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航 发表于 2018-10-26 11:27:07

参寥子考

本帖最后由 渡航 于 2018-10-26 11:28 编辑

参寥子考         [写在前面]提起参寥子,枞阳人没人知道,但他在历史非常有名,不诗词成就很高,而且名气很大。他当过官,做过和尚,而且子孙绵延。更重要的是他为仗义,不附炎趋势,很受人尊重!在佛教界和儒学界影响很大,他曾生活在枞阳浮山及周边。   宋人陈振孙在《直斋书录》记载道:“《参寥集》十二卷。僧道潜撰。唐人旧有号参寥子者,用《庄子》语也”。《庄子·大宗师》:“玄冥闻之参寥,参寥闻之疑始。”参寥是指谁?宋朝吕祖诗云“许由不耐事,逃尧独参寥”。意思是写巢由故事,巢父隐居南巢,尧请巢父出来做官,巢父不就,请许由,许由以冷水洗耳。从这里得知,参寥是指巢父,后来用作指高隐之人。《遵生八笺巢父》:巢父者,尧时隐人也。山居不营世利,年老,以树为巢而寝其上,故时人号曰巢父。尧之让许由也,由以告巢父,巢父曰:“汝何不隐汝形,藏汝光?若非吾友也”。击其膺而下之。由怅然不自得,乃过清泠之水,洗其耳,拭其目,曰:“向闻贪言,负吾之友矣。”巢父,为北方人称呼,我们本地称为大有(宥)。       巢由故事发生在南巢,主要地点在浮山。明朝徐桂《与盛古泉游浮山》诗云:“群龙登天朝,予亦安所适。愿言割尘缘,于斯养元默。我为巢与由,君为稷与契。”《安庆府志卷之三十》。唐朝李白诗曰:“五云在岘山,果得参寥子”。唐朝的参寥子,无法考证,但岘山在浮山对面,名叫苍岘山,也写成苍山。《嘉庆庐州府志》有小岘山记载。下面探讨一下,宋朝的参寥子到底是谁?一、参寥子不姓何       近来许多学者在探讨参寥子时,认为他姓何。我认为不姓何,参寥子姓吴。       宋朝张耒,淮南人。他在《感春》诗写道:“……,南士多文章,最爱蔡与秦②。吴僧参寥者③,潇洒出埃尘。诗多山水情,野鹤唳秋旻。江子贫而廉,乡党称其仁④。徐子节最苦⑤,五十慕其亲。颇有豪侠风,时时见于文。相逢必痛饮,大盏若鲸吞。家无一金资,有口不言贫。楚望自南来⑥,赠我佳句频”。(自注:②自注:蔡彦规、秦太虚。③自注:参寥,法名道潜。④自注:江瞻道。⑤自注:徐仲举。⑥ 自注:周楚望。《柯山集拾遗》卷二)。      苏轼有《仆所至,未尝出游。过长芦,闻复禅师病甚,不可不一问。既见,则有间矣。明日,阻风,复留,见之。作三绝句,呈闻复,并请转呈参寥子,各赋数首》诗序。      吴幅员《台湾诗钞》中《送同社陈髯僧吴顽陀归里》:“……琴操去翩翩,净皈参寥子。江关足萧瑟,君胡至于此。觥觥吴元礼,门第纡金紫。……吊古登金城,夺诗摩坚垒……”此诗亦载于苏镜潭《台湾诗钞》。从这首诗可以看出,吴顽陀是参寥子后人,吴元礼曾是官宦世家,金城指石溪齐安旧城,以后再解。      复公,为吴中复,吴中复有三子:长吴则礼字子副,次吴礼之字子和,吴礼之为吴元礼。三子叫坰(尚志)。张耒在《寄答参寥五首其五》:“予从吴兴公,乃独获所欲”。欧阳修诗:吴兴先生富道德,侁侁弟子皆贤材。据《麻溪吴氏宗谱》和《环溪诗话》记载:吴琮(宗),小名兴,字子和。甲辰登科。查《宋史》吴宗没有传记,唯见《论学绳尺·论诀》引吴琮语云:省闱多在后两场取人。谚云:三平不如一冠。若三场皆平平,未必得。若论策中得一冠场,万无失一。从而推测参寥子曾做礼部侍郎或国子监教授之类的官职。二、参寥子非法演       宋朝晓莹禅师《罗湖野录》:“佛眼远禅师。初至海会,依演和尚,以己事咨决者屡矣。演只语之曰:我不如你。你自会得好。或曰:我不会,我不如你。远莫涯其意。久而复扣曰:今会中谁可亲近。演曰:有元礼首座,来时只向伊道,衲僧须具缁素眼始得,及闻我上堂道同门出入,宿世冤家之语,遂有省。子若乞教于礼,必须获益。及请问。礼乃以手引远之耳绕围炉数匝,且行且语,你自会得好。远曰:有冀开发,却尔相戏。岂法施之式哉。礼曰:汝佗日悟去,方知今日曲折。已而,寒夜孤坐拨炉,见火一豆许。恍然自喜曰:深深拨,有些子。平生事,只如此。遽起”。有法演禅师、元礼首座,有法远在海会。海会为法远所建。《嘉庆庐州府志》见载。宋朝郑清之《赠许石田为僧》诗云:参寥佛印若是班,江湖风月不汝悭。宋人区仕衡《观参寥手书》:雕飞鸷举百篇诗,谁是浮屠妙总师。若把贯休齐己论,风流惟有大苏知。法演为佛印。三、参寥子终老浮山      根据《墨庄漫录》记载:其本名昙潜,轼为改曰道潜。轼南迁,坐得罪返,初服。建中靖国,初诏,复祝发崇宁,未归,老江湖。尝赐号妙总大师。(见《参寥子集》),崇宁元年 1102年。参寥子本名昙潜,道潜为苏轼所改,在1102年落发。宋徽宗赐法号“妙总大师”。   《补续高僧传》卷第二十三《参寥子传》载,“崇宁末(1106年),归老于潜山”潜山非今天潜山。我在杨杰《潜山行》一诗已作探讨。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写道,“参廖政和中老矣,亦还俗而死,然不知其故”。参寥子由于家人反对,在政和年间又还俗。他生于1040年,卒于宣和已亥1119年,享年80岁。四、参寥子与李纲      宋朝李纲母亲吴氏封韩国夫人。李纲在《赠舅氏吴子和》诗中写道:“契阔从来叹岁阴,幸因谪宦款清襟。犯颜逆耳事已往,问舍求田意转深。岂有声名惊海宇,且忻山水共登临。渭阳情重知何赠,玉佩琼琚称我心。”李纲,《康熙安庆府志》、《嘉庆庐州府志》均有记载。      黄升《中兴以来绝妙词选》卷四记载:“吴子和,名礼之,号顺受老人。钱塘人。有词五卷,郑国辅序之”。吴礼之著有词集《顺受老人词》五卷,有《花庵词选》传于世。李纲的舅父是钱塘人,他的母亲是处州龙泉人,他父亲又是邵武人。顺便发二个截图,让大家欣赏一下古人怎么篡改文章。整个《梁溪先生文集》改得不堪忍睹。五、枞阳麻溪吴氏      据《麻溪宗谱》以及祖辈传言,枞阳麻溪吴氏,为左台吴少微后人,自唐朝就居住在石溪,宋朝居有六叶,复公与吴育、吴充共曾祖父,他们居住三叶。吴氏最早住在石溪故城北的苍岘山脚下仓庄。祖屋厅堂我小时见过,砖彻马头墙,约40-50平方米。厅堂约在上世纪70年初代被折除。此房当时为史中信所居,他曾于1944年参加新四军。吴氏在石溪有三独坐、四老、五桂同芳之誉。后分散枞阳、休宁、庐江、桐城、舒城、贵池、繁昌、江西等地。南渡后离开约40年,到宋末元初仪真公又回到麻溪,另辟荒芜,从此吴氏一直有后人居住于此。麻溪吴氏世代菁英辈出,有各地做官者有之,耕织者有之,均记载于地志书上。      综上所述:吴宗(琮),小名兴,又名元礼(礼之),字子和,别号参寥子,法号道潜,宋徽宗赐佛号妙总大师,生于1040年,卒于1119年,享年80岁。治平甲辰登科。晚年自号顺受老人。潜县人(现枞阳县石溪人)。著有《顺受老人词》、《花庵词选》等。      以上为一家之言,恳请大家撰文批评。

天涯胡克 发表于 2018-10-28 22:43:53

厉害了,楼主。参廖子的这么详细的信息被你考证出来了。苏轼很好的朋友。

渡航 发表于 2018-10-30 18:31:32

天涯胡克 发表于 2018-10-28 22:43
厉害了,楼主。参廖子的这么详细的信息被你考证出来了。苏轼很好的朋友。

还是您厉害。一般人不知道这个事了。感谢关注,隔屏问好!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参寥子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