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性爱不是野合
前两天看到新浪纪念王小波去世10周年,才翻出王小波的《黄金时代》来读,否则他那套三部曲买了半年多了,摆在书房一角,始终不曾想起去看看。我这个人读书很怪,翻开一本书扫一扫,如果有心情再读,才把它读完,而不会因为谁名气大就去认真读,而全在乎心情。当然,话说回来,我书房里的书,基本都是“大家”的作品,王小波在里边只好靠边站了。读完《黄金时代》的第一感觉,觉得它是一部彻头彻尾的性爱小说。当然,写得好看,文采风流,我承认。但是说用这个东西能反映多么伟大的自由思想,那就扯淡了。它的文学价值和精神价值,比起《诗经》里的两首诗差远了。第一首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这样的相思,这样的愉悦,哀而不伤、乐而不淫,人间美好的爱情经由此诗更臻化境!那些凄绝、淫乐的文字都等而下之了。这就是“中道”的文学之美。再看一首《诗经》里的“性爱”诗《野有死麕(jūn)》:
野有死麕,白茅包之。有女怀春,吉士诱之。
林有朴樕(sù),野有死鹿。白茅纯束,有女如玉。
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shuì)兮,无使尨(máng)也吠。
不仅是性爱,还是偷情,不仅偷情,居然“野合”!这首诗可看出古人自由却自重的美妙情愫,因为大家对这首诗不一定像上边的《关雎》那么熟悉,所以我用现代语言翻译一下,尽管将丧失许多韵味,但无妨,只为大家理解方便,就可再玩味诗里意境也。
山野有只死獐,被白色的茅草裹上。一位春情萌动的姑娘,被俊美的青年看上。
林里几丛灌木,山野有只死鹿。白色的茅草紧紧裹束,美丽的女子肌肤如玉。
轻一点儿别卤莽,不许再撩动我贴身的巾衣裳,莫惊动了我家的小黄叫汪汪。
这首诗我反复读之,就如一位最动人的女子,增一分则太长,减一分则太短,恰到好处,撩人心房。你想象:山野有只死獐,是俊美猎人的锦标,他将白色的茅草盖上,就急匆匆奔向心爱的姑娘。第二段把性爱的场景在描述一下,在那山林下,灌木丛,猎人虏获了野鹿,接着就想虏获美丽姑娘的芳心。这里的“白茅纯束”让人们产生错觉,是盖在野鹿上的白茅?还是肌肤如玉的姑娘的衣裳?獐子和野鹿都是最敏感、身材最棒的动物,诗人用它们比喻怀春的美人,那股子山野情境里的眩晕、野草的气息,加上血和死亡的暴力衬托,使猎人的“生猛”与姑娘的勇气擦出火光,让人不经意地发出一句名言:让这兴奋的欲望将我燃烧吧!第三段最生动,不直接写性爱,而用姑娘“欲拒还迎”的呓语侧面烘托,偷情的紧张刺激跃然纸上。诗里说:轻一点儿,轻一点儿,别毛毛糙糙。“帨”一般注解为佩巾,也许是系在腰间的带子,也许是古时女子的贴身亵衣,总之小伙子愣头愣脑地探险,迫不及待要去掉这个“障碍”,撩了几下可能没摸到诀窍,于是出现经典笑话里的对白:“不要!停!”可姑娘的心里也许是:“不要停……”哈哈,最后女人也豁出去了,只好让年轻的猎人动作小一点,别惊动了多毛狗乱叫唤。
能把性爱场景描写这么好看、这么值得玩味的,我是再没见着了!王小波也写野合,明显功力欠缺,充斥着屁股胸部精液等无聊字句,见性不见爱,见人不见情致。在《革命时期的爱情》里居然还用了龟头血肿这样败兴的名字,可见其性爱“畸形缺乏症”的严重。通篇不见《关雎》那般哀而不伤、乐而不淫的爱情,更不见《野有死麕》那样描写性爱的生花妙笔,简直是味同嚼蜡。总之,我的初步印象,王小波的成名仅仅是毛片即将泛滥的前奏,如同香港的三级片也曾风靡一时一样。他的文字若在今天网络色情遍布的时代,便像三级片那样过气了。王小波属于90年代,他已经死了。今天突然有一帮人将他捧成“圣人”,三五年后就知道自己有多傻!
其实王小波生前就已经给自己做过最好的定论了——“我是一只特立独行的猪。”很对,特立独行的猪,也还是一头猪。而他那些所谓的“门下走狗”们,便只是不再思考的普通的猪。李银河以为“十年”还能再火一把,就是“经受了时间的考验”,更肤浅,不知道王小波实际只是一群怀旧的人们以此自淫的淫具罢了。在我看来,《论语》等儒家原典才算是经受了时间的考验,《诗经》也经受了时间的考验,但是,流行了几百年的“程朱理学”却无发经受时间的考验。何况死去仅十年,而仅在今年稍见沉渣泛起的王小波呢。在“时间大师”面前,“程朱理学”都只是一幕折子戏,王小波之流恐怕连死跑龙套的都算不上,捧他上天无异于是祭呈于文化长河的一具腐尸,他还配不上“时间”这个词。
今天我还看了《追爱总动员》,那种“80后”金钱泛滥、性爱疲惫之后,使他们重新憧憬起真纯爱情来的心理动机,表现得多么简单直接!在《追爱总动员》的影片里,我看到了恶搞,看到了周星驰,看到了三流广告台词和令人昏昏欲睡的电视剧拍摄现场,还有超女、好男儿、几米的漫画……但是,我并没有看到三级片和性爱解放的元素,这就让我更喜欢这部轻松有趣,纯美良善和积极向上的电影了。人都是时代的影子,不管你愿不愿意、主动还是被动,都无法避免地被时代潮流左右,这是大家共同选择的合力所致。今天的青年,何尝需要什么自由勇士,只是需要一个娱乐的借口而已。现在,“造神”劣根性居然能重现于王小波这样的庸才身上,使我仿佛看见“文革后遗症”痊愈的迹象。大家不要以为高举“自由斗士”的旗帜就不是文革(宋江不也举过“替天行道”的大旗么)。我以为那恰恰是等而下之的另类文革,一场二流的新“造神运动”。
八九十年代人们所追求的自由解放思潮,把中国从一个极端带到另一个极端,从哀伤到淫乐,从节制到下流。我们像一个蹦极的心脏病人,从山颠堕落谷底,终于令人感到害怕了,感到厌倦了。这十年里涌现的新玩意儿、新名词和新英雄,只是让大家换了一种作呕的方式而已。所以,在我看来,王小波就是那个没吃过猪肉的年代跑出来的一头肥猪,引起了人们的惊叹、垂涎和若许快感。可今天的人们早已被猪肉吃到想吐,吃出高血脂、高血压、高胆固醇,吃出了脂肪肝、肥胖症和肉欲横流,就算是李银河最近抛出的同性恋、变性和性滥交话题,都不再新鲜、不再有惊叹、垂涎和若许快感了。“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这些年来的活色生香,反而让大家看见一张张麻木的面孔,一个个猪一样的脑袋和那些毫无生气的灵魂。所以,今天流行的是:健康饮食、绿色食品。
让那些死去的死去吧,我们不需要树立新偶像。时间长河里的死跑龙套,和文化长河里的腐尸,无法阻挡住新兴势力穿越时空迎接到的灿烂阳光。四月的黑暗只会让人警醒:我们曾一度失去光明,把自我的权利与快乐交给那些并不懂得真爱与真性的秀徒去阐述,他们空有其表,不堪一击,用文采掩盖了无知,用浮躁虚饰了懦弱。好在,他们终将随一个老的时代死去,而智慧与灵性终将苏醒。就在这个春天,让我们用热情和生命,迎接《关雎》的“中道”之爱和《野有死麕》中的“性情”之美!那才是“自由”与“自重”并举的光辉年代,从五千年前的天空,照进今天的世界,没有丝毫陌生和隔阂,一样使人温暖幸福。中华文化复兴的圣火,黯淡于理学的桎梏,摧残于“文化恶搞”,遗忘于所谓的狗屁“自由”,八面来风而仍留遗脉,现在,终将由我们这一代人燃点未来,夺回表述自己人性自尊和快乐的话语权。这个新时代,属于那些回归理性和纯洁内心的年轻人。 楼主绝非凡人,在下喊声:老师好! 米明白是麼意思.... 引用第1楼胡畴雨于2007-11-25 23:49发表的:
楼主绝非凡人,在下喊声:老师好!
樓主也絕不是俗人.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