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飞 发表于 2007-12-7 15:00:28

安徽桐城(枞阳)青山何氏渊源简介

安徽桐城(枞阳)青山何氏渊源简介

安徽桐城(枞阳)青山何氏发自婺源东部的田源何氏,始祖是南唐国师何溥。何溥,字令通(公元922—1019),号潜斋,晚号紫霞老人,是唐代益昌县令何易于的第五代孙子,其祖上从庐江迁居河南颍阴县(今属漯河市)。
  婺源东部的田源何氏十五世孙鼎公,行派荣三,生元至正癸未(公元1343年)。鼎公生当元末乱世,与兄震间关北走,“见青山穹窿江表,为一方之冠,遂卜居焉”,称“青山何氏”。而震公落籍贵池青阳县新河镇,称“莲花井何氏”。震公卒葬青山南麓的笔架山中峰,与弟鼎公墓园(大泊头)指距相望。
  鼎公与朱太母生子四人。四传至竹轩公,青山何氏渐渐兴旺了。再传至七世海渔公,以岁贡廷试第一,授山东栖霞知县,青山何氏初显。海渔公仲子何如申、幼子何如宠于万历戊戌(公元1598年)同中进士。何如申公后来仕至浙江右布政使;何如宠公仕至东阁大学士;晋升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柱国少保兼太子太保;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青山何氏就蔚为名家望族了。1914年,四修《青山何氏宗谱》成功时,有男女万余人。现在,“青山何氏”更是子孙繁衍,播迁海内外了。

青山何氏行派字辈从七世祖开始如下:(七世祖以前用婺源辈)

思如应元式士隆昌

曰守家传宗嗣孔大

时逢兴裕兆以登庭

庆同衍之维承先志
何如宠(1569—1642),字康候,号芝岳,今石矶镇何家青山人。明神宗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进士。如宠博学多才,被选入翰林院,授庶吉士。闻父病,归家探视;父殁,守孝3年。回京后,授编修。母老,告假回家奉养。他和兄如申相约,兄弟二人不同时外出,如外出必留一人在母亲身旁。万历三十九年,如申督征军饷,事完回家,如宠才再赴京城,升中允,迁右庶子。时某中书得皇帝宠幸,大权在握,如宠和左庶子赵师圣皆当迁官,不少人都劝他俩去拜望中书,而遭拒绝。
    熹宗天启元年(1621年),如宠升礼部侍郎,因母病故未到位。守孝满,赴任原官。时阉党魏忠贤专权,东林党杨涟、左光斗等遭陷害。魏忠贤的心腹魏广微骄横得志,上疏弹劾何如宠,说他与左光斗既是同乡,又是好友,实为同党,因此如宠被革职。
    崇祯帝即位,二魏受到惩处,朝廷起用何如宠为吏部右侍郎,旋即改任礼部尚书。他上任后,勤于朝政,一丝不苟。大学士刘鸿训因守关兵士缺饷,请发储金30万两,因此触怒崇祯皇帝,欲杀之。为营救鸿训,如宠甘担风险,左右斡旋,终使崇祯宽容,改死罪为流放。
    明例,凡是封藩皇族的婚娶和爵位名称,都要朝廷批示,官吏乘机设关卡要挟索贿,以致积压奏文逾千份,有的已经老死还没有得到名称,有的白发未婚。如宠向朝廷力谏其弊,革除旧例,使皇族中得到命名婚娶者600多人。
    崇祯二年(1629年)十一月,清军逼近北京,京都戒严。城中有一些人自请用私财募兵帮助守城,朝中大员认为是忠勇豪壮行为。如宠独认为不可,说此举如果被坏人利用,将要引起内讧。皇帝召见,如宠仍坚持原意。崇祯帝派员侦探,得知募名守城者果然心怀叵测。如宠由此受到皇帝的信任。十二月,皇帝命他和周延儒、钱象坤等以本官兼东阁大学士,入阁办事。时满清为推翻明朝,统治天下,施反间计,谋害兵部尚书袁崇焕。崇祯帝昏庸,决定处死袁崇焕,并要诛连全族。如宠知其冤,尽力为之解脱,免死300多人。如宠为官清廉,深得在朝官员信赖,官至少保、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
    崇祯十四年,如宠卒于金陵官邸,年73岁,祀郡、邑乡贤祠。南明福王时,追赠太傅,谥“文端”。著有《奏疏》3卷、《后乐堂稿》若干卷。



《明史》列传第一百三十九何如宠(兄如申钱象坤)

何如宠,字康侯,桐城人。父思鳌,知栖霞县,有德于民。如宠登万历二十六年进士,由庶吉士累迁国子监祭酒。天启时,官礼部右侍郎,协理詹事府。五年正月,廷推左侍郎,魏广微言如宠与左光斗同里友善,遂夺职闲住。

崇祯元年,起为吏部右侍郎。未至,拜礼部尚书。宗籓婚嫁命名,例请于朝。贫者为部所稽,自万历末至是,积疏累千,有白首不能完家室,骨朽而尚未名者。用如宠请,贫宗得嫁娶者六百余人。大学士刘鸿训以增敕事,帝怒不测,如宠力为剖析,得免死戍边。明年冬,京师戒严,都人桀黠者,请以私财聚众助官军,朝议壮之。如宠力言其叵测,不善用,必启内衅。帝召问,对如初。帝出片纸示之,则得之侦事,与如宠言合,由是受知。十二月,命与周延儒、钱象坤俱以本官兼东阁大学士,入阁辅政。帝欲族袁崇焕,以如宠申救,免死者三百余口。累加少保、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   

四年春,副延儒总裁会试。事竣,即乞休,疏九上乃允。陛辞,陈惇大明作之道。抵家,复请时观《通鉴》,察古今理乱忠佞,语甚切。六年,延儒罢政,体仁当为首辅。而延儒憾体仁排己,谋起如宠以抑之,如宠畏体仁,六疏辞,体仁遂为首辅。   

如宠性孝友。母年九十,色养不衰。操行恬雅,与物无竞,难进易退,世尤高之。十四年卒。福王时,赠太保,谥文端。

兄如申,与如宠同举进士。官户部郎中,督饷辽东。有清操,军士请复留二载。终浙江右布政使。



何如申:

字仲嘉,号虚白,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与弟如宠同举进士,初授户部主事,升处州知府,寻以参政分守嘉湖,累迁浙江右布政使,引疾归,为政清廉,归无长物。著有《万伯遗诗》

夏一梧桐 发表于 2007-12-7 16:42:56

有才有德之人都出之一家.
如宠升礼部侍郎,因母病故未到位。守孝满,赴任原官。
闻父病,归家探视;父殁,守孝3年。
看來家庭教育也很重要!

婺源人家 发表于 2007-12-7 17:11:08

企人忧添 发表于 2007-12-7 18:22:45

枞阳好像是浮山、青山出的名人较多。

真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小丽子 发表于 2008-11-12 21:34:52

看来我们家族还真的了不起啊 我感到很骄傲啊 我们要加油把我们的家族发扬关大 大家要支持我啊

青天剑 发表于 2008-11-12 21:48:58

引用第4楼小丽子于2008-11-12 21:34发表的 :
看来我们家族还真的了不起啊 我感到很骄傲啊 我们要加油把我们的家族发扬关大 大家要支持我啊
绝对支持。

无名指上戒痕 发表于 2008-11-13 23:30:11

支持有空我也把我们潘氏家族的整理出来

滨江松 发表于 2008-11-15 14:47:04

历史是面镜子哦!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安徽桐城(枞阳)青山何氏渊源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