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沟镇陈公村扶贫队长陈中华:俯 首 甘 为 孺 子 牛
俯 首 甘 为 孺 子 牛--记工商银行铜陵分行驻枞阳县陈公村扶贫工作队长陈中华
“陈”姓人与枞阳县汤沟镇陈公村有着源远流长的典故和情怀。
陈公村并非是以陈姓人而居,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人都姓刘。古代有位叫陈于阶的县令,历任十年圈圩修堤开荒造田为百姓谋福祉,后人感恩戴德,将村庄的名字以其县令的姓氏命名为“陈公”,功绩千古流传。
今朝的驻村扶贫队长陈中华,用他的一言一行生动诠释了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彰显了新时代帮扶干部的使命和担当,他情系乡亲,真心扶贫,成绩显著,陈公村发生了巨变,不仅堪称扶贫干部的楷模,而且赢得广大干群的尊敬和交口称赞。
毛 遂 自 荐 去 农 村
陈中华今年55岁,1983年10月参加工作,1985年入党,是一名老兵、工行战线上的干将。他从小土生土长在农村,深受父亲的长期熏陶,立志要传承“心系农村”的初心。2018年初,工商银行铜陵分行遴选第二批扶贫干部,履历十分优秀、经验极为丰富的陈中华放弃繁华的大都城市生活,毛遂自荐,带着使命、带着帮助群众脱贫的梦想,请缨来到陈公村担任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兼任村党总支部第一书记。
陈中华浑身充满了当年在部队和军事院校期间的热情和激情,一进驻到村,他就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深入群众了解村情,理清驻村工作思路。通过开展与村干部大走访,对贫困人口的精细化管理,做到贫困人口底数清、帮扶计划实施明,发放惠民政策宣传手册2000余份,征求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等10个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共计50多条。他一连数天每天步行超过5公里,全村111户贫困户全部走访到位,一户不落,详实摸清了每户贫困户的家庭情况和致贫原因。如今的陈中华能够做到入户不需带路人,问答贫困户情况不需看资料,情况都熟知在心。
村 容 村 貌 换 新 颜
陈公村距铜陵市区约50公里。全村辖17个村民组,870户3450人,84名党员,人均耕地面积不足0.8亩。全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11户272人。
陈中华驻点到村后,得知陈公村的由来典故,誓言要向先辈学习,扎实做好每件事,为改变陈公村面貌作出自己的奉献。
陈公村办公条件极其落后,他将情况反映给了自己的“娘家”—工行铜陵分行,得到了领导的大力支持,资助资金添置了办公桌椅、书柜以及空调、电扇、打印机等办公设备,大大地改善了村部办公条件。
陈中华极力当好村两委参谋,本着“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分结合,分步实施”的原则,尊重群众意愿,立足村情,参与制定陈公村的建设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等重点工作,增强了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明确了帮扶重点,为脱贫攻坚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受自然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制约,村基础设施薄弱,经济发展十分缓慢,基础设施差,村民生产和出行多有不便。工业发展几乎为零,村民除农业生产外就靠打零工增收。面对困难和问题,陈中华和村两委班子不回避,不气馁,利用脱贫攻坚时机,千方百计引进项目,壮大村集体经济。为筹措发展资金,陈中华多次向省、市工行等有关部门领导汇报,得到了多方的大力支持,推进可行性项目建设步伐。2019年争取项目资金近800万元,4条全长5公里的道路得到硬化、清淤整治水塘1口、敬老院得到改造升级、530农户改造了卫生厕所等等。2019年,省级美丽乡村示范点落户陈公村,引入资金400多万元。2020年建成标准化公路桥1座、排水灌溉沟渠1条,改善村内的水利和交通状况。两年来,陈中华牵头申请争取政府支持项目9个,总投资达1200多万元,超过10年来政府对该村投入资金的总和。他还动员吸纳民间资本200多万元,扩大龙虾养殖规模300亩,每年既增加了村民田地的租金,也为10户贫困户增加务工收入4万多元。
为壮大村集体经济,发挥造血功能,陈中华利用自己人脉资源,把引进安徽玉堂雨具扶贫车间项目作为重中之重。精诚所至,金石为开,陈中华先后4次自驾车到玉堂雨具公司考察和真诚洽谈,一片真情终于打动了公司领导,同意来村投资办厂。启动资金遇到困难时,铜陵分行领导及时帮助解决了厂房建设资金5万元。为解决村民的思想顾虑及操作技术,陈中华多次组织劳务人员、自驾车往返行程1000多公里,到公司总厂观摩学习。 2020年11月3日,安徽玉堂公司陈公村扶贫车间终于如期开业,解决富余劳力40多人家门口就业,有望能为村民增收100多万元,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增收3万元,实现了双增收。
排 忧 解 难 暖 民 心
陈中华生长在农村,深知农民的辛苦与不易,他从选派到陈公村的那一天起,就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作为驻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长,怀揣使命干好扶贫工作,时刻把贫困户的疾苦放在心上,力所能及地解决实际困难。
在一次探望贫困户中,陈中华发现80多岁的汪配兰,孤身一人,家里的厨房因多年失修,墙体出现裂缝,有安全隐患。陈中华急在心里,多次上门劝说老人撤除,但老人苦于无力撤除,又不肯出钱请人帮忙。为尽快消除安全隐患,陈中华垫资购买材料,与村干部一起下瓦搬砖做小工,及时修缮了厨房。
85岁高龄、分散居住的五保户田有兰,体弱多病,本县横埠镇谋道村的侄儿媳将老人接回家服侍照料。田有兰老人在临终前告诉陈中华,她有个遗愿,自己逝世后想安葬在娘家所在地的墓地。由于老人属于外乡镇户籍,当地要收安葬费8000元,费用难以落实。今年11月,田有兰在他乡逝世。陈中华得知信息后,在第一时间主动找横埠镇领导,获得特批其安葬费减半的待遇,铜陵分行也捐赠了困难慰问金,让田有兰早日入土为安。
贫困户刘爱贵全家在省外江苏种植水蜜桃,去年出现滞销,眼看水蜜桃已过度成熟,如果不能适时销售,将会遭受很大的损失。陈中华获悉后,甘当义务推销员,主动为他家跑市场联系客户,自驾车送货上门,帮助刘爱贵销售水蜜桃近1000箱,挽回损失数万元。
陈中华始终坚持将党的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办理残疾证和慢性病卡,需要对象本人到有关部门鉴定和办理,而这些人都是弱势人群,行动不便,为此,陈中华主动挑起担子,自驾私车将他们接送。两年多来,陈中华帮助24名贫困残疾人申办了残疾证,为16名贫困人口申请了慢性病卡。还主动上门动员30多户贫困户发展特色种养业,每年可增收30多万元;帮助申请房屋改造资金9万元,2户贫困户危房进行了拆建,4户贫困户住房得到修缮;为26户贫困户申请教育扶贫补助;为62户贫困户申办了农村低保,每年可享受政府补助资金60多万元。像这些一桩桩、一件件的“小事”太多太多,无不温暖着民心,从而赢得了广大村民的尊敬和好评。
精 忠 尽 孝 难 两 全
虽然到贫困村开展扶贫工作是陈中华长期的渴求,然而,家庭的实际困难让他经历了不易逾越的坎。
今年七月,枞阳县遭遇一场罕见特大暴雨灾害,陈中华在抗洪抢险前线奋力守护大堤,长达2个月时间。期间,86岁的老母亲在老家农村不慎跌断手臂,需要住院动手术。忠孝难两全,他最终没有回家,没有尽到儿子的一份责任,不能守护在老人身边好好地尽孝,只能在电话中问候,只能委托兄弟姐妹辛苦代劳。
令陈中华愧疚的是,2019年1月,正值脱贫攻坚和农村重点工程最为关键时刻,也是独生女儿结婚的大喜日子,他没有请假为女儿筹备婚礼,只用1天时间从简举行了女儿的婚庆仪式,次日又投入工作岗位。妻子工作繁忙,里里外外的家务事都落在她一人肩上,两人天各一方,谁也照顾不上谁,爱人累倒了,他也没有回家去照顾……。作为一位儿子、一位父亲、一位丈夫,他心中也深藏着爱啊,但他“吝惜”了对母亲对女儿对妻子的爱,而将全部的大爱融入了脱贫攻坚工作之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忠于党忠于人民的诺言。
一份辛劳,一份收获。近三年来,陈中华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始终坚守政治站位,始终坚持把驻村作为服务农村、服务群众的新平台,时刻把困难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守初心、担使命,用恒心、热心、决心和耐心为陈公村的和谐、稳定发展做了很多实事,抒写出他工作历程中光辉的篇章,赢得了陈公村广大群众的普遍好评。这个土地贫瘠、资源匮乏的村,如今环境优美,村民安居乐业,面貌焕然一新。全村111户贫困户已全部脱贫,村集体经营性收入由两年前的1.7万元提升至23万元。今年,省级美丽乡村示范点建设已全部竣工。陈中华奉献给村民的大美大爱,也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赢得了广大村民的一致好评,他被枞阳县委授予“季度之星”;在2019年的铜陵市扶贫工作年度考核中,被评为“优秀”等次等荣誉称号。(本报通讯员刘毛腊)
这位党员书记,应该是陈公村自陈于阶以来,对陈公村作出贡献最大的干部了,建议再用他的名字命名一条路作为对他的纪念!这样的好干部,以后不能再回到银行工作了, 应该进更高级别的党委工作!继续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福祉!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