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谿存稿》序 何文宝
本帖最后由 钱奕珠(桑榆) 于 2025-3-21 19:06 编辑《桐谿存稿》序
时维盛夏,序属初临。余幸得同里耆宿钱奕珠先生青眼有加,嘱余为钱如京《桐谿存稿》校注本作序。先生乃吴越武肃王之后裔,枞阳谱学之翘楚也。今岁继校注《柳谿遗稿》之后,又倾心于先贤遗墨之整理。余自忖才疏学浅,惶恐再三,然先生执意甚坚,余亦不敢辞,遂勉力承命。 奕珠先生长余四岁,早年投笔从戎,退休之后,潜心于钱氏文脉。于武肃遗风中考镜源流,于田间典籍中钩沉索隐。先生以考订枞阳钱氏宗谱、弘扬乡邦文化为志业,积年累月,著述盈箱。其考据之精审,情怀之炽烈,堪称当代乡邦文献守护之楷模。 钱如京,皖中名宦也。年仅廿五,便登进士第,历弘治、正德、嘉靖三朝,宦海浮沉三十九载,自百里之宰至三品大员,功业彪炳,名垂桑梓,实为枞阳钱氏八百年间之魁首。今观《桐谿存稿》残卷,虽吉光片羽,然字里行间,政见卓然,诗文中自见庙堂风骨、江湖襟怀。其普惠天下之宏愿,勤政安民之践行,至今读来,仍熠熠生辉,垂宪千秋。 钱氏奏疏,尤见风骨,载录诸多不畏权贵、解民倒悬之佳话。昔巡按河北清河,于案牍积尘间勘得权贵夺田重赋之弊,与夏言、华钥等连章上奏,终蠲免赋银一万三千余两。百姓感戴,立生祠以祀。后迁转贵阳,夜泊故地,父老闻讯环舟跪拜,求撰《五公祠碑记》。翌晨启程,钱如京但饮浊醪一樽,拒金帛而别。清风两袖,今已镌入燕赵廉吏长廊,更铸铜像于桐城六尺巷,与张英六尺巷佳话交相辉映。其治两广边事,尤显经世韬略。时土司互戕,边陲不靖,群僚多主征剿。钱如京独奏曰:“兵戈既戕民命,更添宿怨,非长治之策。”乃以绥靖为怀:抚其顺者,黜其逆者,许其自新。终不动干戈而定乱局,边民额手称庆。至若嘉靖大饥,其《安民救灾疏》字字泣血,请求发内帑、召商贾,筹银数十万赈济六郡,活民百万,时人尊之如万家生佛。 观其诗章,雄浑处可见剑气凌霄:“日暮倚云看雁字,夜深弹剑吐龙光”;婉约时能闻赤子衷肠:“山石不随陈迹腐,溪流犹带杀声传”。尤值称道者,《送衍圣公东归》一诗,以“谨率宗人守臣职”相勖,二十年后竟成预言——衍圣公冷遇权相严嵩,或即受此诗余韵所染。其政治远见,实非寻常文士可及。钱如京尝自况“广种心田更乐天”,纵览其生平:居庙堂则忧民,处江湖则忧君;临危局而能持重,遇权贵而不折腰。诗文中“义、仁、孝”三德兼备,政事上“清、慎、勤”三字当先,诚为士林圭臬。 今安庆钱牌楼巍然屹立,清河廉吏铜像生辉,足证民心如镜,青史有凭。奕珠先生此番重光先贤遗墨,于文献传承功德无量。深信此编问世,必若春溪润物,泽被学林。昔人云:“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钱如京三不朽兼备,今得遗稿重刊,恰似月印千江,必将照见后来者前行之路。 邑后学何文宝敬书于海口市琼山区,时二○二四年十月二十六日。
作者简介: 何文宝,安徽枞阳县人,一九八二年一月毕业于安庆师范学院中文系,先后任教于枞阳县麒麟中学、会宫中学、枞阳中学、振阳公学。现随子长住海口市琼山区。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