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航 发表于 2023-8-26 22:54:11

枞阳发现铁的开发与利用不迟于伏羲时代的证据

本帖最后由 渡航 于 2023-8-26 22:57 编辑

枞阳发现铁的开发与利用不迟于伏羲时代的证据学术指导/周宏兴教授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告诉我们,人类历史是由初级向高级发展的渐进过程。人类文明史是一部从认识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有目的实践创新的过程史。有巢氏构木为巢,使人类不受野兽侵害。燧人氏火的利用,使人类不再茹毛饮血。不仅如此,燧人氏时代,给动植物命名,炮制食物等等,“范金合土,刻石绣纹”金属开发与冶炼已经开始。   现代的人们在研究金、铜的历史时,忽略了铁的开采与利用,甚至误认为铜比铁开发的早。《禹贡》:“扬州,厥贡维金三品”。《诗经》:“憬彼淮夷,来献其琛,元龟象齿,大赂南金”。这里“金”不能单独解释为“铜”也包含其它金属。古代江淮流域就有“金、镠、铁、锡、铅、银”等金属开采与冶炼。我国铁的开采和利用是世界上最早的。宋朝吴仁杰撰《两汉刊误补遗·卷八》:“铁器。自大宛以西至安息国,不知铸铁器,及汉使亡,卒降,教铸作它兵器,得汉黄白金,辄以为器,不用为币”。说明在汉朝时,其它国家铁器铸造技术来源于我国。笔者在收集整理古人遗物,发现铁的利用不晚于伏羲时代。下面选择部分遗物作以简要分析,欢迎大家指正。
一、铁矿石制作的原始工具    亿万前浮山火山爆发,形成了含有多种矿物质的火山地貌。有丹砂、铜、锡、铁、铅、矾、石灰岩等元素。早期人类使用地表上的矿岩石作为生产和生活用具,铁矿石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种。A、铁矿石制的工具。发现地:项铺镇石溪。【简述】以上图片可以看出,原始铁矿石制的工具,从颜色上看有淡黄色、褐色、暗青色。
B、铁矿石制成物件后镀有其它矿物质 【简述】以上为铁矿石制成,外面涂其它矿物质包浆,有文字图符雕刻。 【简述】以上为铁矿石制成,外面涂其它矿物质包浆,有文字图符雕刻。     从颜色上看,人类所使用的铁矿石主要黄、褐、暗青、赤铁矿,褐色铁矿石含硅。
二、铁矿石粉烧制A、星座图。发现地:小步桥。材料为赤色铁矿石研末制坯烧制。 【简述】《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明伦汇编·皇极典·卷一》有《紫微帝座图》记载。B、疑是鱼币。 【简述】此物未名,疑为鱼币。为黄铁矿石研末制成坯烧制而成,上有星图。
三、伏羲时代铁的发现与冶炼 A、原铁发现。地点:项铺镇白石村。材料为火山爆发时喷出的铁,上面留有许多喷射时产生的汽孔,从颜色上看含硫。 【简述】利用铁块本身的汽孔进行简易雕刻,周边切割痕迹。为“伏制牺牛像”。
B、铁足、刀等货币发现
C、“羲”字和人物像铁货币。材料为硫铁矿冶炼熔浆制成。这枚人物铁像疑是女娲像。 D、“牛头龙纹”铁货币。材料为硫铁矿冶炼熔浆制成。 E、从人物像上发现细小铁凿痕迹。发现地:白石村。材质:流纹岩。 【简述】从遗物图像上看,有花角、牛的图案雕刻。流纹岩比较硬,从痕迹看,伏羲时代有尖小的铁凿。笔者从许多其它的古代雕物痕迹上发现,刀面呈现的宽度为0.5cm。
四、铁的范模技术    “顽金多就范模镕”,古人按照自己的要求,首先,设计需要的物品的模型。早期主要是用黄泥制作,阴干,也有用石,后来也有金属范模。最后,将镕化铁浆注入模范中。A、铁鸡头。发现地:白石吴祖庄。 B、铁耒头。发现地:白石尧都城(唐山文化遗址)。 C、颛顼七星铁斧。发现地:白石尧陵碑。 D、吴姖铁像。发现地:白石柳阳镇。【简述】从阳面看由“吴”构成图像,从左眼有一“吴”字。阴面右为“巨”字,左为“女”字,组成“姖”字。“姖”或与“姬”同源,“姬”也可读“居”音。“巨”与“矩”相通,说明此时已使用矩尺。
五、冶炼留下痕迹    这些灰渣土已拍照传给文物部门,是古代冶炼过程见证。A、灰渣和坩的残片 B、铁制半成品 C、提炼铁矿石留下的渣
六、与匠人交流    我拜访了项铺镇白石村黄庄组老铜匠吴国昌,问他化金、化铜、化银、化铁是如何进行?他说,坩是黄泥制的,用木碳烧火,风箱增加火力。这一坩熔化的铁浆打一根小铁凿是没有问题的,我想古时冶炼,原理相通。    这是陈少梅先生画的一幅近代冶炼范模图,可能比原始社会的范金场面大。
七、铁的记载    《康熙字典》对铁的解释:“【说文】黑金也。【书·禹贡】厥贡:璆、铁、银、镂、砮、磬”。《山海经》曰﹕会稽之山,其上多金玉。    《周礼·夏官·职方氏》﹕“东南曰扬州,其山镇曰会稽。南镇会稽山﹕会稽山,一名茅山(拔茅山),一名苗山,一名覆釜山,一名衡山,一名涂山,一名覆釜山,一名南山”。《周礼﹒大司乐注》四镇:“山之重大者,扬州会稽”。    《淮南子》云:“苗山之铤”。许慎曰:“铤,铜、铁、璞也。高诱曰:苗山利金,所出苗山者,会稽山之别名也”。陶弘景《刀剑录》记载,太甲以甲子,铸一剑刻“甲”字,曰“定光”。魏文帝《大墙上蒿行》:苗山之铤,羊头之钢。    从以上记录,可以得知古扬州会稽,在夏朝以前就有铁的开采和利用。明朝《庐州府志》记载,扬州的扬来源于阳帝所居,古字“扬”与“阳”同源。枞阳县拔茅山,古名苗山,又名嵞山,又名会计(稽)山。枞阳考古,在拔茅山发现古代开采的铁矿和铜矿口。会宫名称来源于会计山和夏后宫。    综上所述,人类对铁的开发和利用是一个渐进过程,也是古人一个不断实验的过程,更是从铁矿石利用到铁的冶炼是一个实践与创新过程,体现了由简单到复杂循序发展过程。这些证据有力地证明我了国铁的开发与利用约在7300年前就已经开始。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枞阳发现铁的开发与利用不迟于伏羲时代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