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天剑 发表于 2019-11-6 08:30:01

架起凤仪洲的一座脱贫致富桥梁!

架起凤仪洲的一座脱贫致富桥梁
—— 记枞阳县凤仪乡红旗村驻村扶贫工作队副队长邓树来

邓树来,枞阳县人民医院医保科科长,一名普通中共党员。2016年12月响应党的扶贫号召,接受上级部门的工作调整,被派往凤仪乡红旗村担任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兼村第一书记。2017年5月,国务院扶贫办要求所有贫困村扶贫工作队队长需副处以上领导干部担任,随改任为扶贫工作队的副队长,和驻村扶贫队长张康书记以及红旗村村支两委一起为红旗村的脱贫扶贫工作整整奋斗了三年之久。

回首三年扶贫路,可谓五味杂陈。早就耳闻凤仪乡的贫穷,可是只有度过宽阔的江面,脚踏凤仪这个江心洲的土地时,邓树来才真真切切的感受到这儿贫穷的气息:正值隆冬,满眼萧瑟,所见的房屋很多都低矮陈旧,残垣断壁,道路灰尘飞扬,公共设施极差,整个乡只有一所设备完善的学校。刚到村部报到时,村老书记唐义家就语重心长地说道:“邓队长啊,你肩子上的任务重啊,你知道吗,咱们红旗村是枞阳县四个深度贫困村之一,贫困发生率比江北高好几倍,达33.3%。村集体收入少的可怜,目前只有南洲渡船每年1.2万元的租金,你可要做好吃苦的心理准备啊。”那一刻,邓树来感到了沉甸甸的责任感和神圣的使命感。

三年来,邓树来已经习惯了来回奔波于县城和红旗村之间 。先是几十分钟的尘土飞扬颠簸的车路,然后急匆匆赶上定时定点的渡船,下船后或是电瓶车或步行到村部上班,对这一流程他太熟悉了。对渡船的不便他也有切身体会,夏天铁渡船简直被烤成“铁板烧”,人在上面简直是蒸桑拿。冬天船四面寒风呼啸,风像刀子一样割在脸上。最关键的是渡船一刻也不等人,身边再多的琐事也必须抛在脑后,在渡船开动之前踏上去才安心,否则真是望江兴叹了。最寂寞的夜里,文化娱乐基本上没有,只能灯下研究扶贫文件或者看看书读读报。凤仪白天只有四班渡,夜里的凤仪是一个四周被江水环绕的,与世隔绝的小岛,宁静的世外桃源。可是一旦有什么紧急情况,也只有干着急的份了。起浓雾,刮大风,天气恶劣,凤仪都要禁航,出行极其不便。

不知不觉中,邓树来已经把红旗村的村民当作了自己的亲人,而那些贫困户更是他心头的牵挂。村民呢,早已经将他视为自己的贴心人,在他们的印象中,邓队长和蔼可亲,忠厚诚恳,是个大好人。有困难,找邓队长,准没错!三年来,邓树来踏踏实实做事,心系贫困户,为民办实事,因为他深知群众利益无小事,扶贫路上,自己原作一个引路人,用自己的最大努力,架起凤仪脱贫奔富的一座桥梁。

(一)、深入细致走访贫困户,认真完成建档立卡



来凤仪乡之前,邓树来是一个在医院和病人打交道的全科医生,扶贫工作对他而言,是一项崭新的事业,更是一份挑战。熟悉情况,摸清贫困户的底数是当务之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嘛。白天,挨家挨户的走访贫困户,每到一户,他都亲切的询问贫困群众的家庭成员、年龄、身体状况、联系方式等,检查他们的生活居住条件,了解他们心里困惑和打算,并记录在随身携带的小本子上。唐礼开感慨地说:“邓队长问的真详细啊,家里拥有几亩地呀,种了多少玉米、油菜、小麦、黄豆呀,家里养了几只鸡和鸭呀都记在本子上,记到大脑里”。有的贫困户偶尔闹情绪不配合,邓队长总是耐心的解释。晚上回到宿舍,一方面通过各种途径学习扶贫的相关文件精神和政策,不断地充实自己,让自己尽快熟悉业务。另一方面,又掏出小本子,整理白天搜集的信息,认真完成贫困户建档立卡的工作,以便对贫困户做到心中有数。不到一个月,他对红旗村的贫困户就有了鲜活立体的了解,而不再是来自村部的枯燥冰冷的数字。越是深入地了解,越是真切感受到贫困户的需求,就更加激发他扶贫的决心和斗志。

(二)、把脉问诊找穷根,因人施策助脱贫



精准扶贫贵在找病因,贫困户致贫的原因各不相同。有的因病因残致贫,有的因灾因学致贫,有的缺水缺地缺劳动力缺资金致贫。邓树来在走访贫困户时候,就有针对性的寻找每户致贫的原因。他积极配合张队长和村两委将这些贫困户分类别对待。对那些大病重病残疾的家庭,给予政府的各种保障;对那些本身有劳动能力和一定的经营头脑的,只是缺少资金和路子,给予贷款、推荐就业等扶持;还有暂时贫困的,给予一定的物质或资金慰问,重点是精神上的鼓励,让他们自力更生,不等不靠不要,转变思想观念,激发内生动力,如邓队长自己结对帮扶的贫困户吴本胜,孤家寡人一个,就是好吃懒做,邓队长就经常去他家找他谈心,开导鼓励他,买来鸡苗让他养。现在的他不但养鸡,还种些蔬菜、玉米、西瓜,平时还帮助别人做些小工,闲时去捕些小鱼卖,今年收入达一万二千多元。红旗村注重产业扶贫,发展各种家庭特色种植业,养殖业。注重就业扶贫,提供劳动技能培训,开发公益性岗位。小额贷款,危房改造,光伏发电等等措施效果明显。

(三)、妙手仁心扶贫济困,真心帮扶贴心群众



作为一名医生,邓树来利用自己的专业所长,经常上门服务送健康。碰到高血压病人,就给他们量量血压,指导服药的常识;陪瘫痪在床的老人唠唠嗑,比如何传来家,唐根礼家,指导他们如何自我保健;时常留心那几位处在精神病潜伏期的贫困户有没有复发的征兆,如唐礼学,许中如……每逢过年过节,他都会买些礼品或者留下一些慰问金,以解他们燃眉之急。

因为来自县医院的医保科,很多贫困户都非常信任他,委托他办理慢性病卡,而他总是热心帮忙,不嫌麻烦。每次从凤仪乡回来的时候,车子上总有这个那个的病历资料,等慢性病卡办好了,再一一送到他们的手中,给他们节省了不少时间和精力,而自己总是在几个部门来回折腾。每次从枞阳县城返回凤仪的时候,他车子的后备箱里,或者座位上,总是摆满了大袋小袋五颜六色的药品,这些都是他利用周末的时间在医院里给贫困户代买的药品。有时贫困户所需的药医院没有,就去和药剂科协商可否在医院平台代购,如唐根礼所需的奥氮平片,丁玉泉所需的左乙拉西坦片等。别看邓队长上下班来回乘坐的是一辆老旧的二手车,可这个车人气旺着呢,除了一些同事“蹭车”之外,在渡口边只要看到老弱病残的,肩挑手提的,他总是热心的上前问一下到哪里去,只要是顺路,都会免费捎上一程。这些人下车时总是诚恳的感叹:“这真是一位热心人啊”。

凤仪南渡距离池州比较近,以前村民生病习惯性地到池州去治疗,但是异地住院门槛费用高,报销比例又少。自从邓树来到了凤仪之后,他努力争取,县医院给贫困户就诊开通绿色通道,对其他的村民也伸出了援助之手。住院手续简化了,流程变短了,不少凤仪人生病都改变了观念,到本地县级医院就诊,医疗费用降低了,负担也减轻了不少。有时候这些贫困户出院手头紧张,邓树来甚至还悄悄地垫上现金,贫困户王杏生住院他帮助办的。

(四)、搭建微信销售平台,解决贫困户燃眉之急



“收成不好发愁,收成好了也犯愁。这么多黄桃怎么卖得掉呢?现在黄桃价格最高,卖不掉眼瞅着一天天的跌价,摘下来放在家里又怕烂掉。”2019年8月份,黄桃大丰收,果农唐义光面对黄桃基地大片的黄桃,愁眉苦脸的叹气。这时候邓队长安慰他别着急,找机会帮助他解决后顾之忧的。县医院的职工较多,动员他们每人买一点,不也能一下子销售几千斤了吗?于是他在职工微信群里及时发布黄桃信息,号召大家献爱心,既解贫困户燃眉之急,又能吃上环保健康的水果,一举两得。医院的同事都很给力,这个十斤,那个五斤,不到几个小时,就预定了俩千多斤。尽管微信收款,登记名单,发放黄桃,个中麻烦,但想到贫困户舒心的笑脸,他觉得还是值了。这让他又想起2017年下半年的那场连阴雨,凤仪乡的许多村民鲜玉米棒子正到了采摘的季节,必须及时卖出去,否则就烂在地里了。那是他第一次想到了利用微信平台销售农产品。其他的诸如帮贫困户卖鸡卖鸭卖土鸡蛋等的事情,不胜枚举。说起来都是实实在在的具体事情,可都关乎民生。邓树来总是想百姓所想,急群众所急,他做小事,干实事,不知不觉中赢得了村名的信任。



三年来,邓树来扎根凤仪乡红旗村,和村里的干部同吃同住,每周五天四夜住村里,早已把自己当成了红旗村的一员。他脚沾泥土心怀百姓,用真情温暖群众,他有信心,今年让红旗村67户161名贫困人口摘掉贫困帽子,村集体收入达10万元以上,完成“户脱贫、村出列”年度目标任务。扶贫路上,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架起凤仪洲一座脱贫致富的桥梁。

风的使者 发表于 2019-11-6 22:20:28

有困难,找邓队长,准没错!

陶英明 发表于 2019-11-8 08:05:30

学霸,似乎做什么都很成功。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架起凤仪洲的一座脱贫致富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