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县:“一村一品”巧增收
近日,枞阳县雨坛镇高甸村一处山场上,一块“特色种养业扶贫基地”标牌十分醒目。这里是高甸丰产农业合作社的太子参中药材种植基地,几位手持小钉耙的村民正在挖太子参。“村里发展太子参种植,提高了土地的使用价值,村民在土地流转中受益的同时,也能在家门口就业。”64岁的村民吴照龙告诉记者,太子参是该村去年引进种植的,由村里成立的专业合作社负责经营。现在正是太子参的收获季节,他们都是合作社聘来挖太子参的,一天可挣100多元。
在该村村部门前的晒场上,村民王九发正在晾晒太子参。王九发的丈夫瘫痪卧床多年,她家曾是村里的建档贫困户。在村里的扶持下,王九发贷款5万元入股合作社,成为合作社的一名股东,每年可获得3000元的分红。同时,村里还安排她在合作社打零工,让她在家门口就业又不影响照顾丈夫。2017年,随着王九发家脱掉贫困户帽子,高甸村实现贫困村出列。
高甸村负责人告诉记者,太子参是名贵中药材,市场行情好且投入小、产出大,管理起来也比较容易。该村属于丘陵地带,土壤以沙性土壤为主,适合太子参种植。为培育发展乡村优势主导产业,去年村里引进了太子参种植,作为“一村一品”乡村振兴项目实施。
根据项目实施要求,高甸村成立了种植专业合作社,首期流转70亩荒地,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方式,由村集体经济参股、贫困户入股筹资运营,入股贫困户一年可分红3000元。该项目首期种植太子参40亩、油用牡丹30亩,共吸纳13户贫困户贷款入股,解决11户贫困户就业。今年是该村太子参收获的第一季,从目前收获情况来看,预计总收入约20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可达3万元。该村还将扩大太子参种植规模,以此带动全村山场开发,让山多地少的村民在山上找出路,促进乡村振兴、村民致富。
据雨坛镇党委书记陈来娣介绍,该镇近年着力引导各村围绕资源优势,打造“一村一品”特色品牌,做大做强农业产业。目前,该镇已形成了香椿头、薄壳核桃、稻虾米、枞阳黑猪、黄公山白茶等一批特色种养业,提升了土地效益和农业附加值,村集体经济和村民收入同步提高。(林春生、高春英)
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来因地制宜的发展而增收
页:
[1]