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航 发表于 2020-2-20 23:59:59

正月“祭井”风俗由来

正月“祭井”风俗由来        我们家乡过新年,有一个风俗,正月初二日或新年第一次打水时,人们拿着黄纸折成的元宝、香、糕点、鞭炮、硬币一枚,进行祭井。这个风俗流传已经很久,但许多人不知道这个风俗由来。   故事要从二千多年前的秦末说起,有一个名叫范增的人,他是西楚霸王项羽的谋臣,项羽非常尊重他,称为亚父,石溪人称亚夫。公元前206年,范增跟随项羽攻打关中时,不知什么原因,他向项羽献计如何消灭刘邦,可他的意见不被项羽采纳。大家最熟悉的是在“鸿门宴”上,他多次暗示项羽杀掉刘邦,又派项庄舞剑,意欲借机行刺,项羽未听,刘邦借机逃脱了。公元前203年,刘邦军困荥阳,使用了陈平一条计策,离间范增与项羽关系。范增被项羽猜忌后,辞官回到家乡居巢,活活地气得吐血而死。家乡的人都认为他很有才干,而没有被重任,非常感到惋惜。他去世后,几间草房又倒塌了,为了表达崇敬之情,人们在他曾经带人挖的井旁建起亭子,追念他。   明正德《安庆志》、嘉庆《庐州府志》也将这件事记录下来,每当新官到任,都到亚父井去祭拜,尤其是正月初一的祭拜最为隆重,本地在家过春节的官员也加入其列,表达对位先贤的怀念。官员祭祀是按礼制进行,还有祭文或祀词。官员祭祀,很大地影响老百姓,此后,祭井就演变民间一种风俗。亚父井位于今枞阳县石溪小学校园内,在亚父庄北侧。明末清初姚康写有《吊亚父》二章。         一、古巢一九七九年出版《辞海》“范增”和“居巢”条:“居巢治所在今安徽桐城南,项羽的谋臣范增即本县人”。许多人把古之“南鄛”、“居鄛”与现在的巢县混淆起来,现在的巢县不是古之居巢,古之“鄛”,现在简写成“巢”。台湾出版的《释地三种•耆辜勇阵》曰:“郭巢,故巢城在桐城县南六十五里,其城一重是此,时所郭也”。《一统志•卷七十六》古巢城【在桐城县南六十五里,《太平寰宇记》即古南巢城俗号古重城,城三重,故名。南北川泽左右陂湖】漅湖【在桐城县东,郦道元《水经注》施水又东经湖口戍,即此湖也。《太平寰宇记》在桐城县东二百一十里,其水发源庐江县界三公山下,入县界】。《嘉庆庐州府志·古迹》还记载了居巢城在巢北五里,沿石渠而上。《庐江县志·卷十五·艺文》:“旧志载邑有巢六二国境。【按】巢伯国今为巢县,而居巢故地已陷湖中。又有古巢城在桐城东南六十里”。明正德《南畿志•古迹•桐城》:巢城在县南六十里,其城三重,号为重城,南北川泽左右陂湖,今废。康熙《安庆府志》、《桐城县志》分别记载了居巢。    日本长赤水1789年初所编的《中国历代州郡沿革图》,其中《禹贡九州图》,为彩色印刷,图上巢和南巢分别标在二个位置。清朝康熙时《禹贡九州图》南巢也标注在今天枞阳境内。因此,古巢为今天的枞阳境浮山。   《四库禁毀书》中的《龙眠风雅》和《桐城续修县志》资料显示:左光斗三子左国材著《越巢诗集》、《越巢古文集》。《龙眠风雅·五十六卷》,有祝祺《朴巢诗集》,祝祺是张英老师,张英为《朴巢诗集》作序。祝祺在《居巢阳五奠先生哀词二首》其二中写道:“吾乡亦有木崖诗,痛哭飘零死不辞。绝粒与君同一志,愿言图像首阳祠”。方以智《浮山文集后编》中《祭直之弟文》:“毋乃还居巢之背疽”。还有胡如珄撰《野巢集》、周南撰《鹤巢诗文集》、方元醴撰《寄巢诗文集》、方元壹撰《是巢诗文集》。这些书名都是与巢有关。二、亚父故居亚父,石溪人称亚夫,亚夫庄在今枞阳县石溪小学南,现名亚庄。亚夫故居座东朝向西。《天下名胜志》:县治范亚父故居。三、亚父冢亚父冢在石溪村,冢已被破坏,但其痕迹还可看到。明正德《安庆志·七》记载:《皇览》曰,范增冢在郭东,有庭。亚父井吏民皆祭亚父于居巢,庭二。长吏视事皆祭,而复从改,复吏造祠于东。《广志》曰有二太湖。康熙《安庆府志》、《桐城县志》均有记载。《汉书》居巢注引皇览曰:范增冢在郭东。《太平寰宇记》范增冢在巢县。《木厓集》记载,明末清初著名诗家潘江《彭城八咏》,其中《亚父冢》【自注】(在黄茅冈):谋臣亡后霸图空,尚有穹碑茂草中。龙气既然成五彩,鸿门何必怨重瞳。三章无计除苛政,十罪曾难效小忠。漫道一增犹未用,良平智不与君同。明兵部尚书、蓟辽总督吴用先子、何如宠女婿吴日昶著《可仪堂集》中有《范增辩》一篇。还有我们本地许多文人,写有关于范增的诗文,现选几章以飨读者。明代浙江右布政使何如申写的《范增墓》:好向彭城解铁衣,鸿门一失事全非。至今草野花如雪,犹作纷纷玉斗飞。明代武英殿大学士何如宠写的《范增墓》:宴罢鸿门百事空,腰悬宝玦恨无穷。可怜七尺英雄骨,归葬彭城属沛公。明代抗倭名将阮鹗之子,福建邵武太守阮自华写的《亚父墓》:君自入关将,如何身不王。笑谈秦失鹿,去住楚亡羊。白壁谁先碎,黄河空复长。当时绝甬道,老大畏雁扬。姚康《再吊亚夫》(序略):丈夫之生良有以,檄天只在一知已。天之为公营此人,先营其目重瞳子。三日之粮秦就累,六王之复楚为纪。有何一事发纵指,示不由公以此,抒吐平生亦足矣。观公之气亦何激,狮子堂堂见胸臆。鸿门玉斗触手碎,彭城归车应声傍。嗔喜去住只自由,此事汉庭宁可得?意见同异有听争,陈平草具何曾灵?为问彭城范亚父,何似钟室韩淮阴?刘季徒大言,得时夸好手。以不用公为楚诟,此语决知公不受。公之不受不为公,为知我者一重瞳。现枞阳县项铺镇石溪村境内,曾为舒、浔阳、建安、阴安、晋熙郡、齐安郡、东安州、盛唐郡、同安郡、舒州、宋朝宁王府、宁江府等治所。以苍岘山为中心,分为南城和北城。北城为山阴,称为金城,南城为山阳,称为湓(彭)城,湓城见载《庐江县志》,又有武城之称,二城相距约二公里。明正德《安庆志·卷十七》:大宝元年(550年)五月庚午,鄱阳王范以晋熙为晋州,遂以世子嗣为刺史。(范自枞阳遣信告江州刺史,寻阳王大心,大心以湓城处之,既至以晋熙为晋州,而遣其世子为刺史)。关于湓城的写法,明正德《安庆志》有一篇宁江府《谯楼记》,著作人是太子宾客王宗克,写作时间洪武二年三月。其中有“自辛卯(1351年)兵起,海内骚动,逃难奔走,依山倚险绍焉。若棚城邑,丘墟谯楼尽废,此天时人事之一变也”。《安庆志》为手工抄写的,应该是笔误。姚康《吊亚夫》文也写作彭城,彭城或因城筑于彭蠡之滨。还有许多本地人描写范增的诗文,不再一一列举了。一人言不可轻信,众人之言足以信也。由是记之,传以世闻。

hawala 发表于 2020-2-21 13:41:08

受了教育了。谢谢

渡航 发表于 2020-2-24 15:18:32

hawala 发表于 2020-2-21 13:41
受了教育了。谢谢

感谢关注,新春吉祥!

江畔闲人 发表于 2020-2-24 16:00:42

我们老家是:年后谁家第一个到塘边用水,必须放鞭炮。

渡航 发表于 2020-2-26 17:02:36

江畔闲人 发表于 2020-2-24 16:00
我们老家是:年后谁家第一个到塘边用水,必须放鞭炮。

风俗一样。感谢关注,祝福老兄平安吉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正月“祭井”风俗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