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航 发表于 2024-10-26 04:16:57

从枞阳挖掘的陶瓦片中发现《史记》有明显记载错误

本帖最后由 渡航 于 2024-10-26 04:48 编辑

从枞阳挖掘的陶瓦片中发现《史记》有明显记载错误学术指导:周宏兴教授
    小时候,我在石溪黄精园一带偶尔捡到的瓦片、陶片、砖头有人物雕像,隔壁许嗣繁老先生说,尧舜时候的,一块破瓦片都是好的,哪像现在。并教我认识了尧、舜、禹等古代人物像。前些年,我在嘉庆《庐州府志》中看到杨子芳撰的《巢伯论》一文,其中写道“难桀居巢,始制陶瓦,变茅茨之旧,遂与羽山之城并利,赖于千古。”他的论述中,夏桀“始制陶瓦”,有可能是将房屋盖瓦进行平民化推广,而非制瓦始于夏桀,因为史料上有“尧帝瓦兆”的记载。
    近日,笔者在枞阳县项铺镇“远庄台城遗址”中,发现了陶瓦残片。其中瓦有三种,从厚度上分,约有9mm ,10mm,14mm。从泥质材料上分,有渌泥瓦和青泥瓦。从瓦片留有麻布痕迹来看,一厘米长度有7-8根经纱。
       目前发现最早使用青泥砖,是辰放氏墎,卷须氏墎砖用的是渌泥,还有白泥砖及红砖。瓦究竟始于什么年代,一直不好判断。 一、瓦的制作早于尧帝时期    远庄台城遗址中,有渌泥、青泥、黄泥陶瓦残片,经简单打磨,并刻有文字图案。《说文》对“渌”字解释为青黄色。
【发现一】瓦兆。雕有“陶唐”二字人物像,材料为渌泥瓦片,厚度10mm,瓦衬麻布为每一厘米7根经纱。
瓦兆,古人主要用来占卜用的,判断凶吉。如同今天的人们玩硬币翻转游戏一样。 【发现二】瓦兆。帝喾像。材料为黄泥陶片。
【发现三】瓦兆。帝喾、尧帝像。材料为渌泥瓦片。
【发现四】瓦兆。未知名,材料为白泥陶片。厚度10mm,瓦衬麻布为每一厘米7根经纱。
   从阳面“⊥”、“=”符号来看,应该是尧帝时货币,尧帝刀币就有这种符号。
    【结论】渌泥瓦的制作早于尧帝时期,呈现了当时的麻布纺织技术和服装用料。多种类型瓦片的发现,说明此城中的宫室经过多次翻修或扩建。据明代赵釴《古今原始》记载,筑城始于高阳氏。多个有雕刻陶瓦片的发现,反映了古人对废物充分利用和资源的珍惜。从另一角度来看,那里资源还是有限的。
二、与高阳氏有关的遗物发现    《史记·五帝本纪》:“帝颛顼高阳者,黄帝之孙而昌意之子也”。我原以为太史公记载是准确的,结果与发现的遗物与记载有明显的不符,纠结了好久。【发现五】瓦兆。“若”字人物像,材料为双面泥,内为黄泥、外为灰泥陶片。
【发现六】“泉”字纹砖雕。材料为青泥,上面有烟碳残留。
   遗物顶面为“泉”字纹。阳面雕有乾荒头像、左侧面雕为高阳氏头像、右侧面为帝喾像,阴面比较模糊,疑为枢字。泉为这一支系标志,用谱上的话说,这些人物都是泉的房支下,枢母后人。
【发现七】乾荒人物像。材料为岩石粉烧制。


    阳面为乾字组成人物像,阴面破损。史料上对乾荒氏相貌的描述:擢首、谨耳、人面、豕喙。翻译为:昂着头,小耳朵,长着人相,猪嘴巴。 【发现八】高阳氏遗物。材料为铁矿石,经过高温处理后,进行雕刻。
    遗物面像为高阳氏图像,左眼有一个“室”字,右眼呈“泉”字图像。阴面为“若”字,读为“若泉”或读“若水”,似乎显得勉强。结合“泉”字纹砖雕,再从“室”字看来,“泉”或“水”应该为宫室名称,“若”为宫室主人,说明上面陶片的“若”字人物像,说明“若”有其人。“颛顼生于若水”,只能解释为:颛顼生于若居住的水(泉)室。史书有称乾荒娶河女蜀山氏生颛顼高阳氏。 【发现九】颛顼世系人物图像。高宽:7.5×8cm,材料为黄泥制坯烧制而成。

   遗物阴面为“公孙”二字构成人物像。黄帝有熊氏,名公孙。侧转像为“累”字构成人物像,黄帝元妃嫘祖。阳面为“昌意”二字构成人物像。昌意为黄帝与嫘祖儿子。

    阳面逆转90º像为“乾荒”二字构成。《说文》“乾。上出也。荒。蕪也”。阳面逆转180º像为“若”字构成。《说文》“若。擇菜也”。乾荒氏元妃若女。

   阳面逆转360º像为“高阳”二字构成。侧转为“胜奔”构成人物像。高阳氏元妃胜奔。   史书有争论的是:一说昌意妃女枢,另一说乾荒妃是女枢河女。综合以上图片来看,乾荒妃为若,或解读若水称河女,昌意妃为女枢。
   综上所述,黄帝与妃累祖生子昌意,昌意与妃女枢生子乾荒,乾荒氏与妃若女生子高阳,高阳氏元妃妃胜奔氏。根据《竹书纪年》、《路史》、《通鉴》、《山海经》等多部史料记载。高阳氏为乾荒儿子,昌意孙子,黄帝曾孙子,这与发现的遗物是一致的。而《史记》将高阳氏记为昌意儿子,黄帝孙子,这一记载,明显是错误的。
【资料参考】《竹书纪年》“七十七年,昌意降居若水,产帝乾荒,一百年地裂,帝陟。(帝王之崩,皆曰陟)”《路史》:“元妃西陵氏曰傫祖,生昌意、玄嚣、龙苗。昌意就德逊居若水,有子三人:长曰乾荒,次安,季悃。乾荒生帝颛顼,是为高阳氏”。《路史》:“颛顼祖曰昌意,生帝乾荒,擢首而谨耳。”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从枞阳挖掘的陶瓦片中发现《史记》有明显记载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