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讯: 明刑部尚书钱如京著《桐谿存稿》出版
本帖最后由 钱奕珠(桑榆) 于 2025-3-16 09:40 编辑书讯:明刑部尚书钱如京著《桐谿存稿》出版
在众多朋友的热情支持与帮助下,筹划已久的明刑部尚书钱如京著《桐谿存稿》,终于如期付印,发送到家了!
《桐谿存稿》,为明刑部尚书钱如京著。原书共四卷四册,卷一诗,卷二文,卷三奏疏,卷四书札。
《桐谿存稿》在钱如京身后十二年即嘉靖乙卯(一五五五年),由子孙汇编,刊行于世。该书
作为古典文献刻本,现藏于南京市图书馆。
《桐谿存稿》前诗后文,有诗八十七首,补遗佚诗十一首,计诗共九十八首,序十一,记四,墓志铭四,说二,传一,跋一,奏疏二十四,书简三十六,祭文十三。书后刘炯为跋。 新编附录六篇: 附录一:补遗《龙眠风雅》巻二 诗十一首。附录二:时人赠钱如京诗五首。附录三:《柏氏宗谱序》(钱如京)《五公祠碑记》(钱如京)《五公祠碑记》(赵廷瑞)。附录四:《钱如京传集》(陈靖搜集整理)。附录五:诰敕(康熙乙亥《吴越钱氏四修流光宗谱》)。附录六:《今日安庆钱牌楼》(钱奕珠)。全书七万五千字,一百六十页。
看到眼前一册册墨迹喷香的新书,此时此刻,我内心非常激动!我要特别感谢安徽庐阳钱镠文化研究会,感谢研究会执行会长钱玛福,感谢合肥熙宇文化传媒有限公司钱志刚等先生给予的热情赞助!感谢枞阳家谱馆馆长陈靖等诸位先生,在书稿整理过程中给予的重要帮助!
这本书的整理出版,旨在弘扬安徽历史名人文化,传𠄘先贤的优秀思想品德,汲取营养,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时期,更好服务于社会和人民群众事业。
希望本书能得到大家的喜欢,并多多给予指正。
钱奕珠
2025.3.16于枞阳旗山花苑
联系电话:13053275938
清初“诗史大家”钱澄之——以诗为史,见证时代风云钱奕珠2025.2.11 清初诗人、学者钱澄之(1612—1693),原名秉镫,字幼光,号田间,安徽桐城(今枞阳县麦园庄)人,是明末清初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他一生坎坷,却以笔为剑,以诗为史,记录了明清易代之际的风云变幻,成为清初诗坛上一位不可多得的“诗史大家”。 一.早年经历:聪颖少年的文学启蒙 钱澄之出生于一个治易世家,自幼聪颖过人。七岁时,他便能撰写文章,十六岁在县试中名列第四,十七岁便参与当地的文社活动,逐渐崭露头角。他受祖辈和父辈的影响,对科举八股文不感兴趣,而是专注于研读《诗经》《左传》等经典古籍,为日后的文学创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抗清斗争:以笔为剑,书写壮烈史诗 崇祯末年,社会动荡不安,钱澄之积极参与抗清斗争。他与方以智等人组织云龙社,与东林党遥相呼应,共同对抗马士英、阮大铖等权奸。福王在南京称帝后,马士英、阮大铖当权,大肆迫害东林党和复社人士。钱澄之被迫逃亡至武水,福王朝廷覆灭后,他与友人起兵抗清,但不幸兵败震泽。他的夫人、次子和幼女皆在战乱中殉难,钱澄之只能与长子逃往闽南。在闽南,钱澄之先后在唐王朱聿键和桂王朱由榔的政权中任职。1650年,他在永历帝亲自主持的殿试中名列第二,被授予翰林院庶吉士。然而,由于他性格刚直,敢于直言时弊,最终遭到排挤,被迫离开朝廷。此后,他身着僧服,辗转回到故乡,隐居田园,专心著书立说。 三.隐居著书:笔耕不辍,传承文化薪火 回到故乡后,钱澄之筑屋田间,自号“田间居士”,开始了长达数十年的隐居生活。他一生著述丰富,传世的诗文作品达二百四十七万余字,诗歌三千四百余首。他的主要著作包括《田间易学》《田间诗学》《庄屈合诂》《藏山阁集》《田间诗集》《田间文集》《所知录》等。这些作品不仅在文学上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更因其真实记录了南明抗清斗争的历史,成为研究这一时期的重要史料。四.诗歌创作:以诗为史,见证时代风云 钱澄之的诗歌创作大致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作品多取材于明末清初的政治大事,反映了南明政权的兴亡和反清斗争的悲壮历程,具有明显的史诗特点。例如,《三吴兵起纪事答友人问》记录了他在吴江起兵抗清的前因后果,以及兵败后妻子儿女被迫投水身亡的悲痛;《悲愤诗》则记述了抗清义师的失败和亲友的壮烈牺牲,痛斥了南明朝廷内部的腐败和无能。后期作品则多取材于隐居乡间的生活,但依然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他的诗歌风格继承了陶渊明、白居易等诗人的传统,同时博采众家之长,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例如,《获稻词》反映了清初农民的苦难和官府的剥削;《南海竹枝词》《闽江竹枝词》则记录了当地的风俗民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 五.与历史上的“诗史”诗人:独特的价值与贡献 钱澄之的“诗史”作品与历史上其他著名诗人的“诗史”作品相比,具有独特的价值和特点。杜甫的诗歌被称为“诗史”,在于其真实记录了安史之乱期间的社会现实,展现了战争对普通百姓生活的巨大冲击。而钱澄之的诗歌则更多地记录了南明反清斗争的宏大场面和英雄人物的牺牲精神。他的作品以实录的严谨态度,留存了大量南明抗清的历史细节,展现了那个时代的民族气节和社会现实。 六.总结:诗史大家,文化传承的典范 钱澄之作为清初“诗史大家”,其诗歌作品不仅在艺术上具有极高的成就,更因其真实记录了南明反清斗争的历史,成为研究这一时期的重要史料。他的作品与杜甫等历史上著名诗人的“诗史”相比,具有独特的价值和特点,展现了那个时代的民族气节和社会现实。钱澄之的一生,是抗争的一生,也是传承文化的一生。他的诗歌不仅是文学创作,更是历史的见证,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