异化。
婚恋节目,前些年看到胡瓜哥主持过的节目播放过,东方卫视也举办过,但那些节目里尚不至于像江苏卫视这样低俗。
关键原因,是“非诚勿诚”里设定了女嘉宾,众女当关,万夫莫开。而求偶的男生们则像是过关斩将一般,蜂拥而至,却遭遇女人们的机关枪般密集的狙击。
由于节目设定了如此这般程序,导致女嘉宾们高高在上,对前来攻城的男生们肆意污辱,大开杀戒,男人们刹羽而归,血流满地,而这正是节目沾沾自喜的看点之一。
把才艺表演中的这种过关法,引入到爱情选择中来,那么,我们都懂的爱情中的相互平等与尊重何从体现?
而正是选择权掌握在女嘉宾手中,按照“绝对的权力产生绝对的腐败”的理论,这些女嘉宾完美地抓住了这一权力的机遇,违背了爱情相互尊重的原则,肆意地展现自己的个性,表演自己的魅力,凸现自己的魅力,本来是一出相亲节目,却推出了明星一样的女嘉宾,这不是冒天下之大滑稽么?
我们要记住,爱情永远不是一种宰杀出来的温柔。
三、缺乏诚信,欺骗观众。
打着“非诚勿诚”的节目本身,就很难称得上诚信。
试问,台上的女嘉宾,有几个是真心诚意来寻找自己的另一半的?
她们为了使自己得到更长时间的炒作自己的机会,一定会坚持着呆在嘉宾席上。
这意味着她们即使遇到心仪的对象,也会采取否决权,因为他们到舞台上的目的,并不是为了爱情,而是为了炒作自我。
这就形成一个怪圈,女嘉宾为了一已私利,必须否定男方,这样才能保护住自己的席位。
所以,女嘉宾们众口一词的“灭灯”,成了她们的不约而同的选择。
这样的节目,还有多么诚信可言?
当然也有女嘉宾表演累了,做秀乏了,会选择一个男人离开,但是,从目前透露的情况来看,牵手下台,也不意味着爱情的成功,仅仅是做秀的暂时性结尾。
因此,打着“非诚勿诚”招牌的节目本身,从节目的内在逻辑上,就是缺乏诚信的。
四、纵容无耻,格调低下。
爱情观其实是人类的价值观的一种集中折射。
看看“非诚勿诚”里宣扬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爱情观?
在这里人欲横流,金钱闪烁,相应的出现了女嘉宾公然不讳地宣扬“非大款不嫁”、“非宝马车不坐”,在女嘉宾面前,人倒是次要的,金钱却成为首要选择。
投其所好,男骑士们也深谙这些女嘉宾潜伏着的心思,在推销自己的时候,无一不是祭起自己的高额的收入,自己富可敌国的财富,在这幅金钱的诱惑图景面前,男骑士们相信足可以攻下女人们的内心堡垒。
作为一台娱乐节目,编导与主持人有责任对节目倡导的社会导向进行一定的扶正,但“非诚勿诚”节目对此放任自流,听任即使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也很少听到的对金钱的赤裸裸的觊觎与贪婪,招摇在屏幕上,导致了“非诚勿诚”节目,打造了一个个“拜金女”、“艳照女”等金钱与美色为核心的时代怪物。
还有哪家电视台制造过这些扭曲的所谓明星?难道江苏卫视“非诚勿诚”能辞其咎吗?
五、违背爱情,倡导杯水
爱情的产生,能在大庭广众之下,通过几句对对碰,就可以产生吗?
看看“非诚勿诚”里的爱情模式,符合爱情规律吗?
非也。
这种一个晚上,数男攻关,群女应招的模式,恰恰不是爱情里固有的本义,而我们在夜总会里,却见到这种速配式的一夜风流是如此这般的。
“非诚勿诚”里,并不给予更多男女们接触与交流的机会,而是移用了“小姐应招”模式,在短时间内,让男女放闸交汇,提供机会,让他们一拍即合。
可是我们要说,夜总会里的“速配式”的一拍即合,那是性的交易,真正的爱情,是不可能如此产生的。
正是因为“非诚勿诚”节目引用了这种“速配式”的夜总会模式,所以才导致了众多缺乏诚信的、显然从事过特殊职业的女人的加盟。
正是由于“非诚勿诚”节目本身设置上的缺陷,使一些特殊职业的女士们,看到了这个节目的相似性,从而把“非诚勿诚”节目,变成了“夜总会”。
所以“非诚勿诚”糟蹋了爱情,让爱情成为流水线上的一种拉皮条。其副作用立刻显现出来了。
闫凤娇不雅照的曝光,固然有其偶然性,但为什么这种肮脏的事,会集中到“非诚勿诚”里?
恰恰说明了“非诚勿诚”节目的内在缺陷,招徕了群魔乱舞。
六、污辱人格,制造恶趣
主持人孟非有其机智性与灵活性,但他有时候会失控,言语失当。
如对攻城男骑士,他不是采取一种工稳的立场,而是进行有意导向的提示,如对某男生会说:“你会让天下的主持人都疯的。”
这种赤裸裸地进行对对方的人格的污辱,进行某种暗示,固然会制造着现场的搞笑的气氛,但无形上,却让节目,成为一种恶趣的展览,也导致节目格调不高。
孟非的主持能力,明显的存在着出语或重或轻、拿捏不稳的现象,幸好男骑士们的态度都出奇的好,没有对孟非现场给予的难堪表示不满。但作为主持人,在诱导女嘉宾的导向,显然是不适合的。
在闫凤娇最后一次出场的节目里,众女嘉宾为一个白白胖胖的男骑士取了“包子哥”的绰号。这种称谓,显然含有贬义色彩。即使爱情没有成功,也没有必要进行这种对对方人格的暗示性的指责——这种指责里显然意味着那男生缺乏男性风格,而这对男人来说可以说是致命的。
这位包子哥选择了闫凤娇,当时闫楚楚可怜地看着他,眼光着含着怜悯,这个目光令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至少这时她的神情是柔弱的。
但下面闫凤娇的表现与孟非的推波助澜,便让人大跌眼镜了。
孟非在一开始的时候,就以调侃的口气,让包子哥选择其貌不扬的博士女“许贺”,并大失水准地开起了一个过火的玩笑,说他们两人“很有夫妻相”。其实他的潜台词是明显的,就是包子哥与闫凤娇是不般配的,而只有许贺这般的其貌不扬的女嘉宾,才与他相匹敌。
孟非在这里公然对男女嘉宾的容貌进行意在言外的污辱,同时,也有效地为闫凤娇解了围,让她可以逃脱掉男人的包围圈,重新稳占到嘉宾席上,为娱乐节目的收视率继续捞取资本。
这种恶俗的主持人,就是凭着他的过火的失控的恶俗导向,而引起了节目的恶俗的轰动。就像脑黄金的广告一般,它无疑是恶俗的,但就是这种恶俗,让广告获得了“我是流氓我怕谁”的眼球效应。
七、远离文化,延展低俗
近年来,江苏卫视在影视制作上,不如山东(《闯关东》是山东拍摄的吧),在文化节目开拓上,不如浙江(浙江制造的一些专题片,如南极行,都很有大家风范),而专在低俗的娱乐节目中上苦苦挣扎,为此不惜高薪聘用一些南腔北调的主持人,来制造热点。前几年,陈怡与另一位后来发生车祸的男主持人在台上“老公老婆”肉麻地叫嚣个不停,终因另一主持人的逝去而终止了恶俗。之后男扮女装的南京媳妇也闹腾了一气,这一次,江苏卫视终于找到了相亲节目这个热点,使电视台本质的恶俗趣味找到了一个完美的出口。
看看“非诚勿诚”这样的节目,我们能相信这是一个文化大省的娱乐产品吗?我们能相信江苏是一个人文荟萃、各项经济文化指标在全国首当其冲的发达省份吗?
不能。
南京的那个性淫乱的教授,已经为江苏人抹了黑,而“非诚勿诚”节目,则可以说是娱乐节目里的“淫乱发源地”。从某种意义上讲,把性与爱作为做节目的核心之秀,必然导致节目的庸俗与失控。
“非诚勿诚”节目,应该是它倒掉、还荧屏一片干净的蓝天的时候了。 欲加之罪,何患无词 赚钱才是硬道理! 收视率最重要。 广告最火! 我还是喜欢看的 很精辟! 任何事物有利就有弊。不管怎么说江苏卫视收视率还是搞上去了。我也挺喜欢看这档节目。。 从没当这个是相亲节目 一直当娱乐节目来看 引用第9楼棉花糖于2010-08-23 10:43发表的:
从没当这个是相亲节目 一直当娱乐节目来看 http://www.zy234.com/images/back.gif
有时看过后觉得很搞笑,所以才喜欢看。
回 10楼(枞阳洗墨池) 的帖子
你好像不在广电局里面局 喜欢看就看,不喜欢看就不看。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