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时代婚姻(少儿不宜)
伏羲时代婚姻 屈原《天问》:“女岐无合,夫焉取九子”。意思是,远古时期,女岐如果不与男子交配,哪里来九个儿子?在有巢氏时代,人们只认得母,不认识父,人类处乱交。一个稳定家庭组织与氏族形成关系密不可分,而婚姻有序对人类繁衍和社会稳定有着十分重要意义。 燧人氏为有巢氏后人。到燧人氏时代,对婚姻有所严格约束,规定男子三十而婚,女子二十而嫁,使得原始人类繁殖迈入有序阶段。后来理解为男子三十岁之前要成家,女子二十岁之前要有归宿。 给动植物的命名始于燧人氏。燧人氏后人伏羲氏,到伏羲氏时代,伏羲氏家族以“风”为姓,姓氏正式确立下来,有的氏族以物为姓。规定婚姻必须有媒妁为证,无媒妁婚姻属于乱交。以俪皮为婚礼,俪,偶也,两张鹿皮。说明当时对婚礼要求极高,用以提升婚姻重视程度,也就是后来所说的明媒正娶。男女婚姻权利基本上是被父母和媒妁把持,并得到官方和社会认可。一、发现【发现一】因“天天高速”要经过枞阳县项铺镇白石村卫生室的X029县道南的“百箩湫”一带。2023年2月28日,白石村马埠吴氏在“风吹罗带”、“尧陵碑”取祖坟,下午,我赶到现场,发现石锛、石斧(残)、羊头盾、石刀、陶片、古瓷片、铁勺残片等。后来,枞阳王乐先生赶来,在他当面清洗,其中羊头盾上有多个文字图符。“风吹罗带”与“尧陵碑”相隔在50米左右,当地老百姓都称之为“蜘蛛结网”。其实,“风吹罗带”与“尧陵碑”在八卦正中位置,周边田组成八卦图案。传说“风吹罗带”为伏羲陵。
简析:羊头盾材料用分化的岩石(烂矿石),经捣碎后制成形,再用火烧制而成。除看到烧制痕迹外,敲击一下,发出清脆声音。《说文》、甲骨文“风”字分别为。《管子·形势解》:风,漂物者也。
【发现二】2023年4月7日,我在枞阳县白云中学,发现二块石制人头像。材料为原石。 简析:古代男子弱冠礼,女子及笄礼,为成人标志。
【发现三】2022年12月我和原石溪小学教导主任张精华老师一道,在其家门口外发现媒妁一枚和石器构件残片若干。经清洗媒妁泥土后,发现上面有雕刻痕迹。
【发现四】2022年11月我和汪艮明先生在白石吴祖庄对面发现媒妁一枚,上面有雕刻痕迹,比较模糊。 由于当时使用的金属刀具硬度有限,痕迹不是很深,加上久经岁月风雨侵蚀,非常难辨。通过在强光、弱光,干燥和潮湿状况下进微距拍摄,进行电脑图像痕迹与实物对比分析,判断为远古时期的媒妁。因“媒妁一”相对清楚,作重点分析。
二、简析 【分析】“媒妁一”最大长宽26×10厘米,呈不规则长条形。来源于本地岩石,疑为烧制的,呈赤黄色,B端顶部有破损。 1、底面 “媒妁一”为不规则长条形平面,中间有一人物像,B端有一女阴形象,A端有男性生殖器组成形像。
简析:“媒妁一”表示男女婚姻,有中间人在说合。“媒妁二”发现“申”字字符。 二枚媒均发现有有“男”字字符。 2、阳面 “媒妁一”阳面两端为二个动物头像,表示属相。 简析:“媒妁一”阳面有破损,因露在外面经风雨侵蚀,图像不明。A端斜平面部分图像不明。A顶端尖部位有虎。B顶端尖部位有猴像。分别表示寅、申。3、阴面 “媒妁一”阴面二端呈二个人物头像。A端有虎字图案,B端有家字图案。 简析:从甲骨文、吳方彝蓋等资料上看“虎”字多种写法。
简析:对比汉瓦“家”字拓片可以看出,“家”字是由陽、陰二像组成,中间有一子。“媒妁一”B端石刻“家”字图像,正是表示这一理念。4、顶面 父为天、乾,母为地、坤。“媒妁一”从A端到B端背脊上有一条长线,为胶质物。表达了天地相交而孕。
简析:男女相交而孕。“媒妁一”A端左侧,有一雕刻呈“包”、“孕”之像。象征着:百年好合,早生贵子。5、虎、猴配 据《蠡海集》记载:寅为三阳,阳胜则暴,以虎配之,虎性暴。申为三阴,阴胜则黠,以猴配之,猴性黠。 古人认为虎对家庭的责任和爱情的忠贞。雌虎怀孕期105天左右,正常二子,多有五子,新生虎仔重约一千克,哺乳期五、六个月,雌虎和幼子在一起生活时间二、三年,在此期间雌虎不发情交配,故在自然条件下雌虎要每隔二、三年才能繁殖一次,而此时的雄虎担当守卫责任。猴表示一种机灵与狡黠。6、虎婚的风俗传承 现代把虎婚是指一夫一妻制。除了汉族以外,我国的藏族、苗族等均有虎婚的风俗,不同地区演绎着不同版本,基本上是大同小异。三、对违背婚姻的惩罚 《说文》:奸,犯淫也。女不犯淫不系绳。女子犯小罪,不使绳子捆绑,犯淫为最大的罪,由本族长老主持,对妇女进行惩罚,他们将女人不贞,乱交的责任全部归罪于女人,并由其承担。据老先生们说法,媒妁可当作鞭使用,直接插入女子阴部,进行毁伤,受过此刑的女子,其生命延续不了多久,这种惩罚是极端残忍。【史料记载】《路史·卷五》:遂人之制,男女必致其详紆,观乎此,然后知后世婚娶之道生也。夫元气之所孕,始于子,立于己。子者字之始,而已者包之始也。《路史》:女皇氏,正姓氏,职昏因,通行媒,以重万民之判,是曰:神媒。《说文》:包,象人怀孕。已在中,象子未成形也。元气起于子。子,人所生也。男左行三十,女右行二十,俱立於巳,为夫妇怀孕于巳。巳为子,十月而生,男起巳至寅,女起巳至申,故男年始寅,女年始申也。班固《白虎通》:古之时,未有三纲六纪,民人但知其母,不知其父。能覆前而不能覆后,卧之詓詓,起之吁吁,饥即求食,饱即弃馀。茹毛饮血,而衣皮苇。于是伏羲因夫妇,正五行,始定人道,以治天下。天下伏而化之,故谓之伏羲。刘恕《外纪》:上古男女无别,太昊始制嫁娶,以俪皮为礼,正姓氏通媒妁,以重人伦之本,而民始不渎。《路史》:太昊伏羲氏,正姓氏。通媒妁,以重万民之丽,丽皮荐之;以严其礼示合姓之,难拼人情之,不渎。《青庄馆全书·卷之二十五》:女娲氏。伏羲妹。或曰女。亦风姓。木德王。都中皇山。故曰女皇。佐伏羲。正婚姻。通媒妁。是为神媒。作笙簧。灭共工。百三十岁没。一号女希氏。《风俗》:结姻之始,先以媒妁女家意许婚,二家各索男女庚帖,令阴阳家推其宜否,曰合婚。既吉,男家乃请亲友二人,曰冰翁,往女家求婚。女家许婚,男家乃择吉,通以书启。女家亦择吉答之。嗣是,男家略备币帛簪珥之仪,择吉倩冰翁将至女家,曰行媒。将亲迎,男家先期择吉盛陈聘礼于女家,曰行礼。 简而言之,男女成人礼,始于伏羲氏时代,女娲氏是我国最早的正婚之人,称神媒。“媒”字通“禖”,神媒,又叫高媒。《高禖祀典部》有许多记载,禖祀最早始于帝喾高辛氏。我国古代设有媒官,历代均有郊祀活动和诗文流传。燧人氏、伏羲氏时代确立了“男子三十岁之前成家立业,女子二十岁以前要嫁人”婚姻制度。开创了姓氏,伏羲氏以“风”为姓,建立了人伦制度。规定了婚姻,以媒妁为证,否则,为非法行为。非法乱交,受到惩罚。后来,人们将“媒妁”指媒人。其实,“媒妁”相当于人类历史第一张结婚证,见证了我国远古时期的婚姻制度,反映了人类历史最早文明。
伏羲时代立法与普法 枞阳二三事 枞阳人气最旺的互动式网站 - Powered by Discuz!
https://www.zy234.com/thread-348047-1-1.html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