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山之歌(征求意见)
浮山之歌 脚踏着青山,眼望着绿水。门前大河连着长江。滔滔的石溪地涌着火山。点燃了许多岁月梦想。大禹啊,治水。大宥啊,造房。绵延的子孙在大江两岸。鹊尾啊,鹊头,大通啊,枞阳。奏起了一曲时代的华章。 脚步着花香,眼穿过绿树。门前大桥跨过长江。宽宽的公路网连着浮山。轮载着许多惊人神话。汉武啊,射蛟,麻姑啊,织裳。绵延的长堤圈熟了稻浪。渔舟啊,唱晚,学子啊,文章。比画着一幅山水的家乡。欢迎各位朋友提意见!
此歌是官方准备发布还是楼主玩儿的?咱总觉得不咋的! 什么意思?反正写的很一般 去掉“着”字 没体现浮山的文化特色,不及格。 太长了,不精炼,只有为诗,不可为歌。 你是写枞阳还是写浮山。写浮山就只能写山光秀色与湖水涟涟。人文悠久。历史深厚。如写枞阳你这写的也还没有写出枞阳深厚的人文景观和自然风光与气的质。你不过是述说式说了枞阳不够打动人心。我也是一家之言。谢谢。滔滔的石溪地涌着火山。,这句不通,石溪是地名何来滔滔。大通啊,枞阳,大通改汤沟如何。大通在江南与枞阳好像没多少关系的。 首先,感谢各位朋友真诚交流。二是为了抛砖引玉。
我的出发点是,浮山属于人类发源地之一。人类洞穴学,是史学界公认的,从枞阳考古看,以及多处旧、新石器遗址,进一步提供了佐证。为什么写鹊,据传他是一个古老的氏族部落。浮山还有一幅鹊的腾图石刻。所以,没有局限于浮山一处。再者,枞阳已划归铜陵,找一个链接点。再次感谢各位:
浮山之歌
足踏着青山,
眼望着绿水。
门前湖泊融入长江。
奔腾石溪地涌着火山。
是谁在点燃了岁月梦想?
大禹啊,治水。
大宥啊,造房。
绵延子孙在大江两岸,休栖养息。
鹊尾啊,鹊头,
大通啊,枞阳。
奏响了一曲曲跨时代华章。
足萦着花香,
眼睑着绿树。
门前大桥跨过长江。
求知公路网连接浮山。
是谁在演绎了惊人神话?
火药啊,大王,
飞船啊,上天。
绵延长堤又圈熟了稻浪,脱贫致富。
渔舟啊,唱晚,
诗窟啊,文章。
抒发了一幅幅奔小康画卷。
(这就是我可爱家乡。)
注:汪旭光,被称为当代火药大王。朱正鹏为天宫二号飞船设计者。
石溪地涌,来源于《浮山赋》。
哈哈, 《谁不说俺家乡好》, 歌词。一座座青山紧相连。,,,,,,, 本帖最后由 月牙湖,依在 于 2018-11-28 10:20 编辑
好久不来,看到这个歌词,还是忍不住说几句!
《浮山之歌》,这种有这鲜明主题的歌词创造,应该发掘浮山以及枞阳的文化内涵,这个内涵是深层次的发掘,而不是地名词语的堆砌!歌词,显然没有做到深层次的发掘,而只是浮躁地把几个点地名堆砌!这是现在这种类型歌曲的通病。这么说如果冒犯,我抱歉先!
枞阳也好,浮山也罢,是我们的美丽的家乡,我们为什么热爱?不是因为这些景点,这些地名,而是这些地名,景点名称之后的故事,而是我们对他饱含感情!如果作者能找到这种情感,我想这个立意会上一个台阶!我也看到作者写的白云之歌,我不知道作者是不是要创造组曲,还是要做什么?这样的歌曲,一般都为某一主题而作,如同晚会歌曲。
大禹大宥,这种有着显然地域特色的字眼,在我们这首歌词中,应该少用,不然稍微显得有点文化功底不足!
歌词的创作,是很难的一件事,作者能写出这样的歌词,应该说功底还是不错的,只是稍微显得有点功利和敷衍甚至有点哗众取宠之嫌疑,这么说希望不要介意!
长江之歌,之所以出名,是应该立意!我们的浮山之歌,如果不能走高大上的路线,为什么不采用通俗的路线呢?这样的歌词,应该配曲是美声和民族唱法,这样的话,不及通俗歌曲传唱度高!歌词写得更加贴近生活,同时在编曲的过程中,加入枞阳白话,黄梅小调等等家乡特有元素呢?
如果作者不是为某一个活动或者晚会创造应景作品,我倒是觉得可以好好静下来,写我们枞阳人可以传唱的歌曲!
以上只是我个人感受,如有冒犯,甚歉!祝好!
支持吴老师,所以抛砖引玉
缥缈的青山,
荡漾着绿水。
亿年沉睡血液流淌。
沿着门前大河奔向长江。
承载了多少岁月沧桑。
海岛啊,雪浪。
禅寺啊,佛塔。
绵延的钟声回荡在耳旁。
因棋啊,说法,
先贤啊,磨崖。
谱写了多少灿烂的文化。
清幽的桐花,
斑驳着枞树。
历史名校书声朗朗。
矗立的高楼纵横路网。
点燃了多少民族梦想。
人间啊,大道,
中华啊,旭光。
巨龙在腾飞旗帜在飘扬。
自然啊,和谐,
社会啊,发展。
描绘了一幅时代的枞阳。 这首写的不错 再改改,越来越有韵味了 滨江现代城 发表于 2018-11-28 10:30
支持吴老师,所以抛砖引玉
缥缈的青山,
:victory: 浮山之歌
门前有条长江水,呀
绿水浮山映白云。
人人称慕龙舒府,啊
汉武射蛟天下闻,天下闻。
门前有条长江水,呀
绿水浮山映白云。
人人羡慕金鳌宅,啊
自古文章天下闻,天下闻。
门前有条长江水,呀
绿水浮山映白云。
远客想要天上去,哟
弄舟应是枞阳人,枞阳人。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